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
儒家思想,是孔子一生的致力目标。其精髓在于一个“仁”字,一方面,孔子提倡以仁爱为本,反对苛征暴敛。另一方面,又主张“君重民轻”的核心思想。这在某种程度来看,是相违背的。造成孔子的儒家思想内部相悖的原因,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是吸取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三代的封建文化。对于“君权神授”的理论,孔子一直是持支持的观点。可见,孔子的儒家思想传播,是受着当时封建朝代的限制。但在大范围来讲,孔子的儒家思想的诞生与发展,是提倡“人人平等”意识的开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百姓心中,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儒家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儒家思想的诞生,是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春秋初期的礼乐崩坏,就是孔子儒家思想诞生的导火索。谈春秋战国之前,要先说一下周朝的覆灭。周武王依据君权神授的思想,以纣王无道为由,起兵推翻了殷商,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就是西周。西周政权初期稳固,但是由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大力提倡,为周朝覆灭埋下了很严重的弊端。终于在东周末期,由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导致各路诸侯四起,严重地威胁到了周天子的地位。在东周末期到春秋初期这段时间,周天子可以说是个傀儡皇帝,政权被各路诸侯所分割。最严重的时候,出现了一百多路群雄割据的诸侯。东周时代就此覆灭,带来的就是春秋时期的礼乐崩坏。《论语●季氏》中记载:“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朝时期的礼乐与文化,其实是可以混淆的。由于周王朝覆灭,直接导致了礼乐崩坏,而这种现象,却对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持续影响。礼乐崩坏,直接导致原本存于周王朝的文化与制度,随着人才流失,而散播在了民间。在春秋时期之前,大量书籍文化,是只在宫廷之中保存,平民百姓没机会读书写字。而礼乐崩坏,导致了大量文化流进民间,为后来的百家争鸣局面,埋下了伏笔,儒家思想就是在这种学说独立的情况下,慢慢诞生的。周朝覆灭,各路诸侯纷纷自封为一放首领,以各个小国为其属地。并且广纳人才,礼贤下士。加上由于战乱,井田制实现了从公有制到私有制的大幅度转变,更加刺激了贵族势力与平民百姓之间的斗争。孔子深受传统礼教的影响,并对新思想产生了萌发。儒家思想,就是这些因素影响下,一步一步成为了当时的独立学说。与此同时,由于各国对人才的礼遇,导致导致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当时有名的学说,主要以孔子的儒家、韩非子的法家、墨子的墨家和邹衍的阴阳家为主。而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最受百姓推崇的。儒家思想自诞生初期,呈现了很奇怪的现象。孔子的学说,在百姓之间,得到了很大的呼应,却不被各国君主所接纳。原因就是,孔子提出的君臣关系,与当时的大环境相差太多,君主难以接受。孔子虽然认为君贵民轻,却也提出了另一种“人人平等”的理论。孔子认为君臣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论语》中记载:“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种平等的理论,不被当时的各地统治者所接纳。因此,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的初潮,只是得到了散播,发展却十分受限。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改革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极大的反差。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从军事来讲,秦始皇的丰功伟绩的确称得上是千古一帝。但是成立秦朝之后,却为了实现政权的专制,听从了丞相李斯的建议,施行“焚书坑儒”。《战国策》中 载:“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由于秦始皇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来稳固秦朝的政权。儒家学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打压。一时之间,各种儒家学说风声鹤唳,记载家理论的书,也大多被损失殆尽。儒家思想的传播,在秦朝时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这种现象得到改观,是从汉朝开始。汉朝的儒家传播,其实早在汉高祖就已经初见端倪。汉高祖最开始只是十里亭长,最后能够建立大汉王朝。就是深知百姓疾苦,苛征暴敛不仅让百姓民不聊生,更加催化了王朝的覆灭。因此,从汉高祖时期,对儒家思想就十分提倡。尤其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学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发展。汉武帝接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以仁爱为本的治国方略,从这里开始形成。汉朝时期尊崇儒家思想的最明显表现,就是对刑罚的减轻。秦朝的刑罚太过残暴,也是其失去民心的原因之一。所以,到了汉朝,对于刑罚方面一直以“恤刑”理论来量刑,意在教化罪犯,而并非以刑罚威胁百姓。比如《礼记.曲礼》中规定:“七年日悼, 八十、九十日耄。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为特殊的犯人减轻刑罚,与孔子提出的“不教而诛是为虐”的儒家思想,完全吻合。所以,儒家思想的传播,在汉朝是起到了推进作用。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唐朝覆灭,可以看做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学说十分混乱,很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南北朝开始到唐朝,诞生了以玄学来解释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的新型学说。佛儒道三家学说独立,限制了儒家思想的传播。