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这场史前彩陶展:每一个华人都需要知道的历史
那一年的秋天,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以北洋政府矿政司顾问的身份,在河南渑池县发现了仰韶彩陶文化遗址,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序幕,也印证了中国史前文明的存在。
至今已百年,学者们从彩陶文明上找到了华夏民族之根,回答了华人从何而来,解密了东方文明体系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是陕历博2020年的重要展览,这一展览用清晰的逻辑线串起了这段史前史,回答了“中国文化从哪儿来的问题,五千年的文明到底有没有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叫华人,自称龙的传人?”展览向观众展示了每个中国人都需要知道的故事。
展览现场
245件(组)史前彩陶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8000年前,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的先民们几乎同时开启了彩陶文明,而东方更早一些。在我国的渭河流域,8000-4000之间的近五千年历史,既是彩陶的发展史,更是中国文明的形成和融合的历史。本次展览汇集16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245件(组)彩陶及相关精品文物,是迄今中国博物馆涉及彩陶分布范围最广的一次展示。展览通过渭水流域彩陶发展历程的纵向脉络以及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彩陶的横向切面,勾勒出5000年前中华大地上文化融合、社会一统的壮丽图景,试图与大家一同去探索中华文明的渊远历史与华夏民族的根脉。
“我们为什么叫华人,自称龙的传人?华夏文明到底源于何处,我们想通过彩陶在这个展览中与大家一起探索。”陕历博副馆长王炜林是这次展览的总策展,他之前在陕西省考古院任职,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史前考古研究,曾主持过铜川瓦窑沟遗址、华县泉护村遗址、高陵杨官寨等大型史前考古项目。这次更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经验,“把社会对彩陶的关注,结合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将其中的故事给大家讲出来,以彩陶实证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回答学界和整个社会都关心的文化根脉问题。”
展览现场
按照著名考古专家秉琦先生的话说中国文明“满天星斗说”,中华文明是由不同的源发展到一起,多元一体,是这样一个模式。但不可否认“主流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王炜林认为“黄河文化是有很多因素构成的,彩陶是黄河文化最重要的代表,我们就从彩陶着手研究黄河文化。”博物馆有这个责任和使命将这一答案呈现给社会和观众。
三大单元纵横交错 彩陶史阐释华族来源
中华文明和别的文明不太一样,我们的文明没有间断,它是一个完整的存在。从彩陶呈现的史前文明中可以找到踪迹。
第一单元:《艺术·源流》
解读彩陶绘彩艺术,普及了制作方式和其艺术法则。呈现以渭河流域为例子的中华彩陶的发展演变序列。
花卉纹彩陶瓮
庙底沟文化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绘彩工具一组
半坡文化
宽带纹圜底彩陶钵
老官台文化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彩陶主要分布在黄河文化的中游,中游主要是三个流域:第一个是渭河流域,渭河是黄河非常关键的一个流域,第二个是山西的汾河,第三个是河南的洛河。黄河中游的这三条河非常有意思,基本上围绕华山为中心,渭河是三条河流里文化序列最完整的一条河流,从八千年彩陶的发生一直到五千年彩陶在这里消退,经历了三千年比较完整的发展的历史,汾河和洛河早期彩陶文明都比较模糊,整体不够完整。“只有渭河流域是彩陶史最,以渭河流域作为一个纵向主轴,来展现彩陶发展的历史,讲了由八千年的老官台文化彩陶到七千年半坡的彩陶,到庙底沟时期六千年的彩陶,一直到五千多年前仰韶晚期彩陶,这四个发展阶段。分为晨曦初现、人鱼之悦、繁花似锦、芳华未艾几个子版块。这就是这个展览的第一单元。”王馆长告诉雅昌艺术网。打破了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观点,印证,中国文明的起源就在以华山为中心的黄河流域,环境舒适的渭河流域是核心地域。这个单元展品呈现了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其中半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面鱼纹盆等都有展出。三角纹、网格纹、飞鸟纹、人鸟同体纹等展品阐释着彩陶的发展和式微。
人面鱼纹彩陶盆
坡文化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刻符彩陶钵
半坡文化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花瓣纹彩陶器盖
庙底沟文化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泉护村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泉护村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圆圈网格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
人类出现在一百多万年,中国陶器的出现有一万年的历史,彩陶的出现有八九千年的历史。8000年前的中华大地上陶彩萌发,灼灼其华。先民们将所观所察、所思所想化为图像,定格在彩陶之上,成为我们今天追寻那个遥远时代的文化密码。
第二单元:《观念·社会》
以彩陶作为连接点,描绘庙底沟时期的社会与文化景象,解构融合与统一的文明起源模式。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叶片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2009年陕西省华阴市兴乐坊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花瓣纹彩陶罐
庙底沟文化
花瓣纹彩陶壶
庙底沟文化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彩陶缸
庙底沟文化
彩陶缸
庙底沟文化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第一单元是纵向的;第二单元是横向的。第二单元是把渭河流域第三阶段庙底沟时期也是彩陶最发达时期抽出来做一个说明。”王馆长介绍说:这个时期的彩陶图案,从半坡时期的直线几何纹、鱼纹、人面鱼纹等变成了弧线、花瓣、鸟纹的图案,这是中国彩陶发展的最繁盛时期。兴盛于渭水流域的庙底沟文化,以彩陶为标识,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至长江,北抵阴山的广大区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彩陶的传播,不仅是文化的趋同、观念的整合,也构建起了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
镂空人面覆盆形器
庙底沟文化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花瓣纹彩陶钵
庙底沟文化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藏
