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首次披露:西安这个“神秘之地”,它将改写历史?

文=文史官 执笔= 城城

不久前,央视报道的一次国家级考古专题会,让神秘的西安太平遗址正式浮出水面。

“寻夏”,中华文明极其重要的寻根之旅。这其中,河南二里头遗址,因号称“夏都”备受关注。这个专题会有两个第一次:首次将两者并列,以及首次披露「西安太平遗址 」。

尽管发掘仅冰山一角,但等级和规格已显示 太平遗址 意义重大,更多秘密有待揭开。

注:作者为考古资深人士,全文3000字,阅读约5-6分钟。

地位: 河南“二里头遗址”

2021年9月28日,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专题报告会,发布河南二里头遗址和陕西太平遗址考古最新成果。

这个层面将两者并列,说明两者与“夏朝”关联。要知道,河南二里头遗址鼎鼎有名:

目前,它对外多以“夏都”身份出现。早在1959年,被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在豫西调查“夏墟”时发现。1977年,夏鼐先生将其命名为“二里头文化”。

这次报告会上,公布最新研究成果: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实景◎NEWS

二里头都邑有了严格、清晰的规划。宫殿区居于核心,祭祀区、官营作坊区、贵族居住和墓葬区等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

历年考古中,考古人员在其中多个网格内发现有不同等级的建筑和墓葬。表明二里头都邑极可能已出现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

这种“居葬合一”布局结构,表明当时这种制度被商、周王朝延续,体现二里头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开创划时代变化,以及对商、周文明的引领作用。

国家文物局“建议不含夏都”的建议

是基于学术的严谨◎NEWS

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

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区,考古也证实:

相当于古代文献的夏、商时期。

尽管“夏”至今无法确定且存争议

但是,经六十多年考古,

二里头遗址,验证中华文明一个节点:

走向了一体化王朝文明。 [1]

苏秉琦先生曾说:“新石器时代的中国,直至夏商,都同时存在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

这次,中 科院做了判断:“ 当时已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制度和模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

相比1959年就发现的二里头遗址, 西安太平遗址 2013年才被发现。

在当时,碳十四监测显示:校正年代范围从BC2040至BC1400年,距今超4000年——比 「二里头遗址」还要早300年左右! 太平遗址,低调而神秘。

揭秘: 太平遗址为何神秘

太平遗址,位于西安斗门水库(昆明池)东。从高新丝路软件城,沿鱼斗路向西穿越绕城即到。

随着斗门水库建设,村落拆迁清表后太平遗址才开始大规模发掘。2020年底,中央、省、市等均对其进行重要批示。随后,文物安全保护各项措施 全面落实,遗址保护工作全面展开。

结合已披露的关键定义来看,我们从三个方面诠释这个“神秘之地”。

第一:双重环壕,规模宏大

从规模上来看,“它是具有两重环濠、200多万平米大型客省庄二期文化环壕中心聚落”。“寻夏”背景下,又被称为“西北最大规模夏商时期遗址”。那么,200万平米规模有多大?

若以故宫为单位,它相当于2.7个故宫。对比前后时期的遗址,它已达“ 高等级中心聚落”级别。

第二:周秦汉唐,一脉相承

太平遗址的位置与西安都城位置◎NEWS

太平遗址文明到什么阶段?“文化内涵,已出现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

中科院给出以下结论:“与周边同时期文化密切联系,表明已具备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奠定关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都城文明的史前基础。”

“随着考古工作深入开展,太平遗址将会极大推进 关中盆地龙山-二里头时期社会转型期考古学研究。”这种表述,显示太平遗址与“夏”的强关联。

第三:众多文物,说明等级

2020年12月29日考古现场◎来源/城记影像

西安太平遗址出土的器物◎CCTV13

大量陶器、石器和骨角器等出土,发现 玉器、卜骨、叶形陶牌饰等高等级文物。 玉璜、玉璧、玉刀及玉璧芯和玉圭等玉器,表明遗址应有玉器作坊存在。卜骨形制规整,灼痕清晰可辨。

