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历史!永嘉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宅子,曾同时居住22户人家!
沧桑百年,民国挹秀屋的前世今生
来与不来,别具韵味的挹秀屋它都在那里。不是想象中的远方,响山大桥往楠溪腹地延伸的下一个地方,从县城过去几分钟的车程,知情者会说:看见“大雨伞”一样的榕树,那就是沙头阳岙的村口。村民们介绍,大榕树和“地主屋”同龄,分别位于最东和最西或最低和最高。
名字由来不统一
说起楠溪江古建筑,我们脑海浮现最多的是芙蓉苍坡丽水街,木质结构,古香古色,似曾相识间找到一种久违的氤氲。但阳岙朱宅,张扬着民国建筑风格,显得异常另类,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和省级文保单位,一次次走进大家猎奇的视线,一遍遍玩味,一声声赞叹:美在大规模的灰塑与砖雕。它的名称说法不一,当地人叫地主屋,省级文保单位石刻的是“阳岙朱宅”,而气势恢宏的门楣上有民国七年桂月写的“挹秀”。联想到主人朱翼周其名,以姓氏命名未尝不可;另外“翼”与“挹”谐音也有某种可能,况且有门楣佐证;加上俗称的地主屋,故此多种命名兼用。
挹秀屋超尘脱俗
阳岙村依山傍水,房屋随着山体坡度的变化高低错落。村子最高处有一建于1918年的豪宅,外立面为巴洛克风格。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内部庭院则为传统的四合院式,梁架和屏风为木结构。从1958年就住在这里的一古稀老人介绍,外面看起来清一色的砖墙,其实木柱被包在里面,为了不使腐烂,都开有“呼吸”的气孔。 “挹秀”意为舀挹秀丽的景色,吸取秀美的风光,外地有挹秀楼、挹秀馆等,感觉异常的高雅清丽。明代诗人王英写的《挹秀轩》或可移用此间优美环境:胜地风烟外,遥山紫翠分。花飘万壑雨,帘卷半溪云。鹤语林间听,樵歌谷口闻。不妨招郑老,对酒夜论文。
传统元素成配角
近代楠溪江流域的乡土建筑,受西方影响并不明显:除了在部分装饰上融入了西方风格之外,木结构建筑作为主流并没有被撼动。但朱宅却是一个例外,建筑主体呈现明显的西式风格,传统元素退居装饰地位,利用灰塑、砖雕等手法点缀宅子。看上去很和谐也很唯美,从过去秀到今天,只因它的特立独行或巧夺天工。民国建筑既注意到保留中国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一些西洋建筑风格,具有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阶段的特点。“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一曲《暗香》,伴着张恨水以及他的旧金陵情结,让《金粉世家》红了南北,也让有如隐者的民国小楼吸足眼球。
形象逼真神态异
这座二层结构的房子呈欧式风格,坐西朝东,外墙用青一色的青砖砌成,东侧建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北侧前方建有一个门台,门台左右两侧及上方,都雕刻有各式各样、精致的花纹和图案。朱宅建筑面宽九间,左右两厢房各为三间,所有柱子均用青砖砌成,柱子上刻有各式各样的花草动物、人物,形象逼真,神态各异。每扇窗户两侧都有短柱装饰,其上刻着各式精美的图案,它们造型独特,技艺纯熟,处处带有典雅风情。 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辉煌洗尽,但朱颜仍依稀可辨。
朱翼周其人其事
朱翼周,1889年生,1948年去世,育有五子二女。民国期间在“温州电灯公司”里有股份,家里还有大片良田。据介绍,朱翼周是一位大善人,尤其在逢年过节时,因粮食奇缺,有些村民在无奈之下会向朱翼周借粮食,而有的村民尽管家里揭不开锅,但仍不敢向他借,此时,他就会主动上门,让这些贫困的村民上他家去取些粮食来渡过难关,而从未收取任何高利。家财万贯的朱翼周,思想新潮,为了建朱宅,他带着瓦匠去苏州学习,之后按照从苏州带回的样板图进行建造。建房所用的青砖,都是朱翼周雇帮工给定制的,建房耗费三年时间。立体的图案,丰富的色彩,一排排熙熙攘攘、浩浩荡荡的屹立在屋脊上。
