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南阳一小镇修路,挖出300多具红军遗骨,好多都是孩子

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在河南南阳一个叫独树镇的地方,当地政府要修路,居然挖出一个大坑,里面全是遗骨,满满的一大坑。据考证,这全是当年红军烈士的遗骨。

让当地老百姓非常震惊的是,从遗骨上判断,大部分居然都是十多岁的小红军,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孩子呀。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历史清晰地记载,三十多年前,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斗。1934年,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率领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的何家冲出发,一路疾进,进入桐柏山

(吴焕先和徐海东)

大山是红军的福地,进入大山,红军算是安全了。可是,红二十五军的领导人们很快发现桐柏山不适合建立根据地,于是继续行军,要北上进入伏牛山。国民党的追兵很快围追上来。

南阳方城县的独树镇,红二十五军和国民党追兵发生了一场血战。这里地势平坦开阔,敌人的火力很猛,红二十五军猝不及防,很多战士倒下了。更糟糕的是,红二十五军的参谋主任薛平阶居然大喊,我们被包围了,大家快各自逃命吧。

岂有此理,这是动摇军心,军政委吴焕先命人把薛平阶捆下去,他挥舞大刀,带着战士们迎战敌人。敌人居高临下,还有骑兵,形势对红二十五军非常不利,年轻的副连长王诚汉在混乱中大喊,先砍马腿,再杀敌人!

这一招果然很有效,敌人的骑兵被打退了。吴焕先政委在激战中受伤,倒了下去,王诚汉带着一个班长挥舞大刀,冲入敌营,救出了吴焕先。危急时刻,副军长徐海东带着部队从后面杀过来。

(王诚汉)

红军腹背受敌,此地不宜久留,必须赶紧突围,撕开一道口子。红二十五军迅速集中60挺轻机枪,由军首长亲自带领,组成突击队,冲在最前面。不得不说,红二十五军的打法还是比较成熟的。

敌人没有想到,红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建起强大的突击队,他们的防线被撕开了。红二十五军成功进入伏牛山。红军进入大山,就如蛟龙入海,飞鸟腾空,敌人再也没有了优势。

徐海东高兴地指着前面三座大山说,瞧!同志们!我们的援兵到了,有整整三个师呢。已经非常疲惫的红二十五军将士们,听了副军长的话,立刻精神抖擞,奋起虎威,击退敌人,进入了伏牛山中。

(刘华清)

一场血战结束了,红二十五军伤亡约300人,因为战斗紧张,战士们来不及掩埋牺牲的战友们,以及抢救负伤的战友们。红军撤走后,国民党兵在乱尸岗挖了一个大坑,把这些红军烈士尸体,以及被俘的红军伤员,一起全埋了进去。

非常庆幸的是刘华清,他在战斗中左脚踝骨中弹,当时部队想把他留下来。刘华清坚持要跟着部队走。军政治部主任戴季英决定带上刘华清。许多年后,刘华清都没有忘记戴季英的救命之恩。如果当时他被留下来,肯定也成为乱尸岗大坑中的“一员”了。

到建国后,独树镇修路,挖出了这个大坑,找到了当年红二十五军烈士们的遗骨。为什么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呢?红二十五军是一支年轻人的队伍。王诚汉当班长的时候,只有15岁,他们班十几个人,数他最大。那不就是一群孩子吗?

(刘华清、杨尚昆和王诚汉)

若论平均年龄之小,红二十五军在全国的红军中是独一无二的。共产国际有一份报告说,发源于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转移了,留下很多孤儿,他们也就十一二岁,无依无靠,红二十五军重建,他们都像找到了家一样。红二十五军指战员的年龄大部分都处在13岁到18岁。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儿童军。

后来的开国上将刘震,到1934年红二十五军长征时期才19岁,韩先楚21岁,1988年上将王诚汉只有17岁,刘华清18岁,至今健在的开国少将詹大南也只有19岁,最后一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周世忠只有16岁。而在两年前红二十五军重建的时候,他们就更年轻了,还是一群孩子。

一群孩子们却组成了一支英雄的部队,铁打的部队,所向无敌的部队,最先走完了长征之路的部队,这是怎样的人间奇迹!当然了,也有很多人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牺牲在长征之路上,为了新中国献出了稚嫩的生命。

(参考文献:《王诚汉回忆录》、《刘华清回忆录》、1936年《共产国际》第七卷第三期《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的远征》)

Hash:52057634e0939e97ff66cb4f12fec26c03931ce5

声明:此文由 文史茶馆2020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