其中,一件陶铃为关中少见

因为,同类型器物在被认为是

尧都山西陶寺遗址

夏代早期都城的河南新砦遗址有所发现

显示当时太平遗址应有一定级别

玉器作坊、卜骨、陶牌饰和陶铃

表明太平遗址具备了:

高等级中心聚落遗址的应有要素

这是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

早期发展中心区域的一处重要遗址

目前,完成考古勘探面积40余万平米,发掘仅2600平米。那么,太平遗址能否有进一步发现 (包括青铜器和文字)等,无疑是最大悬念。

历史,也在不断发现和验证,并非初始即定型。检验的最佳标准,就是教科书。

名词解释:

环濠:是一种特色的聚落防御设施。

客省庄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长安区(今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客省庄遗址得名,曾被称为“客省庄二期文化”或“陕西龙山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前2000年。

谜题: “寻夏”的那些历程

置于世界, 史前文化与文明之间,有着一条怎样的分界线?

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在1958年提出,必须满足三个标准中的两个:1、五千人以上的城市;2、文字;3、复杂的礼仪中心。

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夏鼐(音“nài”)先生,参考中国情况提出“城市+文字+青铜器”三个标准获学术界认可。满足以上条件的中华文明,最早是殷墟——3500年前左右。

甲骨文的发现,让商朝从传说变成信史。故“商朝”确定后,“寻夏之旅”就未曾停止。

中国文明开端几个朝代的时间◎ NEWS

早期,郭沫若等“ 夏朝存在可能性非常低”论述影响极大。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前,国内许多历史著作也把夏朝归为传说、商朝是信史开端。世界主流学术界,亦如此。 [2]

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夏朝起始约公元前2070年。 [3]那么,中华文明延续时间:2021+2070=4091年,将近千年在哪?以黄帝登基作为纪年——即公元前2698年下,“上下五千年”明晰。

2004年, 国家级“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当时,中原地区六座中心城邑列入研究重点。2018年成果公布,表述 “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夏商周三代文明。”[4]

考古学,是严肃的。中国考古界最为推崇“二重证据法”:传世文献与出土文字材料互证。

15余万片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堪称“石破天惊”。这种成熟,与前期的文明必然有一定的传承关系◎NEWS

基于这个角度,大家可以理解:第一,为何很多报道,“二里头遗址”被称为“最早的中国”;第二,考古领域,它最有可能是“夏”都。但未有文字证实前,就不能认定它是传世文献中的“夏”。

柏杨曾说:“半信史是一个松懈的时代,往往一连数百年一片空白。” [5]“寻夏”背景下,二里头遗址和西安太平遗址等遗址,重要性也在于此。

早前,二里头研究把记号笔迹当做文字,闹了笑话。早在1985年,斗门镇花园村花楼子遗址发现所谓“斗门甲骨文”,也无法证实。

正如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所说: “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

文明溯源,是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需要一代代人去追求。而非地域上,所谓“谁高谁低、谁老谁少”。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多源合一”的国家,无论历史上叫什么,它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

参考文章(References):

[1]《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研究——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杜金鹏 徐宏主编

[2]《世界通史》上册:《1500年以前的世界》第一编,史前人类第7章——中国文明。

[3]《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〇〇〇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

[4]《中华文明溯源工程》成果公布发布会,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5]《中国人史纲》(上),第二、三、四五章,柏杨著。

文=文史官 执笔=城城

为史执笔,全网 超百万文史阅读量

《 堪比玛雅亚特兰蒂斯:陕西, 发现一个

“失落的文明” 》

©版权声明:作者为资深考古人士,部分图片来自

公开新闻,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现脚下这座城

最近,我们重点研判了西安人口、地铁

也着重分析交通的提升

2021年,是“西安新十年 ”开启之年

我们如何看见西安、发现西安

「城记」之「城市发现计划」将逐步启动

包括演讲、摄影文创

“城城”群中,也有数千位「城友」

一起聊聊西安,说说未来

欢迎加「城城」微信入群(xachengji):

①加入 「城城」微信→②通审后入群

让我们一起读懂西安

Hash:d43ea3a0e2cd60a76bead4dd3a23b03243bc25f5

声明:此文由 西安城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