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沪期间使用最长的机关旧址,年内将对外开放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号“上海大调研”

充分发掘保护上海革命遗址遗迹,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更好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

黄浦两处重要红色革命遗址将于年内完成布展并向公众开放,这两处红色遗迹分别是:

位于南昌路100弄2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刚刚完成内部修缮,即将开始布展工作;在3公里外的云南中路上,紧邻天蟾逸夫舞台的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保护修缮工程完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关心下,黄浦区积极推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将修缮好、保护好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作为打响“红色文化”品牌的重中之重,积极配合中共“一大”纪念馆工程建设,先后完成了团中央机关旧址整体改造,支持提升周公馆韬奋纪念馆黄浦剧场三山会馆等场馆展陈能级。据悉,中共上海区委党校旧址、“又新”印刷所旧址的保护利用也正在抓紧推进中。

星火初燃 这里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酝酿建立过程

花岗石门框有青石雀替,饰卷叶花草浮雕;窗楣犹见红砖砌成的多重线脚,木制百叶窗全部按原样恢复,内部木饰还保留着近百年的挂落……

位于南昌路100弄内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是一幢建于1911年两层砖木结构的旧式石库门民宅。建筑坐北朝南,一客堂一厢房布局,有后天井,有可以连通后弄堂的灶间,总面积约168平方米。

目前,修缮工作也基本完成,特别是房屋中的榫卯结构木立柱、褚红漆、旧式电灯的灯垂和线轴等,一切都保留着原有的建筑和内部布设风貌。

1920年初,《新青年》编辑部随同陈独秀来沪迁入此处。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此成立。1921年6月初,经陈独秀、李大钊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中共“一大”后,此地成为中共中央局办公地。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酝酿建立的过程,既是《新青年》杂志办刊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中共中央局办公地。

据介绍,当下的展陈内容也将围绕“办刊地”“成立地”“办公地”三部分内容展开,主题初定为:星火初燃。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沪期间 使用时间最长的机关旧址

漂亮的青石色水刷石墙面,与紧挨着的天蟾逸夫舞台外立面浑然一体,建筑二楼的东面有一排大开幅的玻璃窗,可以清晰眺望周边街区。

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位于云南中路171-173号(原云南路447号),是一幢二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坐西朝东,建筑面积214.14平方米。这里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机关旧址。

1928年春,在上海担任党中央会计工作的熊瑾玎,以商人身份租得此处生黎医院楼上的3间房间,设立党中央政治局机关,并挂出经营土布的“福兴”商号招牌作为掩护。

记者在修缮现场看到,除了保留完好的木质框架大开幅玻璃窗外,修缮中还保留了当时汕头路弄堂底一座用于上下的水泥楼梯

1928年6月至1931年4月,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瞿秋白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这里工作,政治局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共计发出138份文件,指导全国革命开展。2018年6月,该旧址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经房屋置换、腾退原住居民后,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开展修缮施工。目前,修缮工程已近完成,旧址史迹陈列展陈工作即将同步展开。

(原标题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沪期间使用时间最长的机关旧址,年内将向公众开放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Hash:d0e4a0fdae38d11e6a75c794a8b3deed463e4e2b

声明:此文由 澎湃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