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丨一起从古田会馆出发,听福州群商的信义故事
资料图。叶义斌/摄
台江区依江畔水
地处水陆交通要道
历来为福州最繁华的商贸区之一
古人云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
资料图:台江区党员诚信店(企业)服务中心。郑帅/摄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在“3·15”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让我们从著名的“古田会馆”出发
一起在万商云集的闽江岸
拾取那些流淌在时光中的商户
信立天下、 以义铸魂的故事
魏明然与古田会馆
0 1
PART
古田会馆。叶诚/摄
作为“福州商魂”的发祥地,台江古韵犹存、独具特色的“商帮会馆”及商贾文化,广为引人注目。
位于台江帮洲宫前路吴厝埕5号(今同德路)的古田会馆以乡土为纽带,不仅是商人联谊、商贸互助的场所,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教育功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家风家训世代相传。
据古田会馆内的石碑《古田会馆记》叙述,会馆的建成,离不开一个叫魏明然的商人。
清末“五口通商”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逐渐云集在台江上下杭、中亭街等处,开设商铺、钱庄等,转运货物。古田商人也将生意扩大到福州,经营特色乡土产品,时有米帮、红粬帮、茶帮等。
眼看建宁会馆、闽清会馆、兴安会馆等会馆拔地而起,各地商帮都在台江有了自己的“家”,同为客商的古田商帮很着急。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古田米帮中,一个叫陈必光的商人站了出来。他在台江购得地皮,联合同乡其他米商,营造古田会馆,无奈“费巨款拙,迁延未果”。
5年后,陈必光去世。古田商帮认为“会馆不可缓”,于是魏明然在 同乡推举下担当重任,主持此事。
在魏明然的斡旋下,由米帮出大头,再加上红粬帮、茶帮、柴帮等商帮的不断捐输,整个工程历时十年终于建成,在榕的古田商人终于有了固定的地点。
时光荏苒,曾经商贾云集的古田会馆,在新时期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清风福州”廉政文化示范点的古田会馆,近年来充分利用台江区自古商帮云集、会馆林立的特点,开展诚信文化宣传讲堂,将诚信深植于干部心中。
欧阳康家族与生顺茶栈
0 2
PART
“生顺茶栈”旧址
福州下杭路与白马路交界处的108号(今238号),这个现在看来毫不起眼的地方,就是当年名闻遐迩的 生顺茶栈,也是生顺茶栈第二代掌门人、“东南茶王” 欧阳康的故居。
欧阳康,字玉良。清同治5年生,小时候当过学徒,后继承祖业,经营花茶加工。
欧阳康
清光绪十一年,欧阳家族在台江上下杭开设生顺茶栈,主做花茶,产品远销欧洲。因为茶品好、信誉好, 生顺茶栈生意日隆,欧阳家族很快成为福州的大茶商之一。 茶叶经香港总督推荐给英国王室,成为福建茶叶销往海外第一家。 欧阳康接管生顺茶栈生意后,表现出不凡的胆略与才能,很快成为名闻遐迩的“东南茶王”。
不少老福州爱喝的“一枝春”茶,就是欧阳家制的。许多福州老人谈起生顺花茶,均赞不绝口说当时喝到它就是身份的象征。尤其那些温泉澡堂的老汤客,那些人虽已耄耋之年,但说到人间第一乐事时,还是说泡温泉澡喝“一枝春”。
1938年8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在生顺茶栈正式成立,团结爱国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日寇占领福州后,逼迫欧阳康出任日伪控制的“福州总商会”会长职务,并用刺刀架在他脖子上,欧阳康称病拒绝,并大义凛然说“宁死不当汉奸”。
从1938年至1949年8月,地下党一直将这里作为交通站,有的时候福建地下党还在生顺茶栈办培训班或秘密开大会,所有用项都由欧阳家族出。
