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全面介绍寿县古城的文章——《一城人文半城孙》
当您来到寿县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呈四方形的古城墙魏巍壮观,在东西南北城墙的中间,各屹立一座雄伟古朴的城门,与四门相通的四条大街,呈十字状,连接着城内各个街巷和绕城公路。站在城门楼上俯瞰,满城景观尽收眼底。
寿县古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筑城史,历经战火灾害的毁坏,数度重建、移建、改建。如今的寿县古城,是宋朝所建,明朝改建,明清后数度维修,她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墙。古城总面积为3.6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为7100米。南北东都有护城河,西门临寿西湖,南门曰“通淝”,北门曰“靖淮”,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定湖”。因城南门人流量最大,原南门难以满足交通需要,于1975年经寿县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拆除了城南门瓮城,并对南门进行了改建。在原南门瓮城的东墙上,曾经镶嵌着一块石刻,上面刻着一个行刺状的石人,这就是著名的寿州内八景之一“门里人”。 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就是在南门的瓮城里死于门里人之手的。
南门通淝门
寿州内八景之一“门里人”
城东宾阳门,如今是寿县古城的象征。来到古城旅游,如果不去宾阳门,就等于没到寿县城。宾阳门形制完整,墙体以土夯筑,外壁砌条石后贴砖,墙高约8,宽约6米,通体向内倚斜,层层分收,内外两门平行错置,这种巧妙的设计,是为了防御和抗洪。东门上建有宾阳楼,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彰显古城风韵。雄浑朴质的瓮城四壁青砖历历,城楼上古藤盘绕,树木茂盛,古老城墙的砖缝里,在湿漉漉的空气中,涵养着千年而生长出的古墙草也成了文物。寿县城的古老,您可以从东城门道中光洁的石板上,那深深的车辙印痕而得到见证。登临宾阳楼瞭望,平畴绵远,“白鸟一行天在水,绿芜千障野平云”的景象,立刻呈现在您的眼前。王宝强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其部分镜头就是在东门拍摄的实景。画面中恍惚再现了昔日那金戈铁马、战火烽烟的已经远去的历史。
东门宾阳门
城西定湖门,也是1975年经县里决定拆除其瓮城的。文物部门在城西门曾发掘了战国和明、清时代的古城门遗址。据考古人员介绍,在寿县古城西门遗址中,不仅发现了清朝城门遗址,还发现了明朝城门遗址,在明朝城门遗址的南部,还有战国城门遗址。定湖门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寿州古城的历史沿革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寿县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古城旅游优势,寿县政府又决定对城西门进行复建。现在,复建工程已经完成,古典式的定湖门又重新恢复了明清时的原貌。
西门定湖门
城北靖淮门,它和东门一样,拥有瓮城和城楼,但其外门又不像东门那样平行错置似的。在西出的瓮城,立有一座龟石碑,蕴含瓮中捉鳖之意。站在靖淮门上,眺望八公山,群峰叠翠,逶迤延绵,风光旖旎,而城墙角下波光粼粼的淝水,绕城缓缓注入淮河,即为古城增添了灵气,又为防御设置了屏障。山、水、城交相辉映,恰似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令人情思遐想,留连忘返。
北门靖淮门
寿州城以四周城墙为轮廓,以东西南北四门为方位,以与四门相通的四条十字大街为座标,以纵横交错的街巷为经纬,整齐规则,错落有致,格局分明。在寿州城走夜路,只要您能摸到十字街口,就能摸对路线。寿州城原有“三街六巷七十二拐头”的说法,实际上,除了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外,还有“官亭街”、“棋盘街”、“状元街”、“紫城街”,而寿州城的巷子,也远远不止六条,拐与巷也可能无法区分。
由十字街向东大街行走,在寿县教堂斜对面,就是原寿州州署旧址,明清两代寿州州署均设于此。它始建于明洪武年初,州署的保护碑嵌在谯楼上。谯楼为拱型砖石结构,建于明代天顺年间,券楣上尚存有 “古寿春”三个篆体字石刻。
西大街有大卫巷,是因曾是卫署所在地而得名。据史志记载,明朝寿州卫的卫署就设立于州城西。南大街西向的营房巷,曾驻扎着寿春营。西大街向南,原有叫十八茅茨巷的,那是当年军营的厕所,现改称卫生巷。东大街向南的将爷巷,那是兵署军官们的住地。镇守寿州的余统领、许统领、陈统领等等,这些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官衔的将领们,或许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明朝洪武年间设置的寿州卫,清初改为寿春营,乾隆年改为寿春镇总兵署。
