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孖祠堂

祠堂,顾名思义,就是由两座“孖”在一起的祠堂组成的建筑群。说起孖祠堂,以广州市白云区龙归街道南村的周氏大宗祠最为出名,而就是这个“孖祠堂”地名,却于不久前在笔者身上发生了一段趣事。

孖祠堂

到南村周氏孖祠堂,就不得不简单介绍一下南村周氏源流。据了解,南村在南宋年间开村,距今有八百年左右的历史,是两支周氏宗族的聚居地,而这两支周氏宗族的开基祖周仕龙、周遂禄,却并不是亲兄弟,是源出两个地方的的两支周氏,但是都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圣哲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为共祖,所以两支周氏也算是同宗同源的。迁到南村后的两支周氏,虽非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大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而在后来双方建立祠堂的时候,还将两支的祠堂建在一起,给外人一种两支周氏的开基祖是亲兄弟的感觉,也正因为两座周氏大宗祠建(孖)在一起,所以人们就称两座祠堂为“孖祠堂”。可以说,周氏孖祠堂是广州乃至广东地区都十分著名的祠堂,它是旧时乡村不同宗族和谐相处的典范,是粤中诸姓之表率,所以说周氏孖祠堂绝对可以列入羊城名祠中的前十名。

电视剧截图

笔者向来仰慕周氏孖祠堂之大名,所以在前段时间就决定前往参观,这就是一段趣事的由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在前往孖祠堂的前一天晚上,笔者就在“百度地图”上仔细搜索了前往孖祠堂的线路,当时搜索后出现了两个结果,一个是“孖祠堂”,一个是“孖祠堂广场”,我大概地看了一下两个结果显示的地点,发现都是显示在广州市白云区,而且显示距离居然还基本一致,这就让笔者产生了这两个结果都是显示同一个地方的错觉;这其实并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往往在一个比较著名的景点会有若干个名称相似的地标,比如搜索某个著名寺庙,那么得出的结果往往会有几个,如“某某寺”、“某某寺某某殿”、“某某寺某某停车场”,如果显示距离是一样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判断其就是一个地方。所以在这种错觉的推动下,笔者犯了一个大错误,直接点进了“孖祠堂”的路线结果,并且得到了相关路线,心中有了大概的预算结果。第二天,笔者就是按照这个结果的路线坐车前往“孖祠堂”,其实一路上笔者也有些疑惑,因为此前笔者也是有阅读过周氏孖祠堂的相关资料的,知道它是在龙归街道南村,而这次好不容易转了两次车然后又步行许久的地方却只有“夏茅”这个地名,所以笔者一路走就一路疑惑自己是不是走错地方了,但既然来到,就非要探个究竟不可。

夏茅村

按照“百度地图”指示路线好不容易走到目的地“孖祠堂”的背后,笔者就看到那个所谓的“孖祠堂”似乎有“缩水”的痕迹,看那规模、气势根本就不此前在是网上看到的周氏孖祠堂,于是笔者又马不停蹄地走到“孖祠堂”的正面一看,结果真是哭笑不得,原来那根本不是周氏孖祠堂,只是两座刘公祠。后来,笔者在“南国古韵”群上请教了广州老行尊,原来这里并非周氏南村所在地,这里只是白云湖街的夏茅村,这里的两座刘公祠也对外号称是“孖祠”,而这对“孖祠”供奉的却是两个亲兄弟。至此,笔者却知道自己此行是摆了个大乌龙,虽说有“导航误人”的因素,但也有自己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的因素。当然,这个“乌龙”也是极其极其的偶然,试想一下,孖祠堂为周家名祠乃是天下人尽皆知之事,又有多少人知道刘氏兄弟祠也会号称“孖祠堂”呢?这还罢了,在“百度地图”上,显示“孖祠堂”与“孖祠堂广场”两个结果都是在白云区,而且两者距离还惊人的相似,这又会有多少人想到这居然是两个地方呢?估计正常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孖祠堂”的搜索结果吧?所以这才有了笔者站在夏茅村“孖祠堂”前伫立良久、哭笑不得,但正如广州老行尊所说,既然到了这里也是一种缘分,笔者还是既来之、则安之,在继续前往周氏孖祠堂之前顺便游玩了夏茅古村落,这里的古建筑也是挺多的,想当年也是一处书香村落。

夏茅村“孖祠堂”

夏茅村“孖祠堂”告示

在游玩夏茅村的过程中,笔者还在“百度地图”上搜索了周氏孖祠堂的确切位置,原来“孖祠堂广场”的显示结果才是正确的,那里才是正宗的周氏孖祠堂,而那里距此居然才几公里路程,怪不得笔者在天河区看到两者的距离几乎一致,估计是与两者之直线距离都差不多的原因。于是,笔者就直接打车过龙归南村,司机是一女人,非常善谈,在与其交谈中得知,其是云南回族人,到此已有半年,我问她家乡那边是否有建祠堂、祭祖先的习俗,她说没有,说是他们回族人都信奉回教,所以他们那边每条村有建有一座清真寺,每到像开斋节这样的重要节日时就会到寺里做礼拜,而他们对于祖先也没有多少概念,平时都是在父母的忌日时才会请清真寺里的阿訇到家里念经追悼一下,有的甚至什么都不搞了,所以他们那边的人基本上都是只知道三四代以内的事情,更早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孖祠堂

很快,笔者就乘车到达了龙归南村周氏孖祠堂前,由于女司机比较害怕汉族的祠堂,所以在广场就停下车了,笔者下车后就徒步走近孖祠堂,走近这里的周氏宗族圣地。正如笔者想象得那样,周氏孖祠堂建得非常宏伟、气派,两座周氏大宗祠就像是亲兄弟一样并肩站在一起,亲身见证了这里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可谓是目睹了一代又一代周氏后人建设自己的家乡。在孖祠堂旁边,还有一座颐园,估计这里就是周氏族人的花园及传道基地,取名“颐园”也有纪念周族先贤周敦颐之意。可惜的是,笔者此次来不逢时,刚好遇上孖祠堂及颐园都是大门紧闭,周围也不见有族人到此,否则的话,笔者还真的要进去参观一番,感受着八百年书香古村落的厚重文化。在孖祠堂前参观了良久之后,笔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颐园

孖祠堂告示

可以说,这一天笔者的行程是富有趣味的,无意之间就造访了两处“孖祠堂”,这在历次出行记录中还是头一例。当然,南村与夏茅村之间的渊源还是十分深厚的,那是民国乙卯水灾,夏茅村人遭受水灾之患,不得已前往南村避患,南村人也纷纷施以援手,用家中存粮赈济灾民;洪水退后,夏茅村人感念南村人的恩惠,遂请铁禅和尚书写“仁风”二字赠予南村;据说时至今日,南村和夏茅村之间还保持着友好关系,逢年过节常有来往。这样一来,笔者的夏茅至南村之行就像是无意中凝成的机缘一样,所以说笔者此行亦着实不虚了。

孖祠堂

作者:周业锋

Hash:a3fe8b140b3ae7de019e26d02ee7e4920e66bdcf

声明:此文由 文化三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