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不以诗名,而且历代诗评家不乏对其“以文为诗”的风格多有诟病者,当然也有如叶燮一般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原诗》),给予较高评价,但总体上和他“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少年时学诗,以怪奇和险韵著称的韩诗,从来不是老师的首选,但或许也是因为地处商州的缘故,老师对脍炙人口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极为推崇,所以早早就要求吟诵和默写,并对其背后的谏迎佛骨一事大讲特讲,不厌其烦: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笔者自书韩诗

元和十四年,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素来辟佛,毅然上《谏迎佛骨表 》极力劝谏,有“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之句,宪宗盛怒,本欲处死韩愈,裴度、崔群以“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极力说情。后来幸亏“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本诗便作于自长安赴潮州行至蓝田路上。

诗句浅近,直言其事,唯独“云横”一联为历代诗评家推崇,引为韩诗翘楚。记得老师也说此联为眼前景写心中情、情景交融之佳句,以至于十八岁离商赴京后第一次过年回家(时高速未通,自西安回商州必须翻越秦岭),车过蓝田在秦岭被大雪封山,前后不能之时,韩诗这两句顺口而出,才算是切身体会了一把近乡情怯、有家难回之感。

后来读钱仲联先生《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中元和十五年《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一诗,方才知道韩愈第四女在前一年遭贬潮州时本已卧病再床,加上遭贬的惊恐和颠沛,竟然死在路上,葬于商於古道上的层峰驿,年仅十二岁。时韩愈本人已先行赶赴潮州,既无法相见,也无暇哭坟,只能在次年还朝时挥泪题诗了:

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

惊恐入心身已病,扶舁沿路众知难。

绕坟不暇号三匝,设祭惟闻饭一盘。

致汝无辜由我罪,百年惭痛泪阑干。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书影

层峰驿,唐时商於古道上驿站名,彼时自长安出五关至荆楚必经之地,因驿馆中有桐树而著称。 严耕望先生《唐蓝田武关道驿程考》称,其时自长安至襄阳23驿。我家乡商洛县之驿站上接上洛县洛源驿,入境有棣花驿、四皓驿、青云驿、桃花驿、武关驿,出境接商南县之层峰驿。唐代诗人在各处驿站多有吟咏,层峰驿也是不遑多让,如元稹之“叶新阴影细,露重枝条弱。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三月二十四宿层峰驿夜对桐花寄乐天》),白居易之“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商山路驿桐树昔与微之前后题名处》),杜牧之“孤驿在重阻,云根掩柴扉。数声暮禽切,万壑秋意归。”《将出关宿层峰驿诗却寄李谏议》等,不胜枚举。

商於古道驿站图

三年之后,时任京兆尹的韩愈才将小女尸骨自层峰驿移葬故乡河南河阳,并撰《祭女挐女文 》,其中“汝目汝面,在吾眼傍,汝心汝意,宛宛可忘?”,令人潸然。笔者七年前曾遭小儿夭亡之故,更有切骨之感。

于是再次回首“云横”一联,“家何在”之“家”,早已不仅是无家可归之家,而是“我既南行,家亦随谴”之无辜,是“家人何在”之哀叹。

至于后人章士钊在《柳文指要》中所云“ 观子厚贬所各诗,都表现与峒氓浑融一气,和平恬澹,勤劳民事,四年之间,浑如一日,与其他迁客之无端怨悱,大异其趣。试以退之云横秦岭,收骨瘴江覈之,两者有舒躁和怨之不同,一目了然。”,实在有失客观,不能苟同。且不说韩柳之贬,多有不同:韩愈之贬,缘自直言面谏,所谓朝奏夕贬,大有雷霆万钧之势,且是以濒死之身得免,死里逃生;柳宗元之贬,乃二王(王叔文、王伾)八司马(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之祸 ,是政治改革失利的必然。更何况韩愈潮州、岳州之贬仅一年即得还朝,柳宗元永州柳州之贬,前后历十四年(永州十年,柳州四年)之久,甚至病逝于柳州,其心境与感受,自然有所不同。此外,随便翻翻柳宗元谪贬永州柳州时期诗文,同样不乏政治抱负破灭后的怨愤与消沉之作,如《别舍弟宗一》中的“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重别梦得》中的“圣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田舍翁”,乃至一旦被诏回京时,同样会有《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中“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的感受。纵然是柳文经典如《永州八记》,也同样是以景抒情之范本,平和之间蕴有愤懑。

当然,章士钊当年做《柳文指要》一书自有其政治目的,但一味扬柳抑韩,实在有些看不下去。我对韩柳二人并无高下之判,也无明显好恶,只是就诗论诗,同样也是就史论史。在我看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冠绝韩诗,当之无愧。

Hash:35cb6ddb8f83a27b70f34ef25def2ad5bdf7a9da

声明:此文由 书人书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