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一农民分到一块地,从不长庄稼,后发现一大古墓文物太多
关中平原有一块地,常年不长庄稼,就算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也不长庄稼,甚至连草都不长一根。为什么这个地方长不出东西呢?一农民在家种地,费尽心思也没能将地捣鼓出钱来,后来他请朋友来看,朋友介绍了一个考古专家。
考古学家在这里转悠了一圈,终于凭借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嗅觉,闻出钱味。
他借来挖土机将那里挖了一遍,断定下面一定有个大墓,因为向下探测到两米就成了夯土地,根据泥土的结实程度和回音,能够判断出这里有个超值钱的古墓。他还特别相信自己的判断,因为他不小心发现了两个盗洞,他认为这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地,距现在比较遥远,而且按史书记载应该有很多盗洞。
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深入,考古学家发现那里有二百四十七个盗洞,挖掘的时候大家都很忐忑,他们希望出土点有价值的东西,因为看古墓破败萧瑟的样子,应该没少被历朝历代的盗墓贼光顾。
当时我们国家不是很富裕,给考古人员的工资不高,要挖掘还需要雇佣车什么的,所以很多考古人员都是自己掏腰包。钱砸进去了,但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挖出来,考古人员心情是很低落的。
不过一想到历代盗墓贼能这么热爱考古,心情应该平复不少吧?毕竟都是同行。再说这个古墓已经被盗墓贼盗了三百多次了,没什么值钱东西也很正常。
盗墓贼也并不都是贪心的,他们还遗留下来一些文物,比如铁器、陶具等等,这些东西的发现或许可以宽慰考古人员,不过,另一组人员却有令人惊喜的发现,他们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石磬。
石磬是什么东西呢?那是用青石制造的古老的乐器,上面刻有文字,古文字专家对文字进行研究后才知道,这些文字记录的是秦景公举行冠礼时候的故事,历史年代是非常久远了。
古文献中对天子丧葬礼制有详细的记载,过去只能在古书中看到春秋时期的葬制,现在却真实的出现在大家眼前,他们的兴奋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石磬上的文字特别值钱,字体为籀文,是最早的刻有铭文的乐器,而且现在声音还特别优美。
这个巨大墓葬的墓主人是周朝时期的秦景公,秦国属于周朝的诸侯国,秦景公也是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时间四十多年。他的墓葬发现完全是偶然,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墓葬,殉葬的人数186人,数目之大令人惊叹。
鲜为人知的秦公大墓,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连创好几个第一。
柏木制作的大棺椁其实也相当值钱,为什么盗墓贼没把这个搬运走呢?原因是它的四个角固定得十分牢固,是由金属溶液浇灌加固的。
柏木散发着淡黄的光芒,是馆椁的一道防护,这些木材长度七米,重量三百公斤,除非盗墓贼是练举重出身的,否则很难将馆椁搬出去。
这就是秦公一号大墓的发现过程,它占据了考古史上的几个之最,它是迄今发掘的最大的先秦墓葬,是周朝以来发现的殉葬人数最大的墓葬,棺椁的柏木是当时最高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墓碑,也是最早的刻有铭文的墓碑,更神奇的是这些东西都保存的完好,说明古人在保存上也有独到的技术。
对考古人员而言,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出土更多的文物,让人们更了解那段历史,从而推敲中国历史究竟有几千年,它的真相是什么?每一个文物的出土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对他们而言,这种价值远比文物本身的价钱更为重要。
当然,最高兴的除了考古人员还有历史学家,毕竟后者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写出一篇篇论文投稿,获得声誉,如果没有考古盗墓,历史学家也会无所事事,历史学家希望中国历史不断有突破,这样他们就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了。
Hash:a276f68cfd7451639665e9178f8d78ad72e86376
声明:此文由 静说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