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文物之石评梅故居

石评梅故居位于平定县冠山镇城里村姑姑寺巷。院落坐东朝西,东西22.4米,南北27.4米,占地面积约613平方米。故居由南北两座院落组成,南院是主院,北院在南院的西北角。北院建有正房和西房;南院为二进院落,一进院有倒座,穿过垂花门进二进院,建有正房、南北厢房,均为清代遗构。2002年平定县人民政府在石评梅女士诞辰100周年时对该故居进行了维修。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评梅(1902-1928),出生于平定县一个书香世家,自小受到良好教育,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是“五四”新文化时期的著名作家、诗人,是我国女性运动和女性文学的先驱。她的作品涉猎范围甚广,有诗歌、散文、小说,代表作有《涛语》《偶然草》《红鬃马》《匹马嘶风录》等。然而,由于她的作品主要刊登在其自主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边缘性杂志上,很大程度上使她文名不展、作品不传,在她去世后几十年里几乎被文学史所遗忘。直到上世纪80年代,研究石评梅及其作品的人才逐渐增多,这位极富才情的女子也渐渐进入大众视线,重新为世人所认知。但即便如此,人们对她的印象也多停留在与高君宇凄美的爱情故事上,她作为历史文化个体、女性文化个体的存在反而被掩盖。

石评梅的作品,前期主要是以爱情为主线,在高君宇去世后则继承了他的理想,开始较多关注个体命运和社会政治。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弃妇形象,一种是知识女性形象。但无论是哪种形象,她们都是悲剧的主人公、时代的牺牲者。石评梅通过对她们命运悲剧的书写,表现了其对女性痛苦人生和命运的同情和哀怜,其内涵带着强烈的对黑暗社会的抗争和超越。她的几十篇小说,无不是以女性的悲剧作为结束的符号。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石评梅是一位觉醒者,但这觉醒使她深感悲哀。她悲哀的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不幸,更有普天下受苦受难的女子的不幸。她努力过、挣扎过,但最后仍然归于绝望。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可看作是绝望之后的哀词。她的学生李健吾早年在对《偶然草》的评价中也涉及这一问题:“所有她的诗文几乎多半是她奋斗以后失了望的哀词,在那里她的始元的精神超过了我们近日所谓的颓废文学,无病而吟的作家与前代消极的愁吟的女子。她的情感几乎高尚到神圣的程度,即是她自己不吟不写,以她一生无名的不幸而论,已经够我们的诗人兴感讽咏的了。”

Hash:cde33bb5e284720dbfcdb9fc37007571f627b7a3

声明:此文由 张少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