西街中段还保存有较大规模的古典建筑,那就是著名的孔庙,系元代所建,后经历代数次修缮,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它坐北向南,飞檐凌空,雕梁画栋,徽风汉韵,巍峨壮观。庭院中两株古老银杏树,参天蔽日,彰显这座庙堂的经久年华。其旁高高耸立的奎光阁,是文庙的附属建筑。寿县孔庙名冠华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街清真寺巷内,有座清真寺,这是回民的圣殿。寿县城的回民较多,相传,回民的先祖们,自北宋时期,沿西北陕甘南下来到寿州定居,到元朝就有回族200余户,上千人左右,城内北大街西端,曾名为回回街。清真寺建筑在东西中轴线上对称设置,三进重院,大中门及二门南北两侧,各设对称偏门,全寺面积5632平方米。院内银杏参天,浓荫蔽日,大礼拜寺古建筑群掩映在绿树荫翳之中,更显得气势磅礴,庄严肃穆。此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位于城东北隅,始建于唐贞观年(627—649),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北宋天圣五年建塔,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和光绪八年(1882年)先后两次遭火灾,现存屋宇经多次扩建修葺而成。报恩寺分三进,自照壁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阁。全寺面积达14700平方米,古朴雄伟,肃穆威严,享誉大江南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南的城角巷,现存有关帝庙遗址;在城池东北隅,还现存有东岳庙遗址。在西大街及城西北地区,过去寺庙很多,据传,还曾有文昌庙、尼姑庵等,可惜这些古建筑都已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了。
寿州城的巷子很多,数不胜数。这些街巷都有其来历,说不定就与某个历史事件,或哪个历史名人有关,抑或与当地的风土民情紧密关联。比如“留犊祠巷”,这个名称的由来,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有个叫时苗的人为寿春县令。他上任时,带一辆黄牛车拉载行装。“居官岁余,牛生一犊”,至离任时,他坚持把小牛犊留下,别人劝他带走,他说:“犊为淮南所生有也”,于是“留犊而去”。他的这种清廉品质,一时传为佳话。寿春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此巷内建置“留犊祠”,巷因此而得名。唐人李翰在其所著《蒙求》书中,还把“时苗留犊”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
巷子是市井生活的渊薮,大凡有水井处,就有通向居民生活的巷子。在寿县城的众多水井中,很典型的莫过于南过驿巷的“三眼井”。此井壁口处,有很多道井绳磨勒的深痕。这座井在喧闹的菜市里,已经存在好几百年了。那些挑水的、洗衣的、择菜的、迟鱼的、磨刀的……,都来到这口井里打上一桶深幽清澈的水来,洗涤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要是在夏天,这口井水清凉甘冽,喝一口润心沁肺,洗把脸舒筋清脑……
寿县城还有著名的南北(过)驿巷。在南过驿巷原有寿州浴池,同样,在北过驿巷原有升平园浴池。南过驿巷和北过驿巷原是官家传递书信的邮差、军士们歇脚休息,给马匹补充饲料的地方。据说在明嘉靖年间,寿州境内就有驿站10余处。在北过驿巷还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海故居” 。刘少海为清末名士,是武术家,光绪年间在北过驿巷开当铺,与南过驿巷孙蟠所开当铺对应,时人称南当与北当。
寿州州署的淮楼前有“照壁”,对着“照壁”的巷子,就是照壁巷。以原县政府大门为界,把照壁巷分为北照壁巷和南照壁巷。在寿县城隍庙后面,有一条小巷,为城隍庙后巷,是城内驻兵和操练场所,分别为马营巷、箭道巷。在光绪十六年的城图上赫然标明“税务”巷,税务巷位于北大街西向,可见那时官府对税收的重视。在课捐杂税多如牛毛的旧时代,那里就是税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根据人们日常生活的所需,城内还有莎果巷、罐巷、仓巷等。
钟鼓楼巷位于东街的小街头西侧。据说当年在钟鼓楼巷有座两层钟楼,钟鼓是吊在屋梁上的,并不是放在报恩寺的地上面的。官府作为防火信号规定:如果发生火灾,东街敲三下,南街敲四下,西街敲五下,北街敲六下。自从县城有了消防队,这钟就告别历史走进了报恩寺,现在送进寿州博物馆。
沿东大街吴家楼巷走去,巷子的北头有一座二层楼房,楼主姓吴,因此得名。像钱李巷就是因为巷子里有姓钱的和姓李的居住,所以就叫钱李巷。有的街巷因仄小,只能一人通过,所以称之为一人巷;有的街巷因居者中某一姓氏的人多,遂以姓命名,后来杂姓日渐增多,但巷名不废,仍旧保留下来,如毛家巷、曹家巷、赵氏巷等。据说有一家人盖房子,另一家人比较大方,说你盖房子,我让你一尺 ,盖房子人又说,你让我一尺,我也让你一尺 ,这样,两家让来让去就让出了三尺距离成巷了 ,所以,这个巷子就起名为三尺巷了 。
