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志•原始社会文化遗址》看都是现在的哪里?

成县志•原始社会文化遗址》(一)

县自秦设,而郡追汉晋。人文既远,兼以境在秦山蜀水间,风物可观。若总体之画,刻意之构,则嘉惠一方,已在口耳之间,岂徒以区区之进退量。

至1985年幸存于世者,约而计之,原始社会文化遗址19处,古遗址10处,名胜古建筑16处,古墓葬12处,碑碣74通,馆藏文物623件,近世革命遗址1处。

原始社会文化遗址

梁家坪遗址 在今抛沙镇高桥行政村之梁家坪,东距县城3公里,1988年陇南文物工作队普查文物时定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梁家坪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40米。文化层厚约0.5~1.5米,距地表约0.3~1.5米。初步发掘之遗物有泥质红、灰陶片、夹砂陶片和少量陶环、石刀、骨锥及一彩陶钵口沿。

关爷岭遗址 西距县城15公里,在今店村乡尹家寨行政村。

遗址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5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暴露于地表及断层之横面上,厚约1.6~2米。出土遗物为残陶片、残陶环和残石确。陶片有红、灰二色,为泥质陶。纹样为绳纹,间有素面

有大量陶块遗存,红色较灰色为多。

陇南文物队于1988年普查文物时定为仰韶文化之庙底沟类型。

窦家窑遗址 在今索池乡窦家窑之大川小学场内,南距毛坝5公里。

遗址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80米,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文化层多暴露于断层之横面,出土遗物为残陶器和石器。陶器残片为夹砂陶口沿、褐色陶、砖红色陶和彩陶及素面陶。纹饰多绳纹,间有线纹、网纹、变体鸟纹及弧线三角纹、弦纹等。彩陶质地细腻,色调和谐。

陇南文物队于1988年普查文物时初步定为庙底沟及马家窑文化类型。

董家坝遗址 东距县城34公里,在今苏元乡董家坝两水交汇处之台地上,文化层暴露于地面和断面上,南北长20米,东西宽13米,厚约1米。内涵有陶片、石器和碳渣。出土陶片为泥质红陶、夹砂灰陶、褐陶及红陶。纹饰为绳纹、附加堆纹和蓝纹等。出土石器已残,刃口锋利,中有一小圆孔,似石刀。

1988年4月,陇南文物队普查文物时定为齐家文化类型。

王台庄遗址 在今索池乡之大川坝行政村,南向之王沟溪划行政村为二,西为槐树坪,东即王台庄。

文化层在庄之黄土台地上,宽3米,深1.7米,距地表3.5米,有陶片、石器和残玉器出土。陶片多为泥质陶和夹沙陶,有红、褐、灰三色,纹饰为绳纹、网纹和锥刺纹。

陇南文物队于1988年3月普查文物时初步定为齐家文化类型。

寺院后遗址 在今纸坊乡政府后之黄土断面上,东南距县城35公里。长1.6米,厚1.5米,上距地表约1.5米,下距地表约1.2米。有陶片出土,为泥质陶和夹砂陶,呈褐、灰二色,纹饰为绳纹、锥刺纹和压印纹。

陇南文物队于1988年4月普查文物时初步定为齐家文化类型。

孙家大地遗址 在今陈院乡梁楼行政村,西距乡政府1.5公里,东南距县城4.5公里。

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6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陶器和石器出土。陶器为罐、鬲之口沿,泥质。红色纹饰,为齿纹和绳纹等。石器为残石刀。遗址内有墓葬,出土陶器之形、饰同。

1988年3月陇南文物队普查文物时定为齐家文化类型。

石嘴头遗址 在今抛沙镇之乐楼行政村,东距县城5公里。有陶片出土,为泥质陶和夹沙陶,有灰、红、褐三色。纹饰为粗绳纹、细绳纹、弦纹和指甲纹等。另有动物骨角一枚出土。

陇南文物队于1988年3月普查文物时初步定为齐家文化类型。

红崖砭遗址 在今抛沙镇东罗行政村,东距县城8公里。文化层在断崖之横面上,长28米,厚约30厘米,上距地表约1.5米。出土遗物为陶片,泥质,呈灰、红二色。多素面陶,间有绳纹。

陇南文物队于1988年4月定为齐家文化类型。

(摘自《成县志》)

好消息~

来源:成县方志

监制:姚永亮 责任编辑:李林萍

编辑:杨 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Hash:79ca20961c2ac8f3293d131954f2c8bbc06b302f

声明:此文由 成县生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