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资中这个镇藏着一个神奇的牌坊

作为成渝线上唯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资中,除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重龙山摩崖造像、文武二庙等,还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产物星罗棋布。比如,高楼镇走马场就有一座清咸丰年间的石牌坊,大多数牌坊都是为记人功德或家族成就而建,而这座牌坊却是为“神灵”而建。

资中县高楼镇走马场有一条槐溪河,这条河因秀美载入资州志续修,小溪穿场而过,流经场镇后,槐溪水流平缓,地面空旷豁然,此地名为园坝子,该村因园坝子有一庙得名庙湾村,这里有一座石牌坊——五灵孚应坊。

关于五灵孚应坊的来历,相传在清咸丰末年,当地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园坝子傍边的槐溪河干得裂开了口子,田野里的庄稼能一点即着。早在一个月前,人们便请来法师,在同庆宫外的场坝中摆上香案求雨。人们每天举着小旗,抬着龙王敲锣打鼓跟随法师沿同庆宫到香炉山游走,老人妇女沿路扫土,用柳条甩清水。法师在同庆宫和香炉山分别做两场法事,手摇冲夭铃,身披法衣,头戴法帽,口念"求雨经"的法师不时向祭台下泼洒"雨水",人们跪在台下举着双手逢迎。

然而,虔诚的人们没有迎来降雨,其中有人说:“是不是旱妖做怪,我们天天这样请雨,还不如去拜园坝子的菩萨”。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毫无办法的人们就将神案移到园坝子,当晚果然瓢泼大雨,人们认为园坝子菩萨灵验,便建祠来祭。

五灵孚应坊座西向东,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格局,坊高5.5米,宽4.2米。坊为四柱三门结构,中门上方正中为“五灵孚应”扁额,

牌坊上对联:“玉像庄严还古祀,金炉拱峙壮丰稜”清晰有力;对联:住( )( )璃香生炉鼎山灵畅,叩( )响泽霈槐溪樾荫长。第二字飘逸流畅,资中史学专家宋国英老师认为是:住若(琉)璃香生炉鼎山灵畅,叩如(斯)响泽霈槐溪樾荫长。内江文化名人甘光地老师意见确定了第二字分别为“若”和“如”字,但下联第三字不确定。资中县文化服务中心文史股长王兵查证文物资料,确定了第三字分别是“璃”和“影”,但第二字未确定。

中间“镇妖除魔”浮雕神像,经咨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史专家曾教授,考证为“王灵官”。

对联上方左右各有一神像,右边为“状元及第图”;左边石刻模糊,似“麒麟送子图”。

“状元及第”图案

手持如意骑龙,骑龙,如同鲤鱼跳龙门出人头地也。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三年一度殿试,万中取一,故曰: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此像男子头上有损毁痕迹,应是冠。冠者,帽子也,“冠”与“官”谐音。童子戴冠,科举成功,高中状元郎。

“麒麟送子”图案

图案:童子手持莲花,骑在麒麟上。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如龙、凤、龟称为四灵。象征吉祥和瑞。据《圣迹图》载:孔子生,见麟吐玉书。故“麒麟送子”,意指圣明之世,麒麟送来的童子,长大后乃经世良材、辅国贤臣也。

匾额正中上方雕有“二龙戏珠”镂空雕图案,中门上刻有“三圣宫”三字,中间供奉刘关张三神像,石像雕刻逼真,背后有青龙白虎壁画,依稀可见。

刘关张后壁画是青龙白虎图

右侧门内供奉观音石像一尊

左侧门内供奉财神石像一尊

关于五灵孚应坊供奉的这几尊石像:相传明代时,走马场几大家族在为“香庐山”征集字样时,主事人从资州府请来了号称“资州文豪”的黄老先生为名山撰字。黄老先生在山上转了两天,捧出上乘之作,可几大家族的笔墨秀才都不太满意。当时刚满10岁的小宏轼得知这一消息,暗下功夫,在油灯下演抄上百幅字样,经刘师公推荐,主事一眼相中。人们得知“香庐山”字样出自10岁孩童孙宏轼之手时,无不为之惊叹。连资州文豪黄老先生也拱手相贺:“好字,真是了不起的神童!”明嘉靖17年,孙宏轼中考中进士,后为左参政。当地人们认为灵官显灵,就在槐溪河畔修建“灵官庙”。后经战乱,庙宇被毁,五尊神像散乱的留在荒野杂草之中,其中一尊底座还镌刻有“嘉靖”二字。

内石壁镌刻捐资者姓名及银两

通过捐建者“肖南辉”字样,笔者考证修建年月应在咸丰末年同治初年。肖南辉墓地位于走马场金古山下花树湾,墓碑上时间为同治五年(1866年),墓碑“皇恩庞赐正八品县令肖南辉老大人妣蔡氏光裕老孺人”。墓椭圆开封土,墓前竖碑,碑前七级拜台自上而下,气势十分壮观。但因捐资碑上“肖南辉何氏”,但墓碑上“肖南辉蔡氏”,如不是同一人,时间就不可考证。

在左右的石壁上各有碑石一,时间久远,部分蚀化,久经考证碑文如下:

五灵孚应坊记

世固有一定不移者,若金火迭迁之后,庙已邱墟,像多残缺,后之人感其灵异,将欲复厥庙祀。因即其像而悬,而恐其未确也,复以杯筊卜之,此皆拟议以求其合若,幸而获中,固得所祀已,倘考据失真,则张冠李戴,匪孚于神实甚诬于神也,可乎哉?大有场新建桥之上,一地曰庙湾,山拱香炉之秀,水接槐溪之源,旧有神宇,其形宛然斯时,仅存石像五尊,然形体未全,不识为何像,惟一尊座镌嘉靖二字尚存,余皆剥蚀,是知斯已蚀化,自明时已然矣。今秋夏之交,弥月不雨,里人觞祀泥石牛,鲜有应者,因相率呼于神,随祷辄验,人皆感之,思有以报而全其像,以祠焉。或曰觇其概略,此某像也,或曰考其位置,此某像也,余窃以为不然,盖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惟泰山之神为然。自里而外凡有功德于民者当憔悴,已甚之时,匍匐告命,皆转移造化,以霖雨乎苍生。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矣,况神像虽不可考,而精魄之潜伏于其地者,则亘古不磨,如以臆见图其像而名之,安知今日之像即昔日之神乎?安之昔日之神不叹鵲巢而鸠居?今日之像,不反秦渠而韩利乎,又况附窃香,恐贻识者之讥,神必不甘也。今拓其基址,修石堂,神像不敢谓:“今日之像即昔日之像,之名而灵迹”。

据了解,当地村民一直自发的对该牌坊进行保护,2000年8月,五灵孚应坊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罗成 刘兴俊 摄影:王学

编辑 ▏申晓雁 责编▏ 吴小璇

Hash:5bf47d8a3d3c2b82ccae77a466c47c853f6322ba

声明:此文由 资中广播电视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