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时候!华东师大四大早期建筑带你看童年

对对对,今天是儿童节……

所以先来个拼图~庆祝下!

PS:能拼出华东师大四大建筑,拼出来看看画得像不像(每个小方块可以左右滑动,试试吧~)

虽然拼图很简单

但还是象征性地来点提示

所以……你拼对了吗?

这四件上世纪的老建筑加起来308岁了!

群贤堂

建于1930年

群贤堂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建筑为学校前身大夏大学于1930年建成,定名“群贤堂”,寓意为“师生合作”办学的理念和群策群力、荟集群贤之期望。群贤堂由费力伯、董大酉设计,为三层钢骨水泥混合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643平方米。1951年,华东师范大学以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为主要基础正式成立,以大夏校园为校址,群贤堂更名为文史楼。2004年,文史楼被列为上海普陀区首批不可移动文物。2010年,恢复群贤堂旧名,并复原了由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题写的“群贤堂”匾额。

群贤堂旧照

办公楼

建于1934年

办公楼的东、西楼,于1934年建成投入使用。建造时,共有三幢建筑,呈品字形分布,分作为大夏附中的办公楼、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抗战期间,位于现办公楼前花坛位置的中楼被炸毁。1951年,在东、西楼之间,重建中楼,并作为学校办公楼使用至今。东、西楼和思群堂一起于2011年被列为普陀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列为第五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办公楼旧照

思群堂

建于1946年

思群堂始建于1946年,为纪念大夏大学老校长王伯群而得名,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内著名的历史建筑之一,见证了华东师范大学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思群堂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并与东西办公楼作为大夏大学旧址整体的一部分被列为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思群堂旧照

地理

建于1954年

地理馆,又称“三馆”,由物理馆、地理馆、生物馆组成。华东师大早期建筑,也是华东师大的标志性建筑。地理馆和毛主席像等均为普陀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954年12月“三馆”落成,总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奠定了河东地区以文科为主、河西区域集聚理科各系的校园布局。

四大老建筑带你回到华东师大的童年!

也祝你节日快乐

请继续充满深情地热爱生活~

图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文化衍生品手册

设计|吴敏婉

指导老师|陈澜 杨雍华 张一士

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负责人|魏勇

校史校对|林雨平 图片来源|档案馆

编辑|李静姝

Hash:de2d613e8bd0e5c3c5ff18e9c2fb5f4d914bce6f

声明:此文由 华东师范大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