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南社的酝酿和创立

小编的话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推翻封建统治为宗旨的革命文学社团,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创立,至今整整110周年。

百年前,以陈去病、高旭、柳亚子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浪潮的鼓舞下,相约结社,通过文学形式呼吁革命、摇旗呐喊,谱写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何香凝、邵力子、姚雨平等民革重要创始人或早期领导人是南社的发起人或重要成员。

江苏苏州南社通讯处旧址

而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南社通讯处旧址,是包括民革前辈柳亚子同志在内的南社同仁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目前也是民革中央命名的民革党员教育基地呢!

那么,南社成立有什么背景呢?阅读此文,将有收获。

南社是在20世纪初反清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成立本身,以诗文结社的外表,包含着反清革命的宗旨。南社创立的过程中处处显示出反清斗争的特色。

时间

从纪念秋瑾开始酝酿

1907年7月,徐锡麟和秋瑾策划在皖浙地区发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起义,但遭到失败,徐锡麟被害,秋瑾就义。其后,陈去病即有结社之举。

陈去病欲在上海开秋瑾追悼会,没有成功。于是他于旧历七月七日(阳历8月15日),在上海与诗文好友举办雅集,结成“神交社”。陈去病事先撰写了《神交社雅集小启》和《神交社例言》,已对诗文结社的宗旨和组织方式设计周详。这是南社成立酝酿的开始,神交社是南社的前身。

南社既然早在1907年即已开始酝酿,为什么直到1909年11月13日,才在苏州正式创立?其中有何缘故呢?

原来,南社另两位重要创始人物高旭、柳亚子因事未参与这次神交社雅集,他们事后作诗、撰写图记唱和。高旭有诗句“几复风流赖总持”,希望陈去病主持结社之事。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月12日,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南社骨干,在上海酒楼小饮,“约为结社之举”。期间,柳亚子写《海上题南社雅集写真》一诗,其中有两句为:“鸡鸣风雨故人稀,几、复风流事已非。”值得注意的是,柳的诗题中已经用了“南社”之名。南社尚未正式成立,“南社”之名已经出现了。所以后来柳亚子称此时为“成立以前的南社”。

“几、复风流事已非”的诗句,是叹息南社创立的事又迟延了。原因就是创立南社的首要人物陈去病在反清风浪中遭遇波折。

原来,陈去病已应绍兴中学校之聘,他在那里开展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与宋琳等组织匡社。1908年2月25日,他在杭州与徐忏慧(徐自华,秋瑾的好友)会葬秋瑾,同结悲秋之社(成立秋社)。入夏,趁6月6日为秋瑾就义的日子,陈去病想邀众祭奠秋瑾,但为官府注意,杭州待不下去,他乃逃往汕头,担任《中华新报》的主笔。官府挖了秋瑾的墓,还要捉拿徐自华。徐躲往上海,电邀陈去病北返,商议善后的办法。陈去病应召至沪,在上海过年。次年(1909年)春夏间,陈去病腿部生大疮,非常危险,住进同济医院,医治了半年,方才痊愈。病愈后,8月10日,陈去病到苏州,受聘于电报局内张宅任家庭教师。虽然在这一过程中,高旭曾催促陈去病组织南社之事(陈去病有诗句述及:“(高旭)要我结南社,谓可张一军。”),但直到是年11月,才在苏州领导成立南社。柳亚子记载:“亏得巢南(陈去病)坐镇苏州,以及时雨宋公明的资格指挥一切。我是以梁山泊小旋风柴进自命的,自然要尽奔走先后的职务了。”

从10月起,高旭撰《南社启》、陈去病撰《南社诗文词选叙》、宁调元撰《南社诗序》和《南社例十八条》在报上发表。11月6日,陈去病在《民吁报》发表《南社雅集小序》,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向诗友发出邀请,11月13日虎邱雅集举行,南社正式创立了。

