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古镇林老桥和迎祥桥:虹影环空烟渚宽,高悬皎月壮宵观

“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桥桥有庙、庙庙有桥”,漫步“江南第一桥乡”,享受着清新的空气,清透的水,岂不快哉!游青浦,逛百景,漫步千年水乡,品味沪上文化,本文讲述的是有600年历史的林老桥和建于元代的迎祥桥

林老桥

林老桥位于金泽古镇核心区北首,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一1294年),俗称“关爷桥” 。林老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1.3米,宽2.7米,拱跨8.45米,拱高3.35米。青石和花岗石材混砌,两侧有低护栏、望柱和抱鼓石。现为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此桥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资所建,为纪念这位老人,故称该桥为林老桥。林青,元代金泽人,官至宣慰使,于1343年到1353年间,在金泽创建“林青义塾”,当时在林青的号召下,掀起了一股刻苦踏实的学风。十几年来,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大比之年,脱颖而出,如姚比玉、陶子昌等人,中举后在州府任官,掌握军政大事,政绩显著,深受乡民爱戴。林青的晚年,生活俭朴,隐居金泽,著书立说,成就很高,作品因战乱散失,留存很少。

在林老桥堍,有一位名医叫陈莲舫,他任过康熙皇帝御医,深受宫廷推崇。他地位显赫,但为人谦恭,救死扶伤,不计金钱,医治过无数乡民,金泽四乡人民都称陈莲舫为神医。

林老桥,经历了600多年的悠悠岁月,有着无数的名人,有着无数动人的历史故事,唯有林青的师德和陈莲舫的医德,常为金泽乡民所传颂,是金泽乡民的精神财富。

迎祥桥

“虹影环空烟渚宽,高悬皎月壮宵观。波摇天半蟾空岭,珠落江心蛟窟寒,清雾翳林风澹沱,警湖触柱水回盘。凭虚应有乘槎客,欲上星河云外看。”这首七言律诗《南桥夜月》出自清代诗人陈自镐之手,描绘的是诗人在青浦金泽迎祥桥上看到的碧波月色。

迎祥桥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选材独特,形式优美,它近似现代的公路桥。当代桥梁专家称该桥为:“连续简支”梁桥的鼻祖。迎祥桥造型特别,造桥材料采用砖、木、石组合结构,桥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木,桥面两边外侧、覆贴水磨方砖,以保护木梁。它是梁式五孔砖石桥,桥长34米,宽2米多。桥面无栏杆,是典型的元式桥梁,标志是元朝建国后的桥梁特点。在迎祥桥西堍,元代建有规模宏大的万寿庵,有尼姑近百,有江南“小天竺”之称,这一桥一庙形成新的繁荣之点。

金泽的迎祥桥,在元、明时代,是古镇经济繁荣的中心,各路来的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均在迎祥桥两岸集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很多文人墨客,因游览颐浩寺,而顺便游览迎祥桥和万寿庵。当时迎祥桥是《金泽古八景》之一,似长虹横卧于烟波江上,有“月印川流,水天一色”之美,成为“迎祥夜月”的绝景。

古时,凡名人到金泽游览,都要到迎祥桥一游,如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明代政治家刘伯温,清代状元陆润庠等,都为迎祥桥写诗作画,以示赞美。解放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迎祥桥已在《人民画报》上登载介绍,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文化青浦

实习编辑:孙旌豪

责编:吴怡静

Hash:ba48db838338d13099ca4de9f2667f9d1d242ce9

声明:此文由 绿色青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