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发现200多年前乾隆年间的禁碑!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来源:梅州日报、 博悟斋
正所谓国泰于法全,民安于律清,这是千年的古训。中国古代历来重视道德和法令的宣传教化,禁示碑发挥了这一作用,人们经常在官府,街道,闹市,驿站,关口,要津等处勒碑示禁,教育百姓和朝廷命官遵纪守法,安居乐业。
近日,大埔县一市民在县城发现一块古碑上,通过石碑碑文发现大埔先人在272年前就懂得通过采取隔离和约束病毒携带者的方式进行疫情防控。
记者跟随禁碑发现者罗书礼来到县城同仁路一条小巷看到,在一民居的墙上立着三块石碑,各宽54厘米高120厘米,碑面朝东镶嵌,其中一块碑额刻“奉县主禁逐癫丐公碑”九字,碑文由右起至左竖刻,落款时间为乾隆十三年。据罗书礼介绍,此块禁碑记载272年前,大埔县境外发生瘟疫,一些感染瘟疫的人逃亡到大埔县,为了生存装疯卖傻或者强抢偷盗等,为除民害和防控瘟疫传播,官府特在当时的交通要道旁立此碑。从禁碑上我们可以了解到,272年前为杜绝病毒传播,大埔县官民就懂得采取对病毒携带者进行隔离和约束的有效措施。
如此,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禁碑是怎么发现的呢?据了解,罗书礼是文史爱好者,平时喜欢研究和到处寻找历史文物,当获悉这里有块古碑的信息后,马上来到现场,当发现石碑风化侵蚀严重,被蒙上一层石灰粉的情况后,拿着钢丝刷进行清除后,发现刻着瘟疫两字,凭着对古文物的爱好和执着他连续清除了10天,并进行多方考证才译出石碑记载内容。
“我用钢丝刷刷开来,因为石碑被石灰浆盖住了,清理后认出20多个字,那时已清了2天了,当时觉得几百个字很难清理,但是看到‘瘟疫’两字,我就下决心去清理,面粉刷字也难以辨别,我就用电筒去照射,从几个方位去照射才认出来字,遗憾的是下面还有几个字没弄出来。”罗书礼说。
示禁碑是封建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上述的示禁碑中,我们可以寻出清代地方官民相得益彰而实现社会治理的轨迹,体现了官民间相互配合共同治理社会的模式。地方社会的治理,存在着政府必须有所作为的极大空间,而政府的有所作为并不是排斥民间社会组织的功能为前提的,而是充分调动了民间资源的作用,通过官民相得的形式,实现对社会的有序管理。他们对于维持地方社会的秩序,防止祸端和意外的发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Hash:75fb31438e2bdcd554f85f8e50fa131ae236abec
声明:此文由 洲瑞乡情网___new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