据不完全统计,寿县的街巷多达好几十个。如:小马家巷、大马家巷、洒金塘沿、仓巷、袁家巷、武家巷、观巷、西大寺巷、一人巷、东岳庙巷、北梁家拐、白帝巷、马营巷、东大寺巷、大观井巷、小观井巷、箭道巷、北过驿巷、钟楼巷、单牌坊巷。木头牌坊巷、紫城街、北小长街、税务巷、大卫巷、毛家巷、鲍家井巷、圆通寺巷。东南片:南梁家拐、吴家楼巷、孔家巷、将爷巷、钱李巷、南照壁巷、北照壁巷、郝家巷、南过驿巷、杨杈把巷、农机巷、状元街、棋盘街。西南片:营房巷、卫生巷(十八茅厕巷)、楼巷、曹家巷、清真寺巷、许家巷、沙果巷、南小长街、留犊祠巷、戴台巷、赵氏巷、柏家巷等。
探访完街巷后,我们再来看看寿州城内的古民居。一谈起古民居就绕不开寿州孙家,那可是大名鼎鼎辉煌一时的大户,有“孙半城”之称誉。如果你站在南大街医药公司的楼顶往东看,一直看到状元街,再看到照壁巷,一眼望去,寿县城内那些古老式建筑,历经沧桑,小瓦砖墙,乌鸦鸦、灰蒙蒙一大片,逶迤绵延,层层叠叠,犬牙交错,一座座屋脊,如同勾勒的版画翘檐、挺阔,而不事张扬。它虽不像南方园林式建筑那样环山绕水、曲径通幽,但它古朴、幽深、规整、大度的风格,也足以彰显大家族的气派,这就是寿州孙氏家族“东十房”的一块领地。“东十房”的建筑由北而南排列,最南的一幢一袭朱漆,瓦当纹理清晰,廊柱和门窗设计精巧,保持如此完好,如此宏大规模的古建筑遗存,即让人惊喜,也让人匪夷所思。据说,当时在寿州,孙家占据全县土地的一半以上,城内房产有五分之三的面积,都是属于孙氏家族的,而且尽占据着繁华之地。所谓“房”只是孙家的一个支系,寿州孙家共有十四房,可以想象得到,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家族啊!
凡是有效的秘籍,皆不能分享,因为分享多了就变得无效了。而思考方式则无妨,一样想法的人多了,反而能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
北大街东向有个被称作“高大门”的建筑群,那就是孙状元的故居。光绪皇帝为了褒奖他的老师孙家鼐,钦赐御建“太傅楼”,当地人俗称“状元府”。据说,从空中俯瞰状元府平面图,就是一个大写的“寿”字。据史料载,1949年3月18日,刘伯承指挥渡江战役的途中,路径寿县住进高大门。刘伯承边了解军情,边了解古城,因慕名古城,特意借来《寿州志》阅读,还深入到街巷民间了解古城轶事,听到绝妙之处哈哈大笑。高大门,状元府第,这是咸丰年状元,光绪帝师,咸、同、光三代老臣的故居啊!它曾经是庭院幽深,高台楼阁,雕梁画栋,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可如今,它被分割出成几十户民居,不但缺乏修缮管理,而且任意拆毁改建,早已沦落成面目全非、破败不堪、惨不忍睹的贫民窟了。孙家鼐是寿县历史上、安徽建省以来第一个状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这处弥足珍贵的文物保护好啊!
在南大街向西,距离西十房不远处,有著名书法家司徒越(孙方锟)的故居,四合院,两层小楼,古色古香,保存完好,门面右侧的墙上已镶石刻“孙家住宅”,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南大街实验小学的南边有个楼巷,此巷之楼应为同盟会老会员、安徽省首任都督孙毓筠(字少侯)与孙氏族人共建的藏书楼,在此巷中还有一座由孙毓筠捐产10万,而创建的“蒙养”学堂。
南大街工商银行北边是寿春镇许统领故居,但据老百姓讲,那是孙家的一处绣楼,并不是许统领的。原来,从南到北的南大街,整个一大片楼宇建筑,全是孙家的地盘!转眼百余年,东十房、西十房、大夫第、状元府等孙氏建筑,早已易主。辉煌的孙氏家族的衰落,同时也伴随着这座古城的落寞与颓废。写到这里,笔者有种压抑不住内心的郁闷、激愤之情,真想大豪一声!!!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寿县,古文化遗存众多,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全县现存文物古迹16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安丰塘、古城墙、寿春城遗址、寿州孔庙、清真寺、淮南王刘安家族墓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报恩寺、斗鸡台遗址、青莲寺遗址、廉颇墓、中共一大旧址、刘备城遗址、刘少海故居、正阳关城门、孙藩大夫第),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1处,古城区现存古建筑、古民居81处。寿县博物馆馆藏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类藏品近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20多件,三级以上文物2000余件,楚金币、“越王者旨于赐”剑、金棺等均为代表性的文物藏品。寿县,我为你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骄傲,同时,我也为你所承担的历史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因任重道远而忧思!
来源 / 古韵新风话淮南
编辑 / 万赟
Hash:50dc6cf969a29eb6c7be021b770a76a043fd631d
声明:此文由 安徽文化惠民消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