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西南某高校,有一座由校友出资建造、能容纳2000人的大礼堂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体育场的西侧,有一座简洁朴素却又不失力量的建筑,它就是文治堂。它于1949年基本完工,是上海解放前交大建造史的收官之作,外观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它其实拥有着许多故事……

文治堂

在上海交大124年的历史中,徐汇校区先后有过两个礼堂,均被命名为文治堂。第一个文治堂,是1900年上院落成时,在其后部中央的可容纳500人的小礼堂,它是全校集合的场所。为了纪念唐文治校长的掌校之功,就将该小礼堂命名为“文治堂”。

第一个文治堂(图源网络)

抗日战争胜利后,交大在校学生激增,原文治堂已经不能满足集会所需。1946年交大学生会成立,开始发起筹款,希望兴建新的、能容纳2000人的大礼堂。 为了纪念前校长唐文治对母校的功绩,将拟建的大礼堂命名为新文治堂。

文治堂旧图(供图)

文治堂

1947年1月12日,新文治堂破土动工,由吴稚晖题写奠基石。至1949年初,工程已基本完成,却因为捐款用磬,而尚未装修。

经费不足那就自己动手,同学们架电源、挂天幕、配玻璃、挂门帘……硬是将一个只有混凝土结构的空壳子建筑变成了可容纳千余人坐着开会、演出的剧场

吴稚晖题的写奠基石

新文治堂位于徐汇校区西部,坐西朝东,面对学校体育场,建筑面积为2913平方米,在当时沪地高校中规模是最大的。新文治堂最多可容纳近2000人,属于多功能的大礼堂,可作开会、演出、放映之用,这也是当时高校普遍的会堂形式,经济而实用。

文治堂内部礼堂(供图)

在文治堂一楼大堂内,唐文治校长的铜像静静伫立。

唐文治校长铜像(供图)

文治堂平面呈丁字形,门厅与厢房沿正立面一字排开,建筑外墙刷白色涂料,正立面贴大理石面砖。给人第一眼的感觉就是简洁而不失大气。

文治堂

文治堂外立面整体简洁,两翼对称,给人浑厚墩实之感。

白色的面砖与涂料配上涂黑的窗户边框及水管,恰恰好好,清爽大气。

文治堂侧面

大内其他一些建筑都有些许仿欧洲古典建筑的元素,而文治堂采用的建筑风格已接近现代主义,这是为何?

首先,文治堂建造时期,中国建筑的发展逐渐摆脱西洋古典风格的影响,很多建筑呈现出向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趋势。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仿欧洲古典建筑的设计、建造费用,均高于以功能为主的现代建筑,而文治堂的建设经费来自校友们的集资,故尽可能地简洁,以减少开支,这也许是建筑师采用准现代主义风格的重要原因。

在七十余年里,文治堂见证了交大的重大事件,承载了师生的欢歌笑语,如今的文治堂,依旧以其独有的方式,见证上海交大在新世纪的辉煌。

• END •

Hash:ead09cc372204efbbc365d63f8b7dc72fb52bbbb

声明:此文由 上海热线侬好上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