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南武当田心围叶氏源流,470年历史文化古村,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上面

叶氏宗亲

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叶”;请点击上面“叶氏宗亲”再点“关注”,即可拥抱叶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聚叶氏亲情,扬叶氏文化,传播叶氏正能量,共筑和谐繁荣叶氏。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光在飞逝,历史前进。多少事在这长河中淹没,在岁月中消逝。在田心围创建470年暨秀茂公诞辰530周年之际,余感慨万千,总想说点什么,但那都是忘却的记忆!谨以此篇当作后人某一天茶余饭后的谈资去细细品味吧!

四百七十年前,一位勤劳睿智、高瞻远瞩的尊者,偕四位同胞兄弟在风光秀丽的武当山下大坝洞田垅之中建起了一座为后人值得骄傲的宏大建筑,它就是赣南现存年代最久、面积最大、房间最多、居住人数最多的客家围龙屋——龙南县武当镇大坝村田心围。

正门-东门

祖堂

1.迁入路线

康养公原居广东龙川,后迁广东河源(今东源县三河镇积粮村山下)。生子:玉山,玉广,玉成。玉广迁广东和平大楼牌,生子:伸、俊、侃。伸公生子:坚、玑、珠。坚公生子:珪、环。珪公字平三由广东和平大楼牌迁江西龙南县南埠都市岗(现武当镇岗上村),生子:惠殷、惠敏。惠殷生子:仕恭、仕能、仕亮。仕能生子:叶鉴、叶聪、叶宗。叶聪生子:秀慈、秀茂。秀茂字松轩生于明弘治戊申1488年6月初6日辰时,原随祖居于岗上永安围及猪营,元配胡氏,生于明弘治庚戌1490年9月初6日子时,次妣谢氏,生于明弘治丁巳1497年9月29日午时,谢氏生子:廷乔、廷艳、廷修、廷相、廷贡及一女。

2.迁出路线

原秀茂公五个儿子同居田心围,后人居稠密,廷乔后裔迁本埠上松山河口,廷艳后裔仍居田心围,廷修后裔迁往广东连平溪山软坑,廷相后裔返迁岗上新厅、竹园等,廷贡后裔迁本县南坑乡驼背树下。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迁徙,现全国各地皆有秀茂公的裔孙,以及港澳台和海外也皆有之。

3.围屋建造

《廷艳祖传》载“凡相传五房,原共居田心围,其围内茂祖祠堂创建之初,艳祖倡其事,我乔祖各房相与共成厥功,栋宇崇隆,规模宏敞,允为南埠巨观。”《廷贡祖传》载“得知贡翁之流传,乃诞自秀茂翁,合乔艳修相并肩五人,贡偕四兄恪尊父训,鼎建田心大围,厥后居分四隅,截然而棋局之不紊焉。”从中可知,田心围的主要建造者是为秀茂公的二子廷艳公。田心围位于武当镇境内105国道南侧,始建于1550年左右,坐西朝东,围屋整体结构前低后高、前方后圆,围屋中心是一栋三堂式祠堂,以此为中心环建三圈,是砖石、土木结构的封闭式半圆形建筑。祠堂背后正中是高于祠堂正负零1.5米的半球形斜坡,俗称“花胎”(花胎正中原有用石头布放的象征女性生殖器的崇拜图案,是为胎神,现无存。),祠两边留有较宽的地坪,近看整个花胎就象即将待孕的妇女,端坐于椅子上,两脚平摊。围内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八千多平方米,大小房屋约500多间,围内人口居住最多时900人左右。

花胎(此为仿图,因形状与我等一样)(网络图片)

田心围航拍鸟瞰图

围的外墙呈三层砌筑,外以河石浆砌,中以土实之,内层砖砌,厚一米有余。开设的四门分别为东门(大门、主门),南门(上小门),南门分里外二门,北门和西门,西门很少启用,均用麻条石作门框,有厚重门页、吊闸、栅栏装置,设炮角楼五座,外墙周围密布枪眼。门坪立有两方形麻条石柱(上刻字迹已风化),前置一半圆形池塘,意为留水存财,兼蓄水防旱、养鱼、灭火的功能,门坪和院道均以河卵石铺就。

