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这15座百年老房子,你去看过几处?

利川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单出炉,15处传统建筑入选,包括学士庙、洋沱坝李氏庄园、马锣湾李氏老屋、向家老屋、覃氏老屋等。此次公布的15处建筑风格独特、历史信息丰富,目前确定的有11处为清朝时期所建。

快看看这些建筑长什么样子

你家周围有不有类似的?

↓ ↓ ↓

学士庙

年代:清丨面积:300平

概况:学士庙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坝镇水井村9组一小山顶。建于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山顶四周边缘保坎用巨石垒砌,东侧开一石砌朝门,门顶为匾额式门楣,正面文字毁于文革,背面阴刻“大寨岭”。院内建筑坐北向南,悬山式瓦顶,砖木结构,面阔五间(现存四间),进两间,东侧配房一间。正中一间开大门,青石拱券式门顶,门前石抱鼓。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李氏家族子女上学的地方,解放后为四川奉节龙门区中心学校,1955年划归湖北利川,现为当地村民住屋。是研究大水井古建筑群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实物资料。

洋沱坝李氏庄园

年代:清丨面积:6200平

概况:洋沱坝李氏庄园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坝镇水井村11组。始建于清(具体年代不详),坐东北向西南,占地6200余平方米。中间主体建筑三进两院,规整对称,木壁木架,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两边配院因地制宜,疏密有致,砖木并用,中西合璧,亭子、阁楼高低错落,遥相呼应,梁托、柱础精雕细刻,窗花图案丰富、别致。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是“大水井古建筑群”李氏八大庄园建筑之一。

马锣湾李氏老屋

年代:清丨面积:640平

概况:马锣湾李氏老屋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7组马锣湾。建于清晚期,坐北向南,面积640平方米。为四合院穿斗式全木结构,二进一院,正屋面阔五间,进一间。檐前柱廊宽敞明亮,厢房窗户及走道栏杆均有木刻雕花。修建者李千繁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李氏家族同宗,现为陈真富等五户当地村民住宅。

向家老屋

年代:清丨面积:3400平

概况:向家老屋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柏杨坝镇东光村4组付家坝。建于清晚期,具体修建年代不详。建筑坐北向南,面积3400平方米。由三个朝门和四个天井、院落组成,呈横向排列,正屋前由一条长廊贯通连接,使四个大院既独立,又紧密相连。除东侧院落为三进两院外,其它三个院落均为二进一院,西头院落为砖木结构,用风火墙和相邻院落隔开,东边三个院落房屋为全木结构。整个建筑为穿斗式梁架,院内窗花丰富,木雕精美,四周有青石垒砌的石墙围护。解放后分给当地村民所有使用至今。对研究土家族建筑艺术有一定价值。

覃氏老屋

年代:1763年丨面积:1200平

概况:覃氏老屋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元堡乡茅针坝村。原施南土司覃禹鼎之弟覃煌建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前,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四合院式砖木结构,中轴线上有朝门、过厅、正堂及厢房,正堂左侧有三间偏房。朝门仅存基址,面阔二间8米,进深一间2.5米;过厅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一间7.3米,明间抬梁式构架,次间穿斗式构架;正堂面阔三间17.4米,进深三间8.1米,穿斗式构架;偏房面阔三间15米,进深一间7米,梁架与过厅同;前院厢房面阔、进深均为3.8米,后院厢房已损毁。均为单檐硬山青灰瓦顶,封火山墙。正堂门额悬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齿德兼优”木匾。

刘家老屋

年代:1835年丨面积:610平

概况:刘家老屋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乡石板村8组猿猴架。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前,坐西北向东南,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0平方米。共三厢两院,全木结构,穿斗式构架,木刻窗花多种多样。东院正屋面阔四列三间,宽15.9米,进深6.5米,脊高6.4米,厢房面阔两间,宽6.9米,进深5.36米。西院正屋面阔五间,宽21米,进深6米,脊高4.9米,西厢吊脚楼面阔11.2米,进深4.8米。建筑整体保存较好。

屈家老屋

年代:清丨面积:1700平

概况:屈家老屋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团堡镇牛栏坪村5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两进三院一后堂,全木结构,一层楼房。建筑四周有石砌围墙一道,高3—4米,厚0.8—1米,随山势起伏。围墙正面开朝门,左、右前角和后面各开有石门一洞。朝门悬山瓦顶,与正屋成25度夹角。后面堂屋面阔五间,开22.3米,进深6.9米,穿斗式木构架。堂屋后有石梯5级至后堂,后堂面阔5间,穿斗式木构架。石梯上有过厅连接前后堂,为四柱亭阁式,高出前后屋脊,悬山瓦顶,檐角高翘。堂屋两侧各有配院,均为全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整体格局保存较好。

