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老屋:衡东“许家新屋”

记忆里的老屋

记得儿时住过的老屋是有着几百年历史古建筑,名曰“许家新屋”。位于衡东县霞流镇梽木山村,它是赣派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从空中俯瞰,它像只大螃蟹,房屋似蟹身,槽门围墙及其两侧的杂屋像螯手。

▲图片来源网络

槽门前有屋门塘等三口串连在一起的水塘,它们成了“许家新屋”的人们清洗衣物的去处,也是孩童游水的好地方,更是灌溉田地的好水源。老屋西侧,则有水面更大、水位更深的清水圫塘为我们提供生活饮用水。它通过埋在塘坝下的高低不一的两个排水孔洞,进行自身水位调控及对屋门塘水量进行补充。

老屋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菜园、田地相绕。特别是西北面的二十余棵苍老的古樟树绕着老屋,更衬托出了老屋的沧桑。古樟树的围度多在3米上下,要2-3个成人才能合抱,每棵树的遮荫面积都有几十平米。它们有的挺拔,高达二十米以上,是鸟儿的乐园;也有的匍匐着把树枝伸向水塘,成了男孩们天然的跳水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

凡有客来,拾级而上,进入槽门。槽门宽高约二三米,门墙用青砖砌成,厚度达几十厘米,门框则用大条石砌筑,显得坚固沉稳。站在槽门向外望去,千亩良田尽收眼底。从槽门往里看,老屋正面外观形状呈“凹形”,由东西两侧的厢房及厅屋的先大幅度后小幅度的两次不均等、但对称的延伸,形成了凹形的向前向外错落递进的凸出形状。东西两侧两次延伸部位各相向对称开设了两张大门,木门和门槛石均经过精雕细刻,美观大方。由大块青砖砌成的正屋两侧的大墙墩子和东西凸出部位厅屋的大墙墩子,其宽度各有二十余米,高有十多米,墙面白里夹红,墙顶飞檐雕塑形状各异。这4面大墙墩子的矗立,凸显了老屋的高大壮观,远看“许家新屋”好不气派。

▲图片来源网络

老屋正面与槽门间有一块多边形平地,面积约有一个足球场大小,这里是大人们谈天说地交流思想情感的地方,也是各家各户晾晒衣物的场地,还是孩子们游戏玩耍的主阵地。从槽门踩着约2米宽,由大块土灰石板拼接,两侧镶嵌条石的石板路,走20余米就可进入正屋大厅。

正屋有三进。一进为大厅,大厅门庭看上去很宽大,形态简易而庄重;中正大门宽高约三四米,门板结实厚重,粗大的门槛石经能工巧匠雕琢而成。大厅面积有四五百平方米,建有戏台及阁楼。大厅内空高度在10米以上,青砖瓦屋全靠榫卯木结构的各式木梁支撑。起顶梁作用的是立于大厅中间和大、中厅之间的木板隔墙里面的各两个大廊柱,廊柱腰围1米以上。四大廊柱撑起两根南北向跨度20余米的横梁,横梁直径达50厘米。横梁上的榫卯木架支撑起大厅内最高的东西向的栋梁和屋顶的房梁。粗大的栋梁上面描有图案,藏有吉祥物品。大厅是族人开会议事的场所,也是红白喜事宴席之地。大厅雕梁画栋的制式和粗大结实的廊柱、横梁,衬托出厅堂的庄严与宏大。

▲图片来源网络

二进中厅设有天井,天井排水很畅,从未见过有堵塞或异味现象。大、中厅利用两大廊柱夹木板组成隔墙,几块可装卸的高大木门板,构成了大、中厅相连的通道

三进是小厅,俗称“神台屋”,是摆放祖宗牌位的地方,也是族里老人故去后,在人世间最后的停留之处。所以,小孩子大多对“神台屋”心有敬畏与恐惧。

正屋东西两侧建厢房(横屋)和大小不一的厅屋若干。厢房和厅屋以东西两侧修建的三条南北向、深长约50米的巷子相联相通。每条巷子建有约2米宽5-6米长的二三个长条形天井,用于排水、采光、通风和积肥。巷子与巷子间有规律地设有过道相连。

正屋后面,则修建了一条东西向巷子,一排厢房依巷而建。

厢房和厅屋结构多样、布局合理、方便实用。上百间的厢房、厅屋,为四五百族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歇息场所。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厢房大多建有阁楼,阁楼用几片明瓦或小窗采光,光线大都不够明亮。木楼板踩上去吱吱作响,叫人好是担心,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行走。特别是春秋季节的夜晚,老鼠活动猖獗,它们打起架来叽叽的叫,上窜下跳,砸的楼板咚咚的响,有时还掀起满屋灰尘,的确让人有些胆怯害怕。

▲图片来源网络

据说当年老屋修建之时,在西北角还建有一个后花园,足见先人那时人兴财旺,实力非凡。

“许家新屋”, 已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拆除,未留存任何影相资料,谨以此文粗略记录,视为纪念。

许东华

2020年10月于湘潭

Hash:a5e1af6d84c37e97c5c1a7399309f3de105f7521

声明:此文由 衡东同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