地点

纪念明末抗清英烈

南社为什么会出现在江南,并且具体选择苏州虎邱的张国维祠,作为首次雅集正式创立南社的地址呢?这都是有深远历史渊源的。

自从清兵入关,明朝军民作过激烈的抵抗,特别是到长江流域江南一带,清兵镇压人民的反抗尤为残酷。“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都著名于史册。清王朝统治建立后,江南人民中,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反清复明意识一直传承。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死于抗清殉节明政权的志士很多。清末,反抗清廷的农民起义和革命活动无不以反清复汉作为号召。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提出的纲领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南社创始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都是祖居江南一带。高旭是松江金山县人,陈去病、柳亚子是苏州府吴江县人。他们都有强烈的反清思想。以陈去病为例,他于1903年编辑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人文章集《正气集》,为因抗清牺牲的吴易编《吴长兴伯集》,将记载清兵屠杀汉人的《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禁书)编成“陆沉丛书”。他还编撰了《清秘史》、《明遗民录》等书,均旨在反清。南社创立时,社友中江浙一带人士最多。这些也绝不是偶然的。

为什么选择在张国维祠举行雅集,作为南社创立的地点呢?这是因为,张国维是明末抗清英烈。张国维(1595-1646)是明天启年间进士,浙江东阳人,曾任苏(州)松、应天(南京)等十府巡抚,有德政。崇祯十六年(1643),曾为其建生祠,纪其政绩。清兵南下,他在浙东率军抵抗清军,失败后投水殉国,谥号“忠敏”。其生祠名张忠敏公祠,简称“张公祠”。

1907年4月6日,陈去病与高旭等人游虎丘时,拜谒过张国维祠。高旭作《百字令•绿水湾谒张国维中丞祠》:“高祠展拜,忆张侯当日,志存匡济。十载提戈,一篇负国,来者须能继。”《陈去病年谱》称:“这次凭吊,埋下了后来南社在这里召开成立会的种子。”

准备

为反清革命办报办学结社团

南社发起人和许多成员,都在清末创办报刊,举办学校,广结社团,鼓吹反清革命,培养人才,相互联络,志趣投合,在共同奋斗的基础上结成了南社。

据统计,辛亥革命前后南社成员近二百人从事新闻报刊和出版事业。他们创办了几十种报纸刊物,担任主编或主笔,诸如:《洞庭波》、《汉帜》、《江苏》、《浙江潮》、《云南》、《四川》、《湖北学生界》、《觉民》、《复报》、《醒狮》、《警钟日报》、《二十世纪大舞台》、《中华新报》、《神州日报》、《帝国日报》、《国粹学报》、《国民日报》、《天铎报》和《民呼》、《民吁》、《民立》等多种报刊。陈去病任过《警钟日报》主笔,创办过《二十世纪大舞台》,担任过《中华日报》的主笔。他在《国粹学报》上发表攘夷(反清)复汉的文字。高旭接手过《江苏》、《觉民》,创办过《醒狮》,柳亚子自办油印刊物《复报》。

南社创始人也都举办过社团,从事过教育事业。

1898年戊戌维新时,陈去病响应康有为,在家乡吴江县同里镇创组雪耻学会,1902年加入中国教育会,发起同里支部。1903年东渡日本,加入拒俄义勇队,旋改为军国民教育会。柳亚子说:这时“名为拒俄,实则革命”。是年夏秋间陈去病归国,主讲上海爱国女校。1904年,他在吴县周庄镇创办东江国民学校。后来,他又在镇江徽州、绍兴等地学校任教。

高旭1904年赴日留学。1906年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提倡革命,有第二爱国学社的倾向。健行公学中集中了大批革命骨干分子,成了一个革命机关。柳亚子就是在那里与高旭、朱少屏等人相识的。柳亚子是陈去病的晚辈。他1903年经陈去病的介绍,参加了中国教育会,到上海进了爱国学社。1906年在上海,经高旭物色,到健行公学任教。他与高结成深厚的诗文交谊。柳组织了青年自治会,推高旭为会长。

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之间,因反清革命的目标一致,诗文交往,情投意合,终于共同创立了南社。

