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故里之南阳瓦店贵人乡史料汇集,解惑“舂陵老乡“所未知
文章所有资料为"舂陵老乡"本人所提供,他提供了南阳瓦店贵人乡的依据,也提出了他自己的质疑或不解。
在这里,我依据"舂陵老乡"所提供的资料,给他批解释义。注:南阳瓦店贵人乡,今名瓦店镇八里铺,故名淯阳白水村。
"舂陵老乡"供文如下: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1 )
:公元22年,刘秀攻育阳不下,甄阜等战于小长安,失利、如果刘秀当时是在枣阳起兵,兵少将寡,不会隔着湖阳,棘阳等县来攻打位于白水的育阳。这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刘秀的故里和起兵之处在育阳境内。
★"舂陵老乡"质疑(1)
:↑《后汉书》明确记载了义军的进军路线是唐子乡→湖阳→棘阳→小长安→棘阳,不知道这位从哪看到的“隔着湖阳,棘阳等县来攻打位于白水的育阳”。
另外,《汉书》地理志介绍舂陵时说舂陵是以前的蔡阳县白水乡。《后汉书》介绍章陵时说章陵就是以前的舂陵,辖区包含白水乡和上唐乡,而育阳的辖区则包含小长安,这至少说明了白水乡/舂陵/章陵不可能位于育阳境内。
♥白曜華释义(1 ) :
《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云:光武初不敢当,然独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宛,时间地点清晰。但光武帝起兵于宛之何地?汉史无载。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1 )之信息告知:光武帝起兵于淯阳之白水村,南阳古宛其它地方没有光武帝起兵之地的信息记载,这也是唯一记载。"起于宛"与"蔡阳""舂陵"这些地名及坐标地理,是绝不相同的。
光武帝刘秀与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起兵于瓦店白水村,证明这个地方有一定的物资和人力基础: 衣食住行等等相关方面都有积累和储备。而特别是田宅一项,如果光武帝刘秀在瓦店白水村没有田宅,或其是一个漂流的"穷光蛋",李通兄弟怎么可能认可并信服刘秀呢?李通兄弟与光武帝刘秀的结识,绝不是仅仅因为其贩谷,贩谷也有落脚点,这就是刘秀的居住处,也是李通兄弟经常与光武的相见居所,这个"居处"让李通兄弟仰慕。
光武帝起兵于淯阳,证明刘秀在此地有居所,有一定的物资人力资源储备。"淯阳起兵"不能充分证明淯阳此地是刘秀故里,但亦没有证据证明此地不是刘秀故里,因为刘秀在此地有居所,有根基。"兄伯升素结轻客……
乃市兵弩……"光武兄弟二人在当地交际,能够"乃市兵弩"证明他们有一定资产财力。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2)
:小长安南边数里地的白水村(汉属育阳县辖),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光武祠,这是为纪念刘秀出生于此而建的祠庙。
从刘仁、刘回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迁封白水乡,中间经过了汉元帝在位的12年,汉成帝在位的26年,其父辈都不会是在舂陵所生,舂陵更谈不上是刘秀的出生地,刘秀的出生地只能是瓦南的白水村。
★"舂陵老乡"质疑(2 )
: ↑刘秀出生地既不在枣阳,也不在瓦店,而是在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北)。
♥白曜華释义(2):史载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但"小长安南边数里地的白水村(汉属育阳县辖),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光武祠,这是为纪念刘秀出生于此而建的祠庙。"
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光武祠,这是为纪念刘秀出生于此而建的祠庙。这个为纪念刘秀出生的而建造的光武祠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光武祠建造目的明确:刘秀出生于此。如果光武祠建造于汉代,这一份古迹追溯将印证了汉史所记载的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有误。
有没有其它史证、文物发掘来证明汉史这一条记载正确,而于汉代所建造的光武祠(出生的)是错误的呢?