之所以最发达的时期在渭河流域。首先基于它有非常良好的自然环境,这样的条件给农业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使得渭河流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府之国。这个时期的关中,人文初定,聚落林立,都邑肇始,礼制初成,为即将到来的文化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期遗址比半坡时期多了很多,而且出现了高等级的特大型聚落,杨官寨是这个时期的标志,面积达到了24.5万平方,相当于30多个足球场。证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复杂化,出现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管理进行管理的现象,这是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指标。
花卉纹彩陶盆
大汶口文化
叶片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花瓣纹彩陶罐
庙底沟文化
花瓣纹彩陶盆
下王岗文化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西阴纹彩陶钵
大溪文化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这个时期的许多彩陶除用于祭天礼地用外,还成为实现社会管理功能的礼器。 在什么器物上画什么纹饰有了一定的规制。与彩陶伴出的尖底瓶是在实现彩陶功能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尖底瓶的用途有以前存在不少争议,但其作为酒器是近年的共识,证明它也与古礼有关。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河北省蔚县三关遗址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彩陶盆
白泥窑子文化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藏
花瓣纹彩陶盆
白泥窑子文化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藏
彩陶带盖罐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这个单元展出的除了庙底沟时期的精美彩陶外,还复原了当时公共场合的建筑,和一些墓葬现场。有祭祀的礼器,有礼堂,有葬礼,表明社会的复杂化在当时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庙底沟时期彩陶,被不同文化所接受这一现象,证明中国最早的文化圈在这个时期已经形成,它为最早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寻根·中国》
追溯鱼、鸟、花等彩陶图案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事实,以彩陶探寻华夏最初的源头。
庙底沟文化彩陶以华山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华山相当于一个花心,其东西南北向发现的庙底沟文化彩陶就像一层层花瓣,这朵盛开的重瓣玫瑰被严文明先生看作中国文明起源的一种模式——重瓣花朵说”。王炜林馆长说。
鸟衔鱼纹彩陶壶
半坡文化
鱼鸟纹彩陶瓶
半坡文化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这个单元分为了鱼鸟相融、华夏之花、龙的传人几个子版块。
鱼纹和鸟纹,作为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最鲜明的标志,在彩陶上呈现出的互动,暗含了6000年前这两个族群间关系的变化。“鱼”强“鸟”弱、“鸟”强“鱼”弱的华夏社会更替变换,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后,最终实现了部族融合,这恰与传说时代炎黄二帝的互动相契合,鱼可能代表了炎帝,鸟代表了黄帝。后来,鱼演变成了龙,鸟则演变成了凤。中国人崇拜龙凤,并且有“龙凤呈祥”的记忆源头也许就在这里。
另外,龙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史前遗存之中,半坡文化彩陶上的鱼很可能就是中华“龙”的母题和原型,庙底沟文化融合了其他动物的形象特征,升华创造出早期的龙图像,并在历史长河中被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今天被普遍认同的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图腾。龙的形象同时是中国文化没有间断的一个标识。
花卉纹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庙底沟文化
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花瓣纹圈足簋
庙底沟文化
原陕西省华县采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花卉纹彩陶盆
庙底沟文化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泉护村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花卉纹彩陶瓮
庙底沟文化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龙纹彩陶钵
庙底沟文化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与此同时,古老的中原大地谱写了“鱼”与“鸟”碰撞交融的史诗,由此衍生出的“花”盛放在5000年前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从地域和文化上构建了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那些绽放在彩陶上的花朵,以明喻或暗喻的意味,书写了历史,构建了认同,凝结了记忆,并深深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中。
中国考古学理论的奠基者苏秉琦先生说:“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分布中心在华山附近,这和传说中华民族的发生及其最初的形成阶段的活动和情形相似。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可能就是形成华族核心的人们的遗存。庙底沟类型主要特征的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形成华族的得名由来,华山可能由于最初华族所居之地而得名。”
“周秦汉唐定都于陕西关中,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选择,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西周建立王朝之前,我们的祖先以这块沃土为基础,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统一。”王馆长总结到:中国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共同体,她首先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统,而不是靠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文化的认同是中国最重要的特色,这种传统应该追溯到以彩陶为代表的庙底沟文化时期。
黄河泱泱,渭水汤汤。以陶承礼,与华相宜;炎黄子孙,生生不息。
展览名称:《彩 陶·中 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
展览时间:2020.01.21-2020.07.15
展览机构:陕西历史博物馆
展览地址:中国西安市小寨东路91号
主办单位:国家文物局 陕西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
观展时间:每周二到周日 上午9:00---下午5:30 (疫情期间官微预约看展)
(文中相关图片陕历博提供;雅昌原创,非经授权禁止转载)
Hash:ca1488564037cdfa72942b96e231e0362373c079
声明:此文由 苏素明式红木家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