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这个弹丸之地,曾出现九位进士,现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十处

茶山镇南社是一座以谢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据史料记载,建于南宋末年。当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为躲避战乱迁居于此,至今已有800年历史

如果作为旅游景点,南社古村并不一定惊艳,因为村子保留着800年历史的民居,成为东莞最大的古村落,获得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魅力名村”等称号。

南社,位于东莞市茶山镇,离东莞市区约有18公里的路。茶山镇可谓历史文化悠久,能查到的文字记载,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种茶的记录。而南社古村,便是茶山文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南社兴于明清时期,因而人们习惯称之为“南社明清古村”。

南社古村,现保留着的有30座祠堂。一个不到七平方公里的小村,竟然拥有如此多的祠堂,这在全世界也属少见,难怪央视的《记住乡愁》、《家园与根脉》、《家宴》等栏目,纷纷前来南社明清古村拍摄取景。

南社明清古村落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

难能可贵的是未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等是南社古建筑群中的精品。

古民居布局以金字间和明字间为主,祠堂除谢氏大宗祠以三进布局外,各家祠、家庙则是以二进四合院落形式,广府建筑风格为主,同时也受潮汕、吴越及西方建筑文化影响。是难得的珠江三角洲明清古村落的典型实例。

南社明清古村落以村墙为界。村内以中间长形水塘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巷道曲幽,民居密布,古韵清悠。古榕婆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水塘边的路是全村共用的道路,居民家门前的小巷,则是后来建房时,一条一条修建起来的。所以现在去南社,走在那狭窄的小巷内,不用担心迷路,因为每条小巷的进出口,都是通往水塘边上的。

南社村的古建筑群与“客家围”、“潮汕大屋”有所不同,它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区水乡特色,每一民居都单家独户称“家庙”,“家庙”前有自家的水井、麻石小巷。每家的麻石小巷都隔着一条小水道。

南社为保护完好的明清宗祠建筑群,在这里集中的建立了数十座历经风雨家族宗祠,虽然建筑格局都有着较为雷同的中国古建筑院进制特点,但是每一座祠堂的雕塑和细节之处却绝不重复,每每看见这些精美沧桑的图案,不禁让人感叹和唏嘘。

如今的南社古村和谐安宁,但从这些古老建筑斑驳的墙壁和砖瓦当中仍然能够读取出此前数百年的沧海桑田,南社人在这些宗祠和祖宗荣光的庇护之下与全中国人民一道坚强的走过了此前多年的坎坷,造就了如今南粤之地的最美乡村

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738569bbc28dbbe458bcce807a8e6a0deb80717d

声明:此文由 车游天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