曾家老屋

年代:待定丨面积:760平

概况:曾家老屋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元堡乡汉庙村10组。建于清,具体时间不详。坐东南向西北,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建筑一正两厢“撮箕口”式,悬山瓦顶,穿斗式全木结构,四周用青石包砌。正屋面阔明三暗五,高出院坝0.9米,通宽33米,进8.4米,脊高5.3米,檐高2.85米。两侧为吊脚楼式对称厢房,地坪低于院坝0.6米,面阔三间,通宽13米,进7.25米,脊高6.5米,檐高4米,面壁门、窗镂雕窗花。正面石围墙上靠西厢房处开朝门一座,开3米,进3.3米,脊高3.8米,檐高2.9米。是利川保存较好的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整体保存较好,结构较稳定。

蒲氏民居

年代:清丨面积:2000平

概况:蒲氏民居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凉雾乡海洋村7组,小地名棕树坪。始建于清末,后逐步扩建维修。坐西北向东南,占地2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建筑三厢两院,全木结构,悬山瓦顶,厢房均为典型的土家传统吊脚楼建筑,高三层。是利川保存较好的单个院落面积较大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

罗家岩岩居

年代:待定丨面积:600平

概况: 罗家岩岩居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镇支罗村16组,船头寨西侧罗家岩洞。洞口朝西,高24米,宽62米,深6—12米,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建于清末,依洞壁而建。中间主体建筑七列六间,面阔26.3米,土砖封砌,一楼一底,供生活起居;左侧入口处设一牛栏和杂物间作为非入洞门户;右侧依次为水池、洗衣台、猪舍、厕所。房前是一长42米,宽7米的院坝。一条古石板道从山脚主干道至洞侧,经崖壁上120 步石栈道过卡门与船头寨连接。洞上老树虬枝古藤缠绕,飞瀑高悬;洞前林木葱茏,山花遍地,翠竹掩映,环境优美,是土家族传统穴居的典型代表。

周念民故居

年代:清丨面积:1000平

概况:周念民故居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忠路镇小河村3组。周念民(1905—1935),红三军第九师、六师参谋长。其故居始建于清(具体年代不详),坐东北向西南,建筑1000平方米。共三进四院,全木结构。1905年,周念民在此出生、成长,1933年率部加入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先后任独立团团长、军参谋长,红九师、六师参谋长。1935年春在湖南永顺县塔卧镇被害。现为其族人居住。

红三军军部旧址

年代:1934年丨面积:240平

概况:红三军军部旧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文斗乡金龙村1组。1934年4月,贺龙率红三军抵达利川十字路,军部设此,历时二旬。旧址为四合院式,全木结构,悬山瓦顶,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建筑面阔三间,两进一院,有前堂、正屋及左右厢房。现保存较好。

铁炉村李家老屋

年代:民国丨面积:700平

概况:李家老屋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凉雾乡铁炉村7组。建于民国初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9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三合水撮箕口穿斗式全木结构。正屋明三暗五,地基高出厢房2米。厢房为四列三间的吊脚楼,正屋后有碉楼一座,宽5×5.5米,高12米,内分五层,下部三层为条石封砌,上部三层为青砖,碉楼四周有射击孔,整个建筑全在碉楼控制之内。

南关

年代:清丨面积:600平

概况:建南关庙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建南镇老街。建于明末清初,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多次修缮。坐西北向东南,占地46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现存建筑两进两厢一院一后堂。院内两侧各开一门,门框上刻楹联;正殿面阔三间,进一间;后堂内碑刻文字和彩描图案丰富。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

王氏祠

年代:1856年丨面积:1123平

概况:王氏祠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忠路镇梨山八组。始建于大清咸丰六年(1856年),大清光绪三十一年复建(1895年)。坐东北向西南,占地723平方米,建筑面积1123平方米,石木结构,四合院式,两层。王文桐(1812.7.26—1870.10.20)丙辰岁仲秋始建祠堂,其长子王运昇(生于1838年)79岁复建祠堂,王运昇字荣瑞,国子监太学士,清末任利川县税务局局长。解放后该祠堂收为国有,设立过学校、粮管所、村委,现属村委管理,仍有三户人居住。

利川市文物局局长孙儒:

对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可以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历史建筑名单公布只是第一步,后续还将挂牌,并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研究、保护、利用、修缮和宣传,逐步实现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该市还将继续推出后续批次的历史建筑名单,让历史建筑保护“扩面增量”。

来源:指间利川

Hash:008c0e91d4559bcbc48fc68d371419a2c0334732

声明:此文由 龙渠古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