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周边这座深山私藏了一夏的风光,足够让你惊艳

美美的夏天到来

炎热的天气总是让人莫名地烦躁

加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令人疲惫

感觉身体被掏空 ?!

没关系,这个端午小长假小编带你去

山西清徐龙林山

给心灵松松绑

在这个负氧离子超高的世外桃源

保准你满血复活!

不必烦忧,没有琐事

和朋友畅谈,与高僧论道

在晨钟暮鼓间沐浴千年古刹的万点佛光

静静地,感受着风吹的声音……

龙林山,旧称马名山,后考证碑文史志,更名为龙林山。位于山西省清徐县城西北部15公里处,海拔1258米,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皆覆盖松柏,四季常青,空气清新

龙林山的四周被白石沟、石窖沟、东梁岩沟、羊岩沟包围着,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景观,也是防止森林炎灾的天估隔离带。

综观龙林山的景物分布,形成了以梵宇寺为中心,以天然柏松林为内环景观,以村庄果园为外环景观的三环格局。龙林山,山青水秀,松柏长青,怀中拥抱着千年古刹梵宇寺,坡上坐着唐代文殊石塔,峰顶矗立着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风光旖旎,景色迷人,一年四季,闰景如画,是优美的浏览和避暑胜地。

千年古刹梵宇寺

龙林山的梵宇寺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刹。梵宇寺坐落在龙林山山麓,寺中环境优雅,花木繁盛,有一龙头,一年四季泉水不断,龙头泉水甘冽异常。2003年重建的梵宇寺,包括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弥勒殿、文殊殿普贤殿钟鼓楼以及僧舍、斋楼等附属建设,都是在原基础上重新修建的。特别是还得保存了许多原物,如唐代文殊石塔、唐代龙池洞、元代资公塔、历代灵塔的塔林、北汉天会石碑、清代乾隆石碑、金代莲公灵塔、元代资公灵塔,等等。还有寺门前的两株古槐,周围的两个多亩天然柏松混交矮化林、马跑泉等。这些物证充分证明了梵宇寺的悠久历史。

梵宇寺的塔林,也称灵塔或塔陵,为龙林山的名胜古迹。塔林现存元代高僧修建的资公塔以及安葬众僧的灵塔等古迹,现存高僧塔塔约二十多座。

灵塔是佛教高僧圆寂之后祭礼之地,也称塔陵,在梵宇寺西侧300米处,现存灵塔20余处,隋、唐、宋、元、明历代均有。灵塔中规模最大的是资公和尚灵塔。资公塔,亦称石佛殿,建于元代元真元年,即公元1295年。灵塔碑记曰,资公和尚逝于1294年(元至元三十一 年),得舍利百余粒。资公塔塔高25米,为圆锥形,顶为藻井砌筑,因无梁架,又称无梁殿,顶周出檐,宝刹为球形,与蒙古包相似,属典型的金元风格。资公塔是太原市难得一见的蒙古包式石构建筑

文殊石塔

文殊石塔是龙林山的一大亮点,是珍贵的唐代古建筑,座落在梵宇寺北200米的山坡上,据考证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所修,主持大师为凝之高僧,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一十年了。石塔坐北向南,塔的基台宽深各11米,呈正方形。塔分上下两层,均为石刻飞檐,高10.7米。

塔上雕有佛龛和石刻造象、菊花花纹图案,四周出檐有莲花瓣环绕,整体构思别致,图案优美,造型浑厚古朴。塔内层层由"8"字形铁勾拉,顶部出檐施莲花,宝顶为圆形,四周有人面造象。

我们推测,此宝顶为三层人面圆球结构,经千多年的风蚀风化而将上两球丢失了。下层门正面,门楣镌火焰形卷拱,为印度式结构。内塑文殊菩萨坐像,整个造型与五台山佛光寺组织的祖师砖塔极为相似。类属金刚式方形古塔,为典型的中唐作品,北魏遗构。全塔精细坚固,构思造型都非同一般,可以说是三晋第一名塔。

历史传说

龙林山名字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文殊在五台山传教,当时,五台山不是如今的样子,五峰耸立,气候恶劣,冬季滴水成冰,春季飞沙走石,夏季酷暑难当,庄稼经常颗粒无收,老百姓唉声叹气。文殊菩萨看到此情此景,下决心要改变这种气候。他便化作一个老者,前往东海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因为他知道有了这块石头,恶劣气候会立刻扭转。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看到龙宫外果然放着那块歇龙石,未到跟前,已感到有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着进了龙宫,见了龙王,他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供。因为它是费了几百年工夫,从深海底部打捞上来的。它清凉异常,我儿子们工作回来,汗水淋淋,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他们回来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为了造福人间,特来求援的。

老龙王估计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和尚是无法远走的,便放心地答应了他。文殊菩萨感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为成弹丸,他将石头塞进衣袖中,施礼告别,飘然而去。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正是烈日当空、寸草难生的盛夏。当文殊菩萨安顿好歇龙石后,五峰山立刻变得清凉无比。他在清凉造了一座寺庙,取名“清凉寺”,便作为他的道场,山也随之而叫作清凉山

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后,在外工作的小龙们回来了。不见了歇龙石,怒气冲天,当问清楚是五峰山的和尚取走了,便迅速追到五峰山大闹起来。气急败坏的小龙们用龙尾将五峰山的峰顶都打成了平台,到处寻找歇龙石。此时,文殊菩萨出现了,他告诉小龙们,歇龙石在秘魔岩内,你们去取吧,小龙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钻,小龙们刚钻进去,文殊菩萨一念咒语两岩便迅速合拢,将小龙们关在石缝中了。

有一条小白龙非常聪明,他想,老和尚能运走歇龙石,他也一定能制服小龙的,他没有同兄弟们钻入岩中,而是向西南逃走了,他边飞边感觉有追赶之声。来到梗阳上空一看,西北的山中有一片松柏林,闻着异香扑鼻,便一头冲下去,躲藏在林中,并将头深深地插进地中。停了一会儿,觉得委憋闷,便将头稍微抬了抬,觉得出气顺畅了。他怕文殊菩萨追来制服他,便一直藏在这里,日久天长,小龙便化为山脉了,人们叫他龙林山。当地方言将稍抬一下头为“圪抬头”。因小龙的头曾在那里稍微抬过,所以,龙头所在的村庄便叫成圪台了。龙液时间长了便形成一条涧水,因此,龙尾处村庄便是涧沟村。

龙林山的这条龙,龙头所在的西北部,在东圪台头的东南面,龙身由南向北,再向东,到石窖村西再向南,龙尾在涧沟村北面。有的文人叫他为盘龙,有的文人叫他为卧龙。《清徐县地名志·圪台头》中说:“传说,此村后面的山脉似龙形,村庄位于龙的头部,故得名‘圪台头’。”清代知县和羹在诗中说:“满河白石衬青松,乱山含岈隐卧龙。”这些记载都是叙述龙林山这条龙的。

景区信息

位置: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马峪乡

开放时间:08:00-18:00

票价:20元

携三五好友漫步其中,

不时偶遇几座精致的亭台楼阁,

一路走走停停,

伴着欢歌笑语,

感受树影斑驳下星星点点的阳光,

还有什么烦恼可言?

Hash:4a2d56babdcbd67e8fa2c45e97a5ffc20a0256d4

声明:此文由 人说山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