对于刘秀出生的的认定,我更倾向认同纪念光武帝出生地之光武祠这个物证。理由如下:
刘仁、刘回"减邑内徙"南阳白水乡,刘回是在钜鹿郡任都尉辅佐太守,即刘回工作在(河北)钜鹿,其都尉相当于今天公安局长任职。
刘回为什么不选择蔡阳白水乡这个位置呢?蔡阳毕竟是穷乡僻壤之山野……相对于南阳郡治中心宛而言,郡治周边更发达,也宜居,更体面。
瓦店白水村的一个寨门上有传承下来的四个字"气接舂陵",为什么要这么写?
"气接舂陵"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明是舂陵一脉相承一支于此。而"气接舂陵"作为族训,我判断可能出自刘钦之手笔。刘回死后,刘钦继承"父业"才成为陈留郡济阳县令。
刘秀九岁时父亲刘钦撒手人寰,其母带兄弟二人回南阳故宅,当然就是淯阳白水村故居。刘秀母亲与湖阳娘家来往密集,经济上有娘家支持,并不困厄。
在萧县当县令的刘秀叔叔刘良,担心他们孤儿寡母无依靠,就把他们接去萧县居住,刘秀兄弟二人在此期间求学长大。刘秀兄弟二人及其母亲,如果所处蔡阳白水乡刘氏宗族之间,当然不会有"无依靠"之说。
汉史记载刘秀出生地及淯阳白水村汉光武祠纪念刘秀出生地,究竟哪一条正确?但也不排除刘秀于淯阳白水村出生后,随后其母子又过去了陈留郡济阳县。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3 )
:中殿内敬奉着光武帝的童年像,风姿潇洒,清秀俊美,以示他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淯阳境内的白水村度过的。
★舂陵老乡质疑(3 )
: ↑刘秀九岁前跟着父亲,先在济阳,后在南顿,父亲去世后被叔父刘良收养,生活在萧县。
♥白曜華释义(3):
"中殿内敬奉着光武帝的童年像,风姿潇洒,清秀俊美,以示他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淯阳境内的白水村度过的。"
这些记载缘于樊氏往来南阳淯水白水村,其娘家在湖阳,她不可能于十年间不回娘家看望父母及其他族亲人们。
对于"舂陵老乡"的质疑,有什么缘由"不允许"刘钦夫妇及孩子们能够在陈留郡济阳县和南阳之间走动呢?且刘秀的外祖湖阳樊姓豪绅。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4 )
: 傅俊迎阴贵人于淯阳,而不是枣阳,证明阴丽华此时在白水村居住。
★舂陵老乡质疑(4 )
: ↑刘秀与阴丽华在宛县成亲,三个月后刘秀被派往洛阳,阴丽华便回到了新野老家,后来跟着哥哥阴识到了淯阳邓奉那里,直到刘秀登基后派傅俊把她接到洛阳。所以当然是“傅俊迎阴贵人于淯阳”,但这与光武故里在哪完全扯不上关系。
♥白曜華释义(4):
"傅俊迎阴贵人于淯阳,而不是枣阳,证明阴丽华此时在白水村居住。"——这一条没有任何问题。
成亲三个月后刘秀离开,阴丽华被接回新野居住。后来跟着哥哥阴识到了淯阳邓奉那里,直到刘秀登基后派傅俊把她接到洛阳。刘秀离开故宅时,他是有安排的:邓奉留守淯阳白水村老宅,照应阴丽华和守护淯阳白水根据地。故阴识又把妹妹阴丽华送回淯阳,陪伴她在那里,直到刘秀大业成就后接阴丽华回洛阳。"舂陵老乡"没有把这一切历史碎片合理地揉合在一起,而他孤立地去看待每一条史料时,就会有太多的疑问及不理解。阴丽华为什么要去淯阳?阴识为什么要陪她妹妹去淯阳?邓奉为什么要在淯阳?阴识阴丽华为什么要去邓奉那里?邓奉在淯阳是干什么?
这一切问题的核心,就是阴丽华——邓奉守护淯阳白水老宅根据地,并照应阴丽华。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5):
《重修泉庄寺》碑记云:“......昔光武帝车马所居之处......”庙址原为刘秀车马停放之所,后建为祠庙。
★舂陵老乡质疑(5)
: ↑刘秀起兵之前并没有马,更不用说车了,击杀湖阳尉后才得到了马。也许碑文上只是代指刘秀的居住地,或者指的是光武帝南祠章陵时车队马队的安置地点,这样的话就这就不算漏洞了。
♥白曜華释义(5):
《重修泉庄寺》碑记云:“......昔光武帝车马所居之处......”。
"舂陵老乡"为什么不认为这是光武帝刘秀于宛起兵之地呢?
