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苏东坡谪儋好友陈念潜居琼山沃宋村人文背景
导语:上期我说到苏东坡一首佚诗,曾预言宋朝海南将有“秋鹗凌云士十三”的谶语,果然,经后代琼州学者考究及方志记载,民间称北宋第一个进士不是东坡学生儋州人符确,而是琼山人陈孚。
陈孚是谁?他就是北宋时期儋州亦昌化知军陈中孚的叔叔也是继任者陈适的叔公。史载,陈孚是琼山人,而侄子陈中孚却又是崖州人但他却墓葬在儋州。陈中孚是谁的儿子,又怎么从崖州来到儋州当领导?且他的儿子为何又成为继任者,以“父子继美”称誉为儋州繁衍了“继美堂”陈氏一族。特别是陈适曾协助南宋贬臣李光,迁学堂、立冼庙,收集整理东坡遗韵,为儋州的人文做出了巨大巨献。
本期,为大家解密,淹没在九百年前海南历史中这段珍贵的人文往昔!
————————
文图|刚峰
一,走访“沃宋村”,起底儋州父子知军陈中孚与陈适的家世背景作为南宋南贬海南“四名士”之一的副宰相李光,谪居儋州六年时,在时任儋州太守(昌化军知军)陈适的协助下,迁学堂、立冼庙,收集整理苏轼谪儋遗韵,为儋州的人文做出了巨大巨献。李光作为历史上的名臣,他在儋州所做的这些事,海南的一些史志有所记载,宋史也略有传记。但是,仅凭一个“犯错误”的贬谪之臣,恐怕是难以作为的,这里面必须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时任昌化知军的陈适,作为儋州的最高领导,没有他的支持与协助或领导,李光是寸步难行的。
那么,我们就必须来起底,陈适是谁?
儋州志上有些记载,陈适是陈中孚的儿子,他们父子俩同为过昌化知军,且颇有政声。儋州志上说,陈适的父亲是万宁人,可崖州志却认定他是崖州人。但两本志上都异口同声裁定,陈中孚墓葬在儋州。且留下了“父子继美”陈氏“继美堂”一族。陈中孚的墓依然还归葬在儋州的光村,可他的儿子陈适的墓却安葬在琼山的府城。这是因为,陈适因政声显赫后升任琼州总镇。然而,这对父子知军,出自迁琼哪任陈氏始祖公?他们陈氏一脉又来自哪里?史志却始终难以寻找到踪迹。
世人只知,官史记载的海南第一进士名符确,是儋州人,因曾拜师苏轼而闻名史册;然而,我却在海南的方志上,寻找到了,素有民间第一进士之称的人名却叫陈孚,是北宋儋州知军陈中孚的叔父,南宋知军陈适的叔公,他却是琼山人。且这位第一进士的父亲,却是早于苏东坡二、三十年的人,曾任过建州知州名叫陈念人,他迁琼的始村名叫“沃宋村”。
沃宋村陈氏祠堂
为何有如此称呼?其实,村庄的名称,就淹没了一段北宋时期海南珍贵的人文。这座村,位于海口南郊新坡镇南渡江畔,算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幽静古村。这个村不大,却林田青郁、鹭鸟翔集,且坐西朝东、绿水绕村,位于琼崖古驿道第四宅念都铺舍现今新坡镇南渡江畔一条沙溪边,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陈念是谁?
他是海南陈氏开基始祖之一,乃北宋时期一位当过太守的官吏。他为何要迁琼?又缘何在此择村定居?琼崖史志上却鲜为有记。但他的儿子陈孚为北宋时期海南史上民间所称的第一位进士,陈氏族谱及各种方志上却记载的很清晰。
陈念公画像
据宋本《记纂渊海》道:“陈孚从宋公贯之学,郡人得进士出身自孚始”;《道光广东通志》载:“陈孚,琼山人,从太守建阳宋公贯之学得官以归,自是琼人始喜习进士业,近岁有数人得进士出身自孚始也”;海南本地的《琼山县志》也载:“陈孚 ( 生卒年不详 ) 琼山人。宋庆历间 (1041 ~ 1048) ,尝从郡守建阳宋贯之学。是登第,乡人慕之,始习进士业,琼人举进士自孚始。被祀为琼州府乡贤。”。作为乡贤被祭祀,现今府城琼台福地台阶上,雕刻历史上36位名贤中就有陈孚的雕像,可见,海南,对这位名贤礼遇依然从古崇敬至今!
