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陈延年、陈乔年二烈士 歌曲《南水关》正式上线
纪念陈延年、陈乔年二烈士 歌曲《南水关》正式上线
长江之畔,安庆城南南水关,五世同堂的陈家大宅院,陈延年、陈乔年告别故园和亲人,乘轮船前往上海。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上海,筹办《新青年》,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他接到老家来信,得知延年乔年兄弟渴望走出安庆,到外面去求学,立即表示赞成,并把他们接至上海。由此,17岁的陈延年和13岁的陈乔年,挥别乡关,一直到他们血洒刑场,献身信仰,再也没有回过安庆老家。
作词:汪军
作曲:余杨
制作人:余杨、戴艺
编曲:戴艺
合声设计:戴艺
合声:戴艺、余杨
录音工程:余杨音乐工作室
混音&母带:戴艺 DAY&aposS MUSIC STUDIO
美术设计:汪沣设计工作室
视频制作:塔影横江
出品人:汪军
晨风轻拂南水关
一肩布包 一个书箱
离开熟悉而温暖的家
麻石小路曲曲弯弯
哈叭巷故事已是半世纪前
孝丐和他的慈母风景如昨
忍不住 再回首
在心灵刻印回家的路
埋骨未必桑梓地
那就让灵魂牵引着我
沿着梦中泪水打湿的路
最后一次告别
故园和亲人
晨风轻拂南水关
镇海门城楼沐浴霞光
一肩布包 一个书箱
离开熟悉而温暖的家
朝阳染红宽阔的江面
城墙外招商局码头青苔斑驳
起航的汽笛声悠远嘹亮
故乡啊 我的城市
我已把你打包在心间
倘若不能再回家 请记住
今后无数个日子
清晨洒遍南水关万千金光
必定会有我们
挚爱的永辉
作曲编曲解析:
作曲整体运用大量五声音阶,突出主题的中国性和故事发生的时代感,部分离调和声的加入,融入了现代流行音乐的特征性,更有利当代青年的接受与共鸣。同时琅琅上口的优美旋律也利于歌曲的传播和传唱。编曲前奏通过长笛与弦乐描绘出一个美好的早晨,映衬出兄弟俩少年时期家乡生活的美好;第一段主歌部分是抒情的叙述,选择用吉他分解和弦配合主唱,营造市井氛围,带入情景体会小街小巷的意境;副歌部分的弦乐和民乐杨琴二胡,融合中西方音色,用层层推进的手法让歌曲来到第一个小高潮;第二段主歌时进鼓,打击乐的音色让整体音乐变得更加有律动感,更加年轻,与第一段娓娓道来的叙述形成对比,更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升华;尾奏部分的离调设计,区别于大部分流行歌曲,突出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在音乐性上也更加高级,更加让人回味。
关于南水关海报
依托于歌词传达的意思与感情,清晨南水关,朝阳初升,阳光渐渐洒遍了街道、江面,城市初醒。镇海门城楼的外墙上嵌挂牌匾,匾上四个大字“海门天柱”,让过往宾客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安庆城,是一座易守难攻的滨江之城。招商局客运码头坐落于城门西侧,经城门进入,城内建筑根据远近顺序,错落层叠,有振风塔,清真寺,探花第,城隍庙,药王庙,圣救主座堂等,当时座堂的钟楼矗立于城内,格外显眼。城墙外立面经过岁月洗礼及靠近江边,青苔斑驳,远看呈现出若隐若现的青色,江面停靠着趸船,一方面象征着当时兄弟作为“接江客”的码头文化,一方面象征兄弟远行的汽笛轰鸣。父亲陈独秀和孩子延年、乔年相继离开故乡远行,并且后面没有机会再团圆,归乡,所以,在故事的最后,意向出了父子三人终于团圆,回到故乡,父亲陈独秀叉着腰,延年拎着书箱,挎着布包,乔年在另一侧,三人并肩站在城门楼上,看着自己家乡安庆金光遍地,看着后人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景象。
Hash:7fb3ed24d094e0bc9d5a8bcc6b1d5f47a41f0c13
声明:此文由 塔影横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