虽然隋唐时期的帝王,都曾大力推崇儒家学说,却因为这一时期的混乱局面,而收效甚微,可以说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这几百年里,儒家学说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唐朝诗人韩愈曾经抵触过这种思想混淆的情况:“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言下之意,尽是反对佛学与儒家并列,导致学说受限的痛恨。这种现象,直到唐朝覆灭,都没有得到改善。在宋朝程朱理学的萌生,将儒家思想推向了新的高潮。程朱理学的儒家思想,一直贯彻到明朝。程朱理学,是以程颢、程颐、朱熹等名家,吸收了孔孟之道,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派别,从本质来说,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增加版。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去探讨天人之道。格物致知,就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朱熹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人之异于禽兽, 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与孔子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宋明时期的儒家传播,是得到了各方名家大力改革与扶持的。直到清朝时期,才有了对程朱理学的反对声音,儒家思想在清朝时期,依然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后,对儒家学说的态度,也并不打击。所以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呈现起伏的状态,却最终发展至今,得到了广泛接纳。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意义儒家思想从春秋战国萌生以来,辗转流传了几千年。并作为无数帝王治国依据的核心,以仁爱为本的儒家思想治国,最终都迎来了较好的盛世局面。比如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迎来了汉朝最强大的时期。唐宋时期虽然兵力悬殊,但是文人辈出,也是受到了儒家学风的积极影响。孔子提出的君臣以礼相待,也成为了历代君王的道德约束标准。唐太宗礼贤下士,魏征多次以死相谏却没有得到怪罪,表面反映的是唐太宗的帝王胸襟,其背后的深层因素,是受到 儒家思想的精神影响。当然,任何一种学说都不是绝对完美的。儒家思想受到封建环境的限制,有些理论也是很受限的。比如孔子认为男尊女卑,曾经提出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言论。言下之意就是贬低女性的地位。再比如,孔子认为君贵民轻的思想,与人人平等的核心理论相违背,这都是受到了大环境影响所致。但是不得不说,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新思想的萌生。为之后封建社会的覆灭,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儒家思想发展至今,俨然成为了中国极具特色的文化思想,在无论是古今,儒家思想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时刻影响着我们。总结:儒家学说的大力发展,加强了古代统治者对百姓的教化。尤其以有教无类的主要理论,更是让学术得到了大量传扬。宽己爱人,减少刑罚,亦是其传播的积极一面。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到后来衍生的程朱理学,都极大程度丰富了人们的内心,对于新思想的萌发,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及现代流变 提纲: 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发展沿革 二、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 三、儒家文化特点及精神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发展沿革 1、儒的来源 “儒”的名称,早在商代就有,是对一种宗教职业人员的称呼。这种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主持祭祀和接待宾客。与这两项职责相适应,需要掌握那些与迷信掺杂在一起的古代天文知识和礼仪规则。在宗教和政治合一的时代,儒的宗教职责与政治职责是分不开的。 但春秋时代的儒,已经不再是与政治结合的教职人员,而成为以传授礼仪知识谋生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出仕于朝堂,能够为公卿尽其忠顺,居于家中,可对父兄尽其孝悌。遇事尽量按“礼”的规定约束自己,不饮酒乱其本性。 2、儒家 指先秦至秦汉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艺文志》 儒学 是儒家学派思想家和社会上的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进行研究考评的一门学科。 二、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春秋战国:孔子、孟子、荀子 西汉:董仲舒 宋明: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李贽 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近现代:梁漱溟、冯友兰、钱穆、余英时 (一)、先秦儒家1、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 孔子是当时由旧儒向新儒过渡的典型代表之一。由于他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并删修殷周以来的古代典籍,并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所以,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学开始于孔子,并由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即称为“儒家”。 孔子的基本思想 孔子的基本思想 仁的内容 孔子、司马迁与商人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不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 子贡曰:
Hash:72e6e7afcc84c25cdc9c3fd5d4495156a1574478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