即或起兵时可能没有马,但起兵之后来,又兵马集聚于此,刘秀居住于此,这是刘秀的落脚地……这没有什么难以理解吧?
至于"舂陵老乡"认为:"或者指的是光武帝南祠章陵时车队马队的安置地点,这样的话就这就不算漏洞了。"
你可以这样认为,但这里就是刘秀"日北至,又祠旧宅"的地方已无疑。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6)
:小长安南边数里地的白水村(汉属育阳县辖),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光武祠,这是为纪念刘秀出生于此而建的祠庙。汉代既有祠庙。唐代称为世祖庙。唐代诗人刘希夷曾为始祖庙题诗口:“舂陵气初发,渐台首未传。列营百万众,持国十八年。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宛城剑鸣匣,昆阳镝应弦”。宋代改为光武帝庙。据《清光绪•新****志》载:“汉光武庙在城南六十里,宋建隆四年(963年)建”。元代改名为泉庄寺,明代袭之。
★舂陵老乡质疑(6 )
: ↑这座庙到底是汉朝建的,还是宋朝建的?还是说其实有两座庙被你写到一起去了?
♥白曜華释义(6):
纪念刘秀出生于此而建的祠庙:汉代既有祠庙。唐代称为世祖庙。。宋代改为光武帝庙。元代改名为泉庄寺,明代袭之。
这些记载很清晰,"舂陵老乡"有什么疑问呢?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7 )
:从考侯刘仁起,刘秀的家族就减户离开了舂陵,而且得到了皇帝的同意,被写在了史书中。刘秀的爷爷刘回从初元四年就迁到了南阳的白水乡,他和考侯刘仁的墓地未葬回舂陵。
★舂陵老乡质疑(10)
♥白曜華释义(7 ):
"刘秀的爷爷刘回从初元四年就迁到了南阳的白水乡,他和考侯刘仁的墓地未葬回舂陵。"
刘回在河北钜鹿郡做都尉,刘回未葬舂陵不奇怪。但刘仁未葬舂陵,这就是很奇怪的事情。舂陵有没有刘仁墓?只能待发掘发现吧!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8 )
:《水经注-淯水》载“晋咸宁二年,封大司马扶风武王少子歆为新野郡公,割南阳五属,棘阳、蔡阳、穰、邓、山都封焉。”也可知西汉蔡阳,距棘阳、穰不远。
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分义阳郡立新野郡,治所棘阳,辖新野、棘阳、穰、朝阳、安昌五县。“……治所是行政中心,一般应在管辖区的中心,不会偏离太远。可推知,安昌距棘阳近,距枣阳远。由上可知,故安昌不会在枣阳吴店。
★舂陵老乡质疑(8 )
: ↑先不提西晋新野郡的治所是不是必须在管辖区中心附近,看地图就算安昌在瓦店(淯阳),那治所棘阳也在管辖区的东北角啊。另外,西汉蔡阳距离邓县、山都也挺近的。
♥白曜華释义(8)
不知道"舂陵老乡"从何地得出南阳瓦店贵人乡的依据(8)?他已经自说自话,这些事情很简单,解释起来也毫无意义:地理行政区划治依据史载,而不是推理。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9 )
: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遥望是站在南阳望舂陵,而非枣阳县志所说,站在舂陵望舂陵,舂陵即苏伯阿望气处。说明舂陵距南阳不会太远吧!
南阳至枣阳吴店在120千米以上。南阳郡治宛城,距南阳白水村(舂陵)只有20千米左右,刘秀祖宅,古树成林,当时没有高大建筑遮档,虽带迷信色彩,晴日20千米外模糊看到百年古树郁郁葱葱是可能的,再迷信,王莽也不可能相信苏伯阿能望见120千米以外,这又一证据说明故舂陵在南阳,非在枣阳也。
★舂陵老乡质疑(9 )
: ↑出使南阳郡,就会只能在治所宛县范围内活动?
