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唯一不叫“胡同”的胡同,北京最老寺院的后门,有进无出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呗!本地胡同串子给你讲北京四九城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胡同,在北京叫胡同,在其他地方呢叫“巷子”,到了南方地区叫“里弄”。在北京城里,一般都叫XX胡同或XX街。但是偶尔