仁义情怀蔡友兰
0 3
PART
整修一新的下杭路。叶诚/摄
商海浩渺,大浪淘沙,鞭炮大王、运输大王 蔡友兰大约算得上民国中晚期闽商中最没有争议的一个重量级人物。
蔡友兰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父亲蔡家贤于清末与湖南林姓商人在下杭路合资经营“福晋春”鞭炮商行。蔡友兰17岁来福州随父经商,一次,他发现合伙经营者在账目上做手脚,要求纠正错账,引起双方矛盾,最终散伙。他接手后,将商号更名为“蔡大生”商行,独立经营鞭炮的大宗批发和土特产品及进出口业务。
由于在湖南方面关系熟络,蔡友兰便将湖南的土特产明矾、大米等运回福州销售,把湖南鞭炮的半成品制成蔡大生号“百子炮”。古人云:“闽俗崇鬼好祀”,所以鞭炮消费量很大。蔡大生“百子炮”质量优良得以热销,使蔡友兰获得了福建“鞭炮大王”的称号。
民谚道:“生意做得着,发财如涨水。”颇具胆识的蔡友兰牢记父亲以信立商的教导,抓住机会在湖南、江西设立了钱庄,发行30万元的纸票,信守纸票可随时兑回银圆的诺言,为客地商家所信赖。由于他信誉好,许多商人愿意保存“蔡大生”纸票在市场上流通,为他增加了大笔的流动资金,使他生意更为红火。
蔡友兰是民国中后期闽商中的一面旗帜,究其原因,并非是因为他长袖善舞,而是他的仁义心肠。
1943年,福州烈性传染病鼠疫大流行,疫情发展很快,每天要死许多人。救人如救火,蔡友兰急电汇款1万6千元,购买500瓶血清,速运回福州无偿捐赠各医院,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的发展。同年,他向商家募捐8000元,资助市医师工会开办“时疫医院”。
1944年,日军第二次侵占福州,蔡友兰迁到南平,日伪以福州调节处处长之职和3000两黄金利诱他,遭友兰拒绝,他不当汉奸,保持民族气节。
解放后,他历任福州市人民政府委员、福建省政协委员等职,在八闽大地留下美好的口碑。
耳聋伯元宵听见好口碑
0 4
PART
一个百年“老字号”品牌,缘于一个耳聋的老人。老人名叫林桂芳,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名,却都知道耳聋伯做的元宵好吃,有嚼劲、不沾牙,一碗六粒,当点心吃刚刚好,价格比一块汉堡还便宜。吃货们认定 耳聋伯元宵,这一吃就是100多年,至今仍割舍不下。
林威和父亲林英德是耳聋伯元宵的传承人,林威说,耳聋伯元宵经过百年依然受到大家的欢迎,最重要的是一直坚持品质。
耳聋伯元宵是不少“老饕”的心头好。邹家骅/摄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原来传统的纯手工操作已经跟不上步伐, 林英德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将其中包馅搓圆的步骤改用机器代替,产量显著增加,但并不影响口感。相反,原先人工搓的皮厚薄不均,使用机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机械操作也并非易事, 林英德根据几十年做元宵的经验和手艺,调试出最适合的频率,也成为了耳聋伯传承技艺中重要一项。
此外,耳聋伯元宵的制胜法宝还在于原材料的优选、对工艺的一丝不苟,以及坚持无添加任何防腐剂。
几年前的中秋节,耳聋伯元宵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分店开业,林威随父亲在店里一边为回乡过节的海内外游客和侨胞包元宵,一边在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两条微信:“我用十分诚心,煮一碗元宵送给您,祝您永远开心!”“圆圆的月亮照着圆圆的餐桌,圆圆的元宵圆着圆圆的梦。”
可见,在耳聋伯元宵的传承人心中,梦须诚来圆,而这一碗元宵就足以见证。
来源/台江区纪委监委、福州新闻网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Hash:e1c836b77eb08d7eec2f6530e6eae4be40f00efd
声明:此文由 发现福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