成员

同盟会员居主导

南社是自觉配合同盟会革命活动的。柳亚子说:“我们发起的南社,是想和中国同盟会做犄角的。”同盟会员在南社中居于主导地位。

南社的三位主要创始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全是革命党人。高旭1905年即加入同盟会,担任了中国同盟会江苏分会的会长。陈去病1904年加入光复会,1906年加入了同盟会。柳亚子1906年经高旭介绍,加入同盟会,同时又加入光复会。如按柳亚子的说法,他们都“算是双料的革命党了”。

南社创立时,成员多为同盟会人士。1909年11月13日南社创立,即虎邱雅集时,到会社友有陈去病、柳亚子、陈陶遗、朱少屏、景耀月、黄宾虹、蔡守、朱锡梁、庞树柏、沈砺、俞锷、冯平、赵正平、林砺、诸宗元、胡颖之、林之夏,共十七人,除黄宾虹、蔡守、胡颖之三人外,全都是同盟会会员。

在辛亥革命中,许多南社成员发挥了积极作用。1911年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7省代表中,即有山西景耀月,江苏陈陶遗,广西马君武,云南吕天民,这四人都是南社的社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社成员担任次长者,即有四人,他们是:司法次长吕天民,教育次长景耀月,实业次长马君武。宋教仁任法制局局长。28日,临时参议院成立,陈陶遗当选副议长,陈英士为沪军都督。

据柳亚子回忆,民国初年,上海、江浙和内地国民党报馆的记者,大多数是南社社友。

南京临时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中许多要人先后都是南社或新南社的社友,包括黄兴、汪精卫、于右任、陈布雷、叶楚伧、张继、居正、邵力子、廖仲恺等人。

宗旨

以文学呼唤革命

在南社正式创立前,高旭撰写的《南社启》,陈去病撰写的《南社诗文词选叙》,宁调元撰写的《南社诗序》,揭示了南社的宗旨。

高旭的《南社启》是南社创立的宣言。他在此文中写道:“国有魂,则国存;国无魂,则国将从此亡矣。夫人莫哀于亡国,若一任国魂之漂荡失所,奚其可哉!然国魂果何所寄?曰寄于国学。欲存国魂,必自存国学始。而中国学中之尤可贵者,端推文学……一国之事,非一二人所能为,赖多士以赞襄之。华盛顿之倡新国,非一华盛顿之力,乃众华盛顿之力也……然则社以南名,何也?‘乐操南音,不忘其旧。’其然,岂其然乎?”文中又提出,现在忧虑的,“不特文学衰亡之患,且将为国家沉沦之忧”。他号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挽既倒之狂澜,起坠绪于灰烬。”文中隐约着反清革命的呼唤。他从提出国魂,论及国学,推及文学,再论结社,如“华盛顿倡新国”,须“众华盛顿之力”;并且点出“乐操南音,不忘其旧”,含蓄地号召,不忘旧国,倡建新国。其中隐含着反清革命的意义。

陈去病发表的《南社诗文词选叙》,从追溯中国文学传统,“寄托毫素,抒写心情”,明确:“南社之作……语重心长,本非无疾以呻吟;兴往情来,毕竟伤时而涕泣”。宁调元发表的《南社诗序》,则指出创建南社之目的为,“网罗当世骚人奇士之作,蔚为巨观。锺仪操南音,不忘本也。”这是表示,要接踵明代应社、几社、复社,以“哀乐感夫心,而咏叹发于声”。他提醒:“斯编何音?斯世何世?海内士夫,庶几晓然喻之,而同声一慨也夫。”

南社表面上是文学结社,而实际的宗旨,是反清革命。陈去病说,南社“表面虽借诗文相提倡,而实以民族主义为本旨。”高旭说:“陈去病于同盟会后,更倡设南社,因以文字革命为职志,而意实不在文字间也。”柳亚子说:“它的宗旨是反抗满清。它的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标帜。”

(本文原载于《团结报》2010年2月11日第7版,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_ 曾景忠

本期编辑 _ 何佳伶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Hash:d8345452827177c945418b394a1310a6d7d54686

声明:此文由 团结报团结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