田心围是盘龙客家围屋的经典建筑,具有完善的防卫设施,尤其是祠堂,规模宏伟,分三进、二天井,整座祠堂的柱子、横梁和斗拱全部为荷树,榫卯结构不用一钉,荷树不易虫蛀,虽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完好如初。祠堂右则是一观音祠厅,供族人祈祷平安福祉。这对于明朝中后期客家的历史文化、家居寓所的风貌、建设技艺等,均有研究价值。

围屋建好后,围内祠堂经兄弟五人商议以父名字中各取一字冠之为《茂松堂》。祠堂内仓厨齐备,原有四至七米原木板凳各二条(现存一条约7米),在这里举办红白宴席,摆个四十多桌,也不需露外。

4.堂内布局

东门门楼为整个围屋的主门,内进二门是厅堂之门,厅堂分下、中、上三厅,上厅最上面用屏风隔开设府座阁楼,安放列祖列宗左昭右穆牌位,府座前设神龛,神龛之前安放神台,神台上安放一香炉祀奉祖宗,神台下安放一香炉祀奉土地神灵,左右各安放一香炉祀奉陈公旗神,天井边安放一香炉祀奉天地神灵(个人猜测待考),门楼左右各有香炉一个是为门神,门楼前方再置一香炉祀奉四面八方各路神祗(个人认为待考)。《茂松堂》匾额挂于中厅正中(文革前),下厅右设厨房,曰“众屋”,凡各种宴席,只要是秀茂公派下嗣裔,人人可用。文革前厅内横樑上放有“义仓”,从祖宗膳蒸田收取的田租(稻谷),放置于内,用于祖宗祭祀、奖励童生就读赶考、救助个别特困、灾害之年和青黄不接之时放借(这部分就要收取利息)。

2005年赣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市级不可移动保护名录。2008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派行辈份

田心围叶氏派行辈份,按现有记载起自上祖康养公,为平三祖派下专属,平三房二修谱前,起有二十字:康玉伸坚平、惠仕叶秀廷、正再先起绍、宗华安泰昌。平三房二修谱时续二十字:渊源祥发远、兰桂庆腾芳、仁义传家泽、诗书焕国光。

6.解放后田心围茂松堂大事记

a.1958年至1962年,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浮夸风中,前后两次围内三个生产队于堂内厨房、厅堂集体用膳,集体下田劳作,小孩集体管带,这叫作“大食堂”。搞得人心仿佛,面黄肌瘦。

b.1966年始,疯狂的年代,衍生颠狂之事,“破四旧,立四新”。族谱焚烧殆尽,《茂松堂》匾额逼迫族人抬着去游街、游村。府座屏风上书写林彪题词:“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厅堂、门楼墙壁写满毛主席最新指示,毛主席最高指示,毛主席语录。

c.1976年9月18日下午3时,原大坝村的全体村民(不论男女老少)在堂内收听(收音机)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实况转播。正中悬挂毛泽东遗像,布置了简易庄肃的灵堂,三时整哀乐声起,整个堂内哀鸣、哭泣之声如丧考妣。

d.1988年大年初二,由香港旅行社组团的一行香港同胞(约五十人左右)第一次踏进田心围茂松堂,在当地乡政府的接引下,围内乡亲组织舞龙队到105国道迎送。乡亲们在堂内摆开八仙桌,不吝拿出最好的糕点、客家米酒招待海外同胞,不也乐乎,好像见到远方久别归来的亲人一般。

迎接、款待香港同胞,举杯者原乡党委书记(本人当时用傻瓜照相机拍摄)

文稿提供:秀茂公十六世/叶发良

戊戌年六月初六日

据了解江西省政府要向上申报田心围为古村落民居保护项目,在此预祝江西田心围能顺利成功申请为古村落民居保护项目,更好的保护叶氏的古遗迹,让更多的叶氏古建筑能保存下来供我们的叶氏后代寻根问祖、拜谒供奉。

保护叶氏古建筑!

叶氏后人的职责!

叶氏文化需传承!

叶氏子孙齐弘扬!

Hash:cbba76e54a8c1bb488c82c3b91142fc501f8bad0

声明:此文由 叶氏宗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