儿子,青史留名;父亲,却鲜为人知。特别是陈念的嫡孙陈中孚与曾孙陈适,父子俩作为海南史上唯一一对“父子知军”,在《儋州志》上获得“父子继美”贤宦称谓,可谓光宗耀祖,为何海南正史上却没为他留名?况且,作为海南十大姓之一的陈氏,陈念一脉,是海南三十多位有名有姓有身份迁琼始祖公中后裔最多的一门,正史焉何不记?
起底儋州父子知军的家庭背景,揭开陈氏迁琼始祖陈念公履历,不仅有趣更是一份责任。
网友在沃宋村合影
六月的海南阳光炽热,我特意带上部分文史粉丝,驱车前往原琼山县新坡镇(现海口市龙华区)的沃宋村,来探秘该村迁琼始祖陈念公的人文背景。
村长很热情并特意请来了新坡镇上的文化名人陈孝芬老先生,一同陪我在念公墓前祭拜并赠《陈孚传记》一书合影。陈老先生是陈念公的后裔,也是《陈氏族谱》编撰者之一,据他说,“沃宋村”原名“北宋村”。新名称,乃出自陈念公十五世孙本村明朝举人陈一松曾言“沃乃地灵也,宋乃迁时”的话意而更改之名。陈一松是明朝举人,史上有记。但他与隔壁梁沙村的明朝兵部侍郎梁云龙是同时代的人并有交集,却是我在新坡考察时得到的趣闻。
陈一菘这个人书念的好,18岁中举,比隔壁村的“二梁”要早好些年。可惜,这位才子中举不到三年便病故,故而没有进士及第。但他作为陈孚进士的后裔,却在当地留下了丰富的励志成才的故事与口碑传说。在陈老的陪同下我特意到陈举人的故居正堂,看到了后裔至今还保存着四百多年前,他题刻“福寿延年”木刻匾额。
陈一崧匾额
可惜,历史上的这座名叫“沃宋村”的古村,现在也没有多少古迹可寻了。陈氏祠堂是后建的,外表堂皇可内部还没有摆案焚香供奉始祖牌位。村头前的“沃宋沟”上的唯一留下的“陈孚桥”,也复盖上了水泥,也难以寻觅到这位第一进士当年归乡修路搭桥、办学育人的遗迹了。唯有陈孚及父母陈念和梁氏夫人墓地,还算保存完好的墓体,让我在怀念中有些唏嘘。
唏嘘的不只是已逝的历史往昔;叹息的,更是为陈念,这位北宋迁琼始祖的个人履历至今模糊不清。
沃宋村这位迁琼始祖陈念公到底是何人?