♥白曜華释义(9 ):
舂陵老乡把这些历史记载忽略了:
王莽时改南阳郡为前队,"宛故申伯国,莽曰南阳"——王莽改宛县为南阳县(宛古名曰南阳)。故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遥望是站在南阳望舂陵——这个南阳即南阳城之上,当无疑。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10)
:刘秀起家的二十八宿,大部分在现今的南阳、新野,即舂陵人,没有随州枣阳人。这些史载说明刘秀不会是随州枣阳吴店人。要是随州吴店人,一个穷光蛋怎么能流窜到南阳来混混?当时的封建社会又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交通方便,枣阳南阳两小时生活圈,当年指挥作战的刘秀还骑着牛,那能方便往来枣阳与南阳间?
★舂陵老乡质疑(10 )
: ↑西汉舂陵隶属于南阳郡,舂陵人刘秀跟南阳郡其他县的人经常来往不是很正常嘛,又没说是每天都跑个来回,而且刘秀起兵后也是首先攻略南阳郡,玄汉和东汉的班底多来自南阳郡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云台二十八将中没有舂陵人,舂陵刘氏属于皇族。
♥白曜華释义(10):
王莽时改南阳郡为前队,改南阳郡治宛县为南阳县,即当时前队郡县中唯一名南阳的地方。
光武帝刘秀的起兵于南阳,是他的居所及姻亲宗族人脉关系在南阳。刘秀常居南阳即南阳人,自然得到众多南阳人投奔和拥护:二十八宿将有11个南阳人,他们是邓禹、吴汉、贾复、岑彭、马武、刘隆、马成、陈俊、杜茂、任光、朱祜。另外,曾经追随刘秀南征北战的伏波将军马援却榜上无名,还有邓晨、来歙等功臣也不在其中。
★南阳瓦店贵人乡依据(11)
:在张衡的南都赋中只提到南阳舂陵,却只字没提枣阳、随州和吴店。他总比相隔七八百年后的李贤说的要可信吧。
★舂陵老乡质疑(11 )
:↑“枣阳”之名始于隋朝,“吴店”应该更晚,东汉张衡如果提到“枣阳”那才叫见了鬼。
♥白曜華释义(11)
:张衡提到南阳舂陵而非"蔡阳舂陵"或章陵,这就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啦!
舂陵老乡说: 照《后汉书》的记载,白水乡(舂陵)也不可能在南阳瓦店,首先看刘秀起兵后的进军路线,如果舂陵在瓦店南的话,瓦店南→唐子乡→湖阳→棘阳→瓦店→棘阳,那义军是在转圈玩儿?
白曜華释义说:
刘秀起兵于瓦店南——带兵与其大哥招募兵马会于舂陵——杀新野尉得马——进屠唐子乡——兄弟二人回头杀向外祖的湖阳——拔棘阳——回头进攻小长安(瓦店)不能拔——回兵棘阳。这有什么问题呢?
刘秀起兵于宛过舂陵是为什么?
是大哥刘縯回舂陵老家招募人马,族人都不相信他,以至于刘秀得不到刘縯的行动回应,只好带人马过去舂陵看究竟。
★舂陵老乡质疑之(12)
:《后汉书》还记载,建武十八年,刘秀回到章陵祭祀祖先,路过湖阳的时候,拜祭了外祖父樊重的陵墓,追封他为寿张侯,谥号为敬,并为他在湖阳立庙。如果章陵在瓦店南的话,南祠章陵怎么可能路过湖阳?
