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在五七干校旧址的2A级景区

五七干校,对于时下的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但对于从上世纪文化大革命走过来的人来说,则是一个当时非常火热的概念。今天,我就带大家参观一个建立在原五七干校旧址上的2A级风景区,回顾和感受一下当时那个火热的年代和火热的场所。

这个特别的景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大武口区隆湖一站,占地面积8520平方米。当时这个地方属平罗县,叫西大滩,是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五七干校。该干校成立于1968年10月,撤消于1972年4月,历时四年多,是国务院机关根据周总理的“四条指示”所创建的。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看了解放军后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做出了一个批示: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毛主席接着指出:工人、农民、学生也要这样做。

这个批示后来被统称为“五七指示”。在这一指示精神的鼓励下,中央国家机关的9万名工作人员,1万名工勤人员,3万名家属,5000名知青先后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106所五七干校。这个国务院直属口的五七干校规模仅此于同时期位于江西共青城的中央直属口五七干校。

这个五七干校成立时接收了原潮湖劳改农场的全部设施和农田,干校撤消时,人员一部分回京,一部分到石家庄某飞机制造厂继续劳动锻炼。来五七干校的人员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务院直属口的下放干部,另一部分是他们的家属及子女,来这里劳动锻炼的人先后有两千人之多。干校的管理施行军代表管理制,干校的运作基本上处于半军事化状态,干校的基本任务是劳动锻炼,其次是开展运动,主要是清查“五一六”份子。

干校的农场主要生产小麦水稻高粱、玉米以及水果蔬菜等,这些农产品干校基本上做到了自给有余。由于经营有方,干校很快便发展起了养殖业和多种经营,主要饲养牛、马、猪、羊、鸡等家禽家畜,并发展了以保障生活自给为基础的醋酱加工业。随着农副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大量麦草的出现;加上周边村队麦草的剩余,随即发展起了干校的造纸业。

历史已经翻过了时代的一页,五七干校也成了并不遥远的记忆与时代符号,面对历史,有记忆,有思考,回望历史,有经验,有教训,有审视,但不管怎样,历史永远都是一个存在。

如今,石嘴山市五七学校历史博物馆正是在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学校原址上规划建设的一座再现“文革”期间历史的博物馆,记录和沉淀了国务院直属口千名机关干部、家属、子女劳动、工作、学习经历的历史。这座博物馆坐落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隆湖一站,占地面积8520平方米。

Hash:f0b61328e3512c7fd74f3ca95476198e2996e667

声明:此文由 扁舟听雨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