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也有神秘巨石群!它从哪里来?主人又是谁?

提示:

编者按:玉海楼利济医学堂旧址圣井山石殿观音寺石塔八卦桥(含河西桥),以及浙南石棚墓群中的棋盘山石棚墓……截至2019年底,瑞安共拥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有精妙绝伦的艺术价值,或有引人入胜的历史奇遇,它们是瑞安文化的精粹,更是凝聚着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传世之宝。

《国宝档案》以期从更翔实和趣味的角度,讲述瑞安籍国宝的传奇魅力。

· 国宝档案⑪·

说起巨石,你会想到什么?英国巨石阵,还是埃及金字塔

在咱们瑞安,也考古发现了这样一类巨石建筑,它由重达好几吨的盖顶巨石,和多块立石组成,类似一座石头棚,以独特的角度立于山坡之上。

△瑞安岱石山石棚墓旧照(引自《浙江新石器时代图录》)

这些神秘的巨石究竟作何用途,又是由谁发起,如何完成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期《国宝档案》就来讲述瑞安巨型“石棚”的秘密。

1

来自商周时期的独特墓葬

在瑞安篁屿石桥村、江桥村交界的棋盘山上,有这样两堆突兀的巨石:

东边山冈上,几块不规律的石条,顶着一块长约3.9米、宽约2.7米、厚约0.45至0.75米的长方形巨大花岗石,石下空间约深1米、宽2米、高1.2米;西山冈上,石条支撑起长约4.5米、宽约3米、厚约0.6至0.7米的三角形巨大花岗石,其下空间约深1.2米、宽2.5米、高1.2米……两处石堆建在土方台基上,坐北朝南,后壁都用块石拌泥堆砌。

△棋盘山的两座石棚墓

巨石朝上的一面比较平整,类似桌面、棋盘,瑞安当地有人称之为仙人棋盘岩。然而,这样的组合并非天然,巨大的花岗岩名为盖石,底下支撑它的为支石,其真实身份为商周时期(或说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一种墓葬形式。所以,这些遗存至今的“石棚”,其完整名字应该叫做石棚墓,或抬石墓、支石墓。

△棋盘山西边石棚墓的平面及侧视图,

盖石下的空间可匍匐入内

2

浙南石棚墓集中于瑞安等地

石棚墓在瑞安并非孤例。自1956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瑞安市莘塍岱石山东山脊发现2座石棚墓开始,瑞安陆续又在岱石山、棋盘山、杨梅山、草儿山等地发现数十座石棚墓。不仅是瑞安,温州平阳苍南等地也发现了石棚墓的踪迹。因年代久远等问题,部分石棚墓已经毁殁。

△温州石棚墓大致分布图

石棚墓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大石崇拜”,欧洲的西部北部,亚洲的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非洲北部等处均有分布。因形态差异,各地对石棚墓的称呼也不一样,欧洲称其为桌石,韩国朝鲜日本称之支石墓。

我国石棚墓主要分布在东北的辽宁吉林两省和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区。作为中国南方唯一的石棚墓分布区,浙南石棚墓群目前确定有13处,包括温州瑞安棋盘山、平阳龙头山和苍南桐桥等。2001年,浙南石棚墓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舶来品”和“土著文化”之争

豆,在现代人的概念里,往往联想到红豆、绿豆等豆类植物,或是豆浆豆腐等豆制品。但在瑞安石棚墓,豆,却长这样(见下图)。

△ 豆,大多由陶、木、青铜等制成,

此为西周原始青瓷豆 张啸龙/摄

这是瑞安岱石山出土的原始青瓷豆。原来在古代,豆是一种盛东西的器皿。根据石棚墓采集到的印纹硬陶罐、原始黑瓷、原始青瓷、纺轮及各种青铜礼器等陪葬品可见,瑞安石棚墓的主人,应该为中国商周时代(公元前17世纪至前256年)的奴隶主。

△瑞安草儿山石棚墓出土陶片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奇怪墓葬的起源在哪里?

就此,温州学界抱持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认为它从辽东半岛经漫长海路传播过来的,为“舶来品”;有学者认为瑞安石棚属棋盘式石棚,辽东的为桌式石棚,两者形制并不一样,所以前者应该是瓯越先民独立发展起来的土著文化。此外,也有人提出石棚墓的主人可能是善于游走、尚武的一种外来民族。

△辽宁析木城石棚,盖石下面能构成室状空间

确切来源虽未定论,但值得一提的是,《山海经》最早记载了温州地理位置:瓯居海中。说明当时温州对外交通必取道于海上,给人以居住海中的印象。而据专家考证,浙南出土的彩陶、石锛与福建台湾、日本属同一类型,这些现象反映浙南一带在商周时期乃至更早,已通过海上交通与中国东南沿海以及日本等地有过频繁交往,浙南石棚墓有可能对日本产生过直接影响。

4

巨大盖石从何处来?

瑞安石棚墓在样式上有其独特之处,即用独块巨石盖顶、多块立石作为墓壁支撑住盖石。这些盖石为巨大厚重的天然石块,小的有3至4吨,大者10至15吨,比起均重2.5吨的埃及金字塔也是不遑多让。

扑朔迷离的是,有考古专家在附近山上均找不到如此大小、质地的岩石。如果这些大石块是从他处运输而来,那么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绝对是一个需要极大组织力和调度力的大型工程。

△ 瑞安棋盘山石棚墓全景

放眼全球,石棚墓属于巨石建筑系统,为建筑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与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法国卡尔纳克巨石遗址、玛雅金字塔等同为世界巨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瑞安石棚墓为代表的浙南石棚墓群,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石构建筑的形式和营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它所呈现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状态,昭示了瑞安历史的来处,瞻见了今日的熙来攘往。

大家都在看

更多>>点击导航栏“走进瑞安”—“玉海文史”☟

“玉海文史”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玉海文史》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玉海文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电子邮箱:286248742@qq.com

也可以直接在栏目推文后留言互动哦!

参考文摘:

1.《石棚墓之谜》 俞光

2.《从一件西周原始青瓷豆 揭开浙南石棚墓群神秘面纱》 陈培培

3. 《瑞安石棚墓初探》 俞天舒

4.《浙江瑞安、东阳支石墓的调查》 安志敏

5.《温州为浙南石棚墓群"度身定制"保护蓝图》 黄之宏

6.本文图片除标明出处外,均来自网络

编辑:倪曲丨美编:叶玲玲丨责任编辑:王蓓

国宝档案,述传奇魅力!

Hash:ae4496d4f4ae2a5fba912d07bd19a437488c5360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瑞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