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福建水师提督许松年故居 ——许宅大院

许宅大院即清福建水师提督许松年的故居,坐落于水心街24号,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是迄今有200年历史的古民居建筑。该宅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三进大古宅,总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从其建筑规模和气质来说,具有明清时期江南官宦宅第的特色,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许大人家的门台比城门高”

第一进是门厅,门厅采用倒座建筑形式,七开间,进深四间。屋顶左右落翼硬山造。前檐柱作三踩一翘斗拱,后檐口连接大门围墙。道光六年(1826),许松年病逝后,其家人为接圣诏,在门厅中建造了仿似牌楼式的圣旨门(此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拆)。

现在的大门是后建的,原来许宅的台门很高,台额上书有隶体的“元戎第”三字。据说,许松年常骑马出入家门,往往骑着马直接进入大门,然后在厅堂前院子里下马。所以瑞安民间俗语说:“许大人家的门台比城门高”。现在的门台虽为后期建筑,但大门两侧的围墙基本保存完好,从这些保留下来的痕迹中多少可以看到原台门的基本建筑形式。

台门平面呈八字形,大门两侧为八字墙,墙上有阶梯式墙肩,大门前为五级白石台阶,两边筑有一对石鼓,从其建筑形式来看,颇有官宦府第的气魄。从门台厅到二进花厅之间的院落中,有一条长约12米的按中轴线铺设的青石板路,将两厅接连。院落左右两侧均有花墙,墙下建有长约8米的花坞,植有蔷薇、玫瑰等花卉,使宅院显得十分雅观。

第二进为花厅,花厅采用抬梁穿头混合式梁架结构,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前后设廊道,柱头科采用“把头交项作”的斗拱形式,又在穿过大斗的梁头置垂莲柱,使建筑的形象更显大气与豪华。明间是主人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主体建筑最显要的位置。

主屋的明间特别高爽阔畅,梁架结构采用了独特的挑斡减柱五架梁做法,在明间前上金柱间减柱设内额枋,在内额枋至金枋间置两组溜金斗状的斗拱,然后将二组五架梁的一端直接架在内额枋上,另一端插入后上金柱间太师壁的门柱上。利用减柱法来拓宽明间的空间,这种梁架做法民间称之为斗叠斗,梁叠梁,是一种比较豪华的做法,使正堂即高昂宽畅又豪气大方

花厅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我们从前看是座单檐平屋建筑,而从后面看又是廊檐两层建筑,建筑以后上金柱为界,前为单层,后为两层。这种做法说明了建筑在施工中不拘一格,变化自如的特点,也可以从中想象加高程度。

原“三畏堂”表系状元所书

第三进为主楼,主楼七开间,中堂高大宽畅,上悬金字额表“三畏堂”,显示出将门之家的威严。“三畏堂”是清道光年间状元盛奔所书。可惜此表毁于战乱时期。三进主楼为两层廊檐楼房。这里是家人起居的地方,建筑相对花厅要细腻华丽些。建筑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柱头科五踩外拽二跳斗拱,前后均设有廊道。廊轩都做得非常精致,前廊为卷棚轩,轩梁做得特别高拔而精致。后轩设四角覆斗藻井顶,做工非常讲究。

主楼两侧是面阔均三间的厢楼。厢楼的楼廊联通前后的花厅和主楼均有栏杆式连座,组成了一个院落中走马楼式的四合院形式。主楼檐廊后面东西两侧各筑有一个约4平方米、高约1米的水坞,常年积水,作为消防灭火之用。再后是后花园,园中还有一口水井,为家人提供日常生活用水。由于许松年亡故后,花园没有续建,其后裔将它辟为桔园和菜圃,此园直至“文革”期间,为当地居民建为民宅。

许氏故居建筑面积大,原屋布局规整,楼宇高敞,装饰精致,设施俱全,确为罕见的较有价值的一处地方历史名人故居建筑。2003年被列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瑞安日报)

Hash:91a8b9dfd113c4729bd200098b36a036dd798706

声明:此文由 瑞安区划地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