还有一句更直接的,刘縯在反对刘玄淯水登基时说:“舂陵离宛县只有三百里,不足为功。仓促之间自行尊立,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瓦店南离宛县的直线距离只有近六十里。
♥白曜華释义(12):
章陵,为刘仁、刘回"减邑内徙"之南阳白水乡,为光武帝刘秀之祖籍。
南阳瓦店白水村刘秀故里,以"气接舂陵"已经说明刘钦这一支刘氏与章陵刘氏的关系:刘秀起兵于南阳,于淯阳白水自名"舂陵兵",当然是情理之中。
舂陵老乡提供史料之(13)
①《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②《汉书》志·地理志上:舂陵,侯国,故蔡阳白水乡。《后汉书》志第二十二·郡国四 :章陵,故舂陵,世祖更名,有上唐乡。 育阳,邑,有小长安,有东阳聚。
③《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
④《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后汉书》四王三侯列传:赵孝王良字次伯,光武之叔父也。平帝时举孝廉,为萧令。光武兄弟少孤,良抚循甚笃。
⑤《后汉书》皇后纪上: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及光武为司隶校尉,方西之洛阳,令后归新野。及邓奉起兵,后兄识为之将,后随家属徙淯阳,止于奉舍。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阳、宁平主诸宫人俱到洛阳。
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东观汉记》纪一: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⑧《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十八年,帝南祠章陵,过湖阳,祠重墓,追爵谥为寿张敬侯,立庙于湖阳。
⑨案《后汉书》伯升曰:“春陵去宛三百里耳,未足为功。遽自尊立,为天下淮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
瓦店说的论证都是这么漏洞百出吗?那倒也未必——已故的武大教授石泉老师也赞成瓦店说,这也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支持瓦店说的非南阳人。
石泉老师在《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中《从春秋吴师入郢之役看古代荆楚地理》一章提到,赞同枣阳说的古籍中记载的枣阳境内沙河、滚河以及光武祖宅的位置描述不统一,而且沙河、滚河的实际流向与《水经注》中记载的洞水(即白水)流向不符,而南阳境内的白河则与《水经注》中的洞水流向基本相符,虽然也有偏差但当地河流时有改道所以可以忽略;而且瓦店说也能与文中研究的古唐国故址相对照。
石泉老师引用了大量典绩相互印证,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如果不是结论与史书有明显冲突,我真的就会认同这种说法了。所以我努力寻找不合理的地方,终于还是找到了:石泉老师认为《水经注》中的洞水,大致相当于当今白河的一段及一部分偏东的别流和故道,但是在《水经注》中另有大量的篇幅介绍淯水,白河怎么可能既是洞水又是淯水被介绍两次?
白曜華释义(13 ):
但我有一条辩证思维:
把"刘秀"解释于枣阳,枣阳有一些合理性,但其史料记载及文物、古迹发掘印证其行不通!
但把"刘秀"解释于淯阳之白水村,亦有一些史料记载并不匹配。
《后汉书》云:
"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及光武为司隶校尉,方西之洛阳,令后归新野。及邓奉起兵,后兄识为之将,后随家属徙淯阴,止于奉舍。
邓奉起兵淯阳,后兄阴识为将。
"后随家属徙淯阴,止于奉舍。"
邓奉把阴丽华及其家属迁徙之淯阴奉舍,以防备不测。
《后汉书》又云:
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招新市、平林兵,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
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
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
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进拔棘阳。
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以上是刘秀起兵南阳的过程及与阴丽华的姻缘。
又案:(光武帝35年)闰月甲午,南巡狩,幸南阳,祠章陵。日北至,又祠旧宅。礼毕,召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嘉宾。还,幸南顿,劳飨三老、官属。
光武帝刘秀"日北至",也就是自"祠章陵"后向北座驾一个白日的半天时间。
章陵以枣阳吴店镇所在地为坐标到南阳瓦店镇白水村的里程计算:
骑自行车时速20公里需要六个小时,光武帝刘秀座驾马车而行以时速15公里计算,也就是八个小时,刚好一个"白日"光景。
光武帝刘秀"日北至,又祠旧宅",就是看看自己曾经与阴丽华结婚时候的故宅,也就是淯阳白水村之旧宅。
以上是对"舂陵老乡"所提供史料记载,及其所不解问题的一些分析,研习目的弄清楚蔡阳白水乡与南阳瓦店白水村的历史人物及地理渊源关系,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补充探讨这些问题。
Hash:59f312173313031d7413262be15538d904ebbe53
声明:此文由 冰冰动漫动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