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区:文化牛庄

运城盐湖区牛庄村近年来以其厚重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独特丰富的红色文化魅力,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使古老的牛庄焕发了勃勃生机。

牛庄具体的建村时间已无从考证,但散落于村里村外的一些文化遗迹、古建古物仍在向人们述说着这个古老山村的悠久历史

距村子正南一公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小山,名叫砚石山。远远望去,山顶从东北到西南依次建有巨型石笔、石墨、石砚台,而四周的梯田恰如一张张巨幅画纸,所以,当地人也称其为“文房四宝山”。山上的石笔、石墨、石砚始建于宋初,昔日村中学子外出考学或为官时,必到山上祭拜。据村里人介绍,石砚的神奇之处就是下雨时石砚里的水是墨色的。距此不远的高台上,还建有一座文昌阁,系唐朝末年所建。或许是受“文房四宝”的浸染,牛庄自古多文人雅士。清朝年间,村里曾出过一个 “国子监太学生”、两任“县太爷”。

2008年,村民在施工时发现一把石斧,经文物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有户村民现居住的窑洞还是清康熙年间砖砌的。漫步村中,不时可见的残碑、古槐、供桌等也见证着牛庄村久远深厚的文化基因。

红色文化是牛庄村另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抗战时期,牛庄是我党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活动的战略要地。1943年5月,我党在这里成立了抗日民主中心县政府——稷麓县政府,领导周边各县的抗日斗争。牛庄人民与日寇顽伪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晋南地区党组织主要领导人,因此被抗日群众称为“小延安”。

八年抗战期间,日伪军在牛庄先后犯下惨杀无辜村民140多人、放火烧毁房屋1200多间、抢走牲口500多头等罪行,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 “5·23”惨案,一次杀害地下党员和群众63人。

现在,牛庄修葺一新、资料翔实的“5·23”惨案纪念馆、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先锋亭、追思门,以及道路两旁的“司马胡同伏击战”“大战火焰山”“夜袭杜梨凹”“杨樊庄突围”等一个个描述当年战斗故事的板面,仿佛又将人们带回了当年硝烟弥漫的烽火岁月……

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而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盐湖区委、区政府已将牛庄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将其作为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到这儿接受革命传统和廉政教育。

厚重的传统文化基因与鲜明的红色文化元素相融合,为牛庄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或许,这正是她地处偏远,依然能吸引人们纷至沓来的缘由所在。

乔靖鸿

Hash:20105c2ba5e2e07a46319c031dc7e956b4518ca7

声明:此文由 盐湖宣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