灰塑砖雕相映衬
建筑是体现一个地域文化内涵的重要方面,那些雕梁画栋、沉稳大气的老建筑是工匠们智慧的结晶。朱宅把灰塑砖雕两大工艺合二为一。灰塑做起来并没有看起来这么简单,因为灰塑学艺要10年左右才能出师,难度可想而知;历史典故、神话故事、花鸟鱼虫、祥禽瑞兽、山水风景、书法文字,题材不一而足,令人眼花缭乱。砖雕产品中国砖雕是由东周瓦当、秦砖、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砖雕美观,且利于空气流通。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传统砖雕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等特点。
山水空灵宜远眺
房主人的生活何其惬意。因为朝东,得到清晨第一缕阳光的问候。一堵高高的围墙,隔开人间的烟火,可看青山苍翠或云卷云舒,完全的闹中取静。站在朱宅的二层,视线依然能够穿过村中水泥楼房的阻挡,眺望到远处的公路和楠溪江。试想,在百年前,没有林立的现代建筑,宅子的主人便能倚靠在二层的栏杆上,远眺朦胧的山色,遥揽一江的波光,推窗可见秀美的楠溪江,若有眼缘,还能见到优雅飞翔的白鹭鸟。哪怕在家听屋檐滴雨声,还是风吹后院绿树音,都是妙不可言。
风雨吞噬又还原
有太多的故事,湮没在历史尘埃中,有太多的记忆,遭遇人为的浩劫。有道是,亭楼深,月色沉,醒也莫问醉也莫问,世间几人痴嗔,不过一场沉沦。私人豪宅经历了想象不到的风风雨雨。1958年,作为"地主屋"为22户人家共有,原先门窗上刻的图案保存得很完整,在‘文革’期间,时不时有人来破坏,有的人像头部被敲掉,有的动物像的腿部被敲掉,“东风压西风”的标语可见一斑。包括大门旁建了一间两层完全不搭的“创可贴”。2011年被省级文保单位,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前些年,外墙出现多处裂缝,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也越来越大,还不时有砖头脱落,百年朱宅就这样任凭风雨吞噬?好在政府在前年投入350万元修缮,让百年老宅得以延续。西面靠山倒塌的房子已然成为记忆,包括一些配套的小建筑没能挽救下来。很多人家都住出去了,目前剩下6户,常住的只有4户,他们替大家守着老屋,守着一份弥足珍贵的情怀。
朱宅入选 “新发现”
高墙黛瓦,朱宅凭精湛的“砖雕”技术、较大规模和较好的现况,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名单。此前,省、市文物部门专家也曾多次来到阳岙实地考察,他们认为,在省、市范围内,一些零星的“砖雕”他们见过不少,对于朱宅如此大的规模,实属少见。看起来那么西式的朱宅,其实更多的是中国古典元素,老祖宗留下的精华。新建的积贤廊和大榕树俨然是阳岙和朱宅的忠心护卫,谷尚宝老先生赐联:古榕叶茂天公伞,阳岙地灵诸葛庐。年华易逝,“挹秀”依然,希望珍惜前人留下的宝藏,珍惜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
长卷如歌追寻去
古稀老人从老屋牵出一个四岁的小男孩,爷孙俩惊讶于空中小小的无人机,那份童真,那份厮守,那份延续,让我们看到挹秀纯美,感佩之下以《沙头雨》作结:长卷如歌,鱼虫花鸟屏风住。百年灰路,最忆砖雕户。洗尽铅华,静默残垣处。榕无语,似云飘絮,随水追寻去。
来源/中国永嘉微信公众号
永嘉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汤海鹏 陈胜豪
编辑/微言
责编/无名
Hash:beb9f426a77af4abc2f181fff66a058577de809b
声明:此文由 温州古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