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中学前身!全省第一个外国语学校是瑞安人办的!

来源:人文温州瑞安市社科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历史上,瑞安人是以“会读书”出名的。近代以“瑞安三孙五黄”、“东瓯三杰”为代表的知识精英们走教育救国、实业兴邦之路,推进中国近代文明的繁荣发展。晚清,瑞安名仕兴办新式学堂,走在了浙江省的前列。

今年是温州乡贤项湘藻诞辰160周年,逝世100周年,他是推进温州早期现代化的探路人。

1896年,瑞安先贤项湘藻、项崧兄弟俩斥巨资创办方言馆,馆址选择在瑞安县城范大桥街项氏宗祠,这是浙江省近代创办最早的外国语学校,创办时间比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早两年。

【人物简介】

项湘藻(1858—1918),字苕甫,瑞安南堤人。孙锵鸣有记载:南堤项氏“世为城中望族”。晚清瑞安有四大家族,孙、黄、洪、项。项氏是孙衣言舅舅家。

清代中后期,南堤项霁、项傅梅、项傅霖三先生,均好学,以诗文名世,著作刊为瑞安南堤项氏丛书,其中的《且瓯集》,由左宗棠题写书名。

项家有水仙亭和珠树楼,藏书惠及族人和乡亲,项氏兄弟及其后人又最早合力着手校勘孙希旦的书稿《礼记集解》,表彰瑞安乡贤,这些努力,有利于促进和带动了地方文明新风尚向上向善的提升。项湘藻就出生在这样的书香家庭

项湘藻

项沇同

全省最早的外国语学校

瑞安僻处东南海隅,没有天时地利优势,却能领全省之先创办学习外国语言的方言馆,决非偶然。186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举办同文馆、广方言馆(都是外语学校,专为培养外交、翻译及准备出洋留学的人才)的时候,其他城市并无兴办新学的举措。

△清嘉庆年间瑞安县城图,红点为项氏家族住宅位置

甲午战争后,面临列强的宰割和西方科技文明的强力冲撞,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开启民智,传播西学,兴学图强。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孙诒让和项湘藻、项崧等积极呼应,在浙江省内率先创办学习算学的学计馆和学习外语的新式学堂方言馆。以老大自居的清政府素以“天朝”为中心,外国语言和地方语言均被称作“方言”。

瑞安方言馆旧址

方言馆1896年开学,首批学生21人。后来,学生增至50名,设西文(英语)和东文(日语)两个班,聘请南京静山和上海圣约翰书院毕业的蔡华卿为外文专任教习。

这是浙江省近代创办最早的外国语学校。辛亥革命以前,瑞安留学生最多,占了温州地区外出留学生总数的近四成,与方言馆的创办有关。

瑞安市区的项骧故居

项湘藻是项骧的族叔,项骧早岁就读于瑞安方言馆。项骧之母病逝后,项湘藻不忍心看着项骧的痛苦,劝他远赴上海求学,并给予资助。项骧后考入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与马相伯共同创办了震旦学院(复旦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第一所私立高等学校,再后来留学美国,为洋状元,三任财政次长。

集资保存瑞安中学

1902年,瑞安合并学计、方言两馆,创设瑞安普通学堂,后来更名瑞安公立中学堂,孙诒让任总理。1907年,孙诒让辞职,项崧任学堂监督主持校政。1908年孙诒让逝世后,项崧接任浙江省教育会长。

宣统元年(1909)正月,学堂迁址入项氏宗祠,聘陈恺为监督主持校政。项崧一病不起,学堂改为私立。学生参加浙江省毕业生考试、复试,连续两年,成绩全部合格。温州府报省后恢复瑞安中学堂,并改为公立,迁回普通学堂旧址。1925年学校改名瑞安县立初级中学校,这就是瑞安中学的前身。

△瑞安中学

1917年,项湘藻与堂弟项荫轩等一起,还创办了私立南堤小学。

瑞安一度成为温州教育文化中心,引领浙江教育发展,为中华崛起储材兴学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温州内河航运先驱

项湘藻不但支持新式学校的创办,更将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推进实业的发展。1904年,项湘藻协同孙诒让组织富强矿务公司,又集资组成大新轮船股份公司,租用上海“湖广号”客货轮,开辟瑞安至宁波航线。

1905年,改自购小轮航行于温州至瑞安内河,有了木质汽轮船航行内河。项崧自江西回到家乡后,添置汽船,扩充其事。1914年,永瑞轮船公司改组,取名通济轮船公司,这是温州地区最早经营内河客货运输的民营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航线贯穿了温州地区近代文明的中轴线,连接着两端是温州城区与瑞安县城,这是旧温州六个属县中两个最为发达的城区。

1915年,他又购置汽轮用于瑞安飞云江轮渡,改变了原来用木船摆渡的历史。不久,又在飞云江南岸的内河码头引进汽轮,通航平阳。从此,永、瑞、平航线形成,对浙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934年绘制的温州内河航运图,主动脉是项湘藻开辟的航线。

1934年春,瑞安建海粟亭,纪念项湘藻创办轮船公司。

那年冬天,温州小南门瑞安通济公司船室墙上和瑞安东门码头两处,分别立碑,记载轮船公司的创业事迹。1934年春,瑞安建海粟亭,纪念项湘藻创办公司购置汽船航行,以汽轮设轮渡摆渡飞云江。

后来,项荫轩继承公司业务,进一步开辟平阳至鳌江和鳌江、温州之间的直达联运业务,促进了地方航运事业。

温州属县中最早的电灯厂

项湘藻生前倡办电灯局,筹办未竣而病逝。其子项沇同自日本东京留学归国后,继承父亲遗志,1919年筹建瑞安南堤电灯厂,至1920年竣工,他独资经营,属社会公用事业。

1921年建成供电,共16瓦灯泡500只,在旧温州各属县中最为领先。后由项荫轩投资经营,改为南堤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夜晚发电供给居民照明,白天供给加生、同盛、泰丰三间米厂碾米之用。

当代温州人延续文化血脉

20世纪80年代的温州模式和温州人精神,正是对近代温州新文明的延续,是近代史上温州人推进早期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现代对近代的接力。这种文化血脉、精神面貌、社会风气与族人代传技术在不断延续。

项湘藻等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值得今天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人们大力弘扬,改善民生的业绩值得今天深深缅怀。

.............................................................................................

Hash:4f99fd40fbedfb206816bd219cf90d6e59509613

声明:此文由 瑞安百晓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