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府城」中共太原支部:一座永远闪耀的灯塔

「游•府城」中共太原支部:一座永远闪耀的灯塔

1924年夏,一缕晨曦穿过薄雾,照在山西省立第一中学的门楼上,受中共北京区委和李大钊同志的委派,高君宇回到了母校,掀开了山西革命波澜壮阔的篇章。

这座明清时期的山西贡院,从此因为高君宇、贺昌、傅懋恭(彭真)等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耀千秋

作为山西的第一个共产党人,高君宇往返山西建立第一支部的旅程惊心动魄,回太原组建中共山西地方党组织前夕,其北京住所遭到搜捕,危急之时巧扮伙夫脱险;去往北京时,穿着铁路工人制服才得以顺利乘车。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1916年,高君宇由山西省立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和邓中夏等同学,经常聚集在李大钊那里,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和道路

从五四运动到平民教育演讲团、再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的高君宇,一直活跃在爱国运动的第一线。他在京汉铁路沿线创办工人子弟学校,建立工人俱乐部和职工联合会组织,领导北方早期的工人运动。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时,高君宇是最早的成员之一和中共一大之前全国58名党员之一。1921年5月1日,高君宇筹建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2年1月,高君宇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为5位中共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之一。

1923年2月7日,面对直系军阀对工人进行野蛮的大屠杀,高君宇和罗章龙编写了《京汉工人流血记》一书,由他作了题为《工人需要一个政党》的后序,号召工人在党领导下继续同军阀进行斗争。6月,高君宇参加了党的"三大"。大会确定了关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高君宇担任了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

1924年,高君宇受北京党组织的指派,到山西筹建中共山西地方党组织和筹划山西地区国共合作等事宜。5月底,创建了山西第一个中共地方党组织——中共太原小组,成员有李毓棠、潘恩溥、侯士敏、张叔平、张堉麟等5人。

后来,高君宇受党的委托,曾担任孙中山的政治秘书。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他是代表之一。但因长期奋斗在革命第一线,他伤病累积,于3月6日病逝,年仅29岁。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高君宇在青春时期走上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道路,这便是共产党员信仰的力量。

图丨高君宇和邓中夏等同学,经常聚集在李大钊那里,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和道路。

年仅13岁便投身于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的贺昌,同样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激昂的共产党员之歌。

贺昌,原名贺颖,山西省早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中共早期的高级党务工作者,红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

1935年3月率部向粤赣边突围,10日于江西会昌河畔遭国民党军伏击,与时任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等人一起壮烈牺牲。

贺昌,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委员、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等职。被选为中共第五、第六届(三中全会增补)中央委员,第一、三、四届团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

1919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波及到吕梁山区的离石时,年仅13岁的贺昌立即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的洪流中,和学校进步师生一起组织罢课,声援北京等地的学生运动。

1920年春,贺昌随父来到太原,进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这里,他结识了高君宇、王振翼等人,创办了山西最早的进步刊物《平民周刊》。1921年5月1日,以"唤醒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王振翼、贺昌先后成为团组织的负责人。

1923年1月,贺昌赴北京先后担任团中央执委,第三、四届团中央执委、农工部长、劳动部长、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南方局宣传部长、北方局书记兼顺直省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政治委员、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与项英、陈毅等人组成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担任中央分局委员、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继续在南方革命根据地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坚持斗争。1935年3月10日,贺昌在率领部队突围时,于江西会昌河畔遭敌人伏击,壮烈牺牲。这次突围中,牺牲的还有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等人。

陈毅在《哭阮啸仙、贺昌同志》一诗中沉痛地写道:"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表达了他对贺昌等同志的敬佩与怀念。

在位于贺昌家乡柳林县的烈士陵园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和聂荣臻的题词。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傅懋功(彭真)同样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迈出了真理的步伐。

彭真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922年彭真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5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太原共产党组织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任中共天津市委代理书记、书记,中共顺直省委(当时领导北平、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河南等省市党的工作)常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 是中国共产党在北方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9年由于叛徒出卖,他在天津被捕,到1935年刑满出狱后,他长期在白区工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期间,彭真在北方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延安,他为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把全党思想统一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在全党确立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为培养党的领导骨干,为开展敌占区、国统区党的地下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9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之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

彭真同志长期领导、主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工作。1954年,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工作,并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就宪法确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制原则作了深刻的论述。1979年以来,他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国家机构、民事、刑事、诉讼程序、经济、涉外等方面的基本的重要的法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

由于疲劳过度,1991年4月和1992年9月先后两次突患重病。他以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两次战胜病魔,创造了奇迹。1997年4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共太原支部的建立,点燃了山西革命的灯塔,各地工农革命运动掀起高潮,反房税斗争、晋华纱厂大罢工……一批批青年前赴后继,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图丨彭真领导的反房税斗争

到1927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成立时,全省有太原、榆次汾阳晋城临汾5个党的地方执行委员会,30余县有了党的组织,党员人数发展到1500余人,为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图丨山西省太原市文瀛公园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

2002年10月,山西省委、省政府于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建起了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2010年4月27日,经中央同意,正式定名为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 "国家二级博物馆",2009年9月被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确定为 国防教育基地。2013年5月入选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今的文瀛湖边,中共太原支部旧址静静屹立,跨越岁月沧桑,见证着百年红色薪火相传。

来源:迎泽发布

Hash:8fd1f31ff58144e28d289745e3b39e903a868dec

声明:此文由 锦绣太原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