陪同我的近八旬陈孝芬老先生没有拿出古谱,但其赠书中所引用明朝海南名贤《琼台正德志》编撰者唐胄,于正德八年(1513年)应同窗好友陈孚第十二世孙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陈实之邀请,为陈氏族谱作序文中,只有一句话简概:“念公入琼即为琼之始,赐进士官任建州。”。“建州”,亦现在的福建建瓯市,这位北宋的知州怎么会从福建辞官跑到琼州来定居?面对我的疑问,陈老先生用他的书及墓碑文中记载念公的简历,并当场给我说了一段人文往昔。
陈老先生书中说,念公曾是北宋宰相丁谓的部下,因惧怕祸事及身,带着妻子潜流到丁谓贬谪地崖州,居住在水南村,并先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子陈奭从学丁谓后转入崖州学宫,次子陈熙与三子陈孚也都在三亚上过学。宋庆历四年(1044年)得知好友福建建阳人宋守之出任琼州知州,便带上次子与幼子投奔,并将季子陈孚从学于宋太守。因长子已任崖州本地一县丞并了娶了当地黎氏为妻,生了中孚、中乙、中和三子,所以不能同行。后任儋州知州的陈中孚亦是三亚陈念公的长房长孙。
宋庆历五年,陈念带着二子陈熙来到新坡苍毫里亦现在的沃宋村泊居。宋元符元年(1098年)已年迈的陈念得知族弟陈衍(内侍)抗忤被宰相章惇贬谪崖州后,虽思念故乡,但不敢北归,便从此定居于此直至过世。
而陈念季子陈适,从师于琼州太守宋守之,虽高中进士且北上授官,但因陈氏家族原因,后返回琼州回到苍豪里。见父亲年老多病,二哥又带上嫂子欧阳氏迁到旧州苍兴今陈村办学堂并设馆招徒,便娶了邻近乡里原唐朝时贬谪宰相韦执谊后裔韦氏为妻。后虽出任过过文昌教喻,但不久又辞官返回故里定居。新坡镇古时名“宅念都”后更为“仁政乡”,至今此镇还保存着仁里村。据说,“仁政”之名始于陈孚。那是因为陈孚恩师宋守之知琼州推广宋仁宗倡导的“仁义道德”新政。而陈孚归乡后在此地办起了“仁政乡学”,故而被命为乡名。现在新坡的沃宋村陈氏一族皆为陈适后裔。陈念公所生三子所传的后裔,在海内外共有二十万众,乃迁琼陈氏始祖繁衍生息最旺一门。
陈孝芬老先生书中所言,苏东坡谪琼时,每推陈念有过人才艺与抱负,当时州县官吏和文人墨客与曾多次与陈念友善往来留有吟诗赋对轶事。
这就是我在沃宋村,听到陈念公一门的家族背景。
家谱方志虽为史记凭据之一,但大多数皆因种种原因,史据都不太严谨或不可全信。陈孝芬老先生很热情也很执着,但,他所编撰的家谱与资料,特别是有关陈念公简历中的历史年代,我就感觉到有错位,于是,当面向他请益。
首先,时光的错位。
丁谓贬谪崖州是在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而苏东坡谪儋时间是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陈念公不可能与丁谓和苏东坡之间相差七十余年的人同时有往来轶事,族谱肯定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可惜,陈老没有带老谱来,他所言的始祖与丁谓轶事不知出自谱中哪个朝代的哪位乡贤的序文。陈老听了我的推理,他也同意我的疑问,要把陈念公的简历搞清楚,我建议他们还得上福建,去建州查史志并追溯陈念的祖籍地。
其次,陈孝芬老先生所说,陈念公娶的是隔壁梁沙村迁琼始祖梁肱之女为妻,也是时间错位。
陈老先生书中说,陈念公老当益壮,热衷于乡村建设。谱牒、方志称他与邻里好友苍毫里旧村梁肱(梁氏入琼祖,进士,开宝四年即971年贬任琼州,后落籍此地)修建郁沙石桥。此石桥,民国琼山县志有记:“石桥在县南六十里宅念都”。石桥与在地,古属宅念都,而“宅念”一词取之是“陈念宅院所在”来历。此处后又有“梁陈”一、二桥之分,皆是因为陈念、梁肱两位倡率两姓子孙建立的,并留有集市“梁陈坊”之名。
的确新坡一带,梁陈是大姓,留有许多以“梁陈”命名的桥与村。虽陈念公的出生年月无法确定,但族谱说他曾是丁谓部下并随之迁琼,可丁谓是在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谪崖州,不可能与早于丁谓五十年的北宋开宝四年即971年,出任琼州第一任知州周仁浚助手,亦同知的梁肱为同时代的人。
梁肱墓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消失的时光,如浩浩荡荡的南渡江之水,已难以追回。
历史虽然难以追加,海南正史也没有陈念的简历,陈氏族谱中记载的轶事时间也有点错乱。但是,依据正史,却考究陈念儿子陈孚及孙子陈中孚与曾孙陈适,却大致推测出陈念所居的时代背景。因为,这三个子孙,作为海南历史名贤,正史中都有记载并也清晰。
先看海南第一进士陈孚。琼山志上说陈孚于“宋庆历间四年,尝从郡守建阳宋贯之学。”。而著名的北宋“庆历新政”时间大约于公元(1041 ~ 1048)左右,是苏东坡老师欧阳修协助范仲淹执政时期的十条改革政策的简称。郡守宋守之在庆历四年出任琼州,但他乃是福建建阳人,而陈念又当过建州知州,他与同为乡党的宋知州为好友,可信度更深。况且,族谱中所说陈念公的族弟陈衍,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宋哲宗时期的内侍官,且与苏东坡是好友,同为“元祐党人”,后被宰相章惇贬谪于崖州并被处死,确有史记。章惇本与苏东坡也是好友,曾在“乌台诗案”中还帮苏东坡说过话。但章惇作为王安石宰相的得意弟子,曾被复辟的司马光贬谪,在哲宗亲政并获得宰相之位后报复曾属于司马光派系的“元祐党人”,而苏东坡作为司马光死后“元祐蜀派”的头头,在谪惠州时被章惇因理念不同,再次贬昌化军亦儋州的。所以,陈念与苏东坡是同时代的人,这段轶事更为接近真实。
陈念公墓
再说陈念长房长孙陈中孚,崖州志上说他是崖州人,应该没有错的,错的可能是《陈氏族谱》,把陈念投奔当时任内侍郎的族弟陈衍,张冠李戴成丁谓而投奔三亚去。
陈衍在《宋史列传》有记载:“宋开封人。以内侍给事殿廷,由梁惟简荐奉宣仁皇后。后以左藏库使、文州刺史出为真定路都监。以涉元祐党事,编管白州(今为广西博白县),徙配朱崖处死。”。
陈衍,虽然只是一介“内侍”掌管宣仁皇后内廷事务的宦官,史志记载不多,但他却与苏东坡交好,而被划定为“元祐党人”,故而史上有名。所谓“元祐党人”,指的是北宋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年仅九岁的哲宗继位,由宣仁太后同处分军国事,同年司马光任宰相,全面废除王安石变法、恢复旧制。前后历时九年。至此,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一派,则被称之为“元祐党人”。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用章敦为相,再一次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祐党人,前后历时六年有余。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皆遭流贬。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去世。宋徽宗赵佶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其间,再次起用元祐党人,废除变法新政。九个月后,向太后患病归政,宋徽宗正式执掌大权。崇宁元年(1102)宋徽宗用蔡京为相,蔡京曾道:“我逮捕了內侍张士良,找出了大逆不道的陈衍,刘挚、梁焘,他们被处死!后代永世不录用。而后王岩叟、范祖禹、刘安世被流放到了岭南。”。
这就是宋史中有关陈念族弟陈衍贬谪崖州后被处死的历史背景,也是陈念回首故乡老泪苍苍而归不去,从此扎根琼岛的真实原因!
陈念作为海南陈氏一脉迁琼始祖之一,虽然不是官方下文贬谪之臣,但他流寓海南,以一介平民之身,禀承“耕读传家”的精神为海南历史文化留下了诸多遗址遗迹,值得我们致意。谱载,陈念在琼山新坡安家甫定,便因陋就简在家里办起私学,号“莺鸣书院”,并接收邻村学童。这座私塾传到第三代其三世孙陈希明手里时,便把书院迁入家庙,更名为“奕世书院”,使新坡一带成为诗书礼仪乡镇,陈氏也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陈念过世后与梁氏同葬沃宋村南郁沙地右侧,此处三面青翠环绕,面前绿水长流,沃宋河沟如带绕陵园台地腰身,形成曾经的沃宋八景之“玉带环腰”奇观。陈念幼子陈孚、儿媳梁氏继承父母美德为后人造福,遗留下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陈孚桥与梁婆井。
陈孚桥
特别是陈念当年留在崖州的长男陈奭,其儿子陈中孚和孙子陈适则先后担任昌化军(今儋州)知军。这对曾以“诗书传家”的父子知军,为何又偃文习武?他们又在万宁、儋州、琼山留下了什么的轶事趣闻?下期再叙!
Hash:70ecd05d2797ad0e04b35836b49eaccaa35ac2a4
声明:此文由 刚峰看世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