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民勤 |“传承千年的沙井文化”

千年传承近在咫尺,全新赛道独树一帜。2019年9月22日,民勤将举办2019腾格里(民勤)沙漠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这是全国首场真正意义上的沙漠半程马拉松赛!纯沙漠赛道!一定会给全国跑者一个不一样的体验!9月22日让我们一起相聚民勤,一起去感受民勤的魅力吧!

#享苍茫大漠, 战最强自我 #

2019腾格里(民勤)沙漠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暨健康中国马拉松系列赛将于2019年9月22日(星期日)10:00鸣枪开跑,四小时关门。

赛事组别:半程马拉松1000人

报名方式:网络报名

赛事已开始报名:(报满即止 )

看了标题或许有人会问

沙井文化

什么是沙井文化?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沙井文化

沙井文化是青铜时代末期的一种文化,最早出现在甘肃民勤沙井,故名。分布范围就目前所知,仅在河西走廊的民勤、永昌古浪一带。时代稍晚,大体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东周时期。

(民勤生态文化园)

沙井文化的发现与分布

1923年著名考古学家安特生的助手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的民勤县征集到了一批彩陶和铜器,并在沙井东墓地发掘到陶器和铜器。1924年夏季安特生在民勤柳湖村、沙井子、黄蒿井,以及永昌三角城等地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并在沙井南发掘了53座墓葬,出土彩陶双耳圜底罐等器物,其中的连续水鸟纹尤为独特,不见于其他彩陶文化。由于此前发现铜器,安特生将它列为甘肃远古文化“六期”之末,称为沙井期。

(浮雕:沙井文化与安特生)

1948年,裴文中先生带领西北地质考察队赴甘肃、青海考察,调查了民勤柳湖墩、沙井东和永昌三角城等遗址,新发现了一些同类遗存,并首次提出沙井文化的命名。1976年,永昌双湾乡尚家沟农民在三角城内挖掘灰土施肥时,发现了陶器、铜刀和铜镞等文物

三角城遗址

1979年3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再次复查了三角城遗址和蛤蟆礅墓地,同年6月开始发掘上述两遗址,以及西岗、柴湾岗墓地,1981年11月结束全部工作,清理墓葬585座,出土陶、石、铜、铁等器物2000余件。这是沙井文化命名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发掘,为深入探讨沙井文化的内涵奠定了基础。

沙井文化内涵丰富

遗物有彩陶、石器、铜器和铁器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陶质较粗糙,均为手制,器型较小,多单耳罐、筒状杯和双肩耳圜底罐。彩陶以紫红色绘制图案,纹饰有三角纹、菱形纹、网纹、鸟纹等,纹饰多饰于器物的颈部和肩部,下部基本不绘彩。

(双耳彩陶罐)

(单耳彩陶罐)

(三角网纹竖线纹彩陶罐)

沙井文化的房屋均为平地起建:呈圆形或椭圆形,门向东或东南,房内有灶、火塘和地炉。房屋附近分布有窖穴,为平底圆筒状。

(窑穴)

沙井文化的墓葬排列

一般大墓位于墓地中心,小墓分散四周。墓的形制以偏洞墓为主,竖穴土坑墓次之,个别为单竖井或双竖井洞式墓。葬式多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北。随葬品以铜牌、铜炮和铜刀等装饰品为主,陶器较少。铜器器型丰富,有铜刀、铜炮、铜连珠形饰、铜管、铜坠和铜铃等,形制多与鄂尔多斯青铜器相似。从出土物的器型和墓葬中殉葬的牛、马、羊骨看,强烈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畜牧业为主,农业、手工业不占主导地位。

(陶马)

(铜刀)

(沙井文化虎噬鹿青铜牌饰与鄂尔多斯虎噬鹿银牌饰)

沙井文化彩陶文化

沙井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末期的一种文化,最初发现于甘肃民勤沙井,因此得名沙井文化。它是甘肃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也是我国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最后随着西去的驼铃声消失在沙漠戈壁之中。到此为止,甘肃彩陶文化便画上了句号。

(沙井文化雕塑

沙井文化遗址地

柳湖墩沙井文化遗址地位于民勤县薛百乡薛百村西南6公里。是发现最早的一处沙井文化遗址,也是沙井文化命名遗址。遗址分布于沙丘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大部分已被沙丘覆盖,在沙岭间平地上暴露有大量夹砂红陶片。陶器为手制夹砂粗红陶,器形有单、双耳罐、单耳筒状杯、鬲等,饰绳纹,有彩绘陶,纹样有条纹、三角纹或鸟纹;青铜器有刀、三棱、镞;另有金耳环、绿松石、贝等装饰品。另采集有石斧、带孔石刀、石镞。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沙井文化的内涵和河西青铜文化有重要价值。

(穿孔石斧)

(石镞,石针,石刀)

绿松石

在这条与众不同的赛道中,我们一起追寻这千年的传承,一起感受民勤的魅力!

Hash:70ddd832495bccbdb0bc45affc20890564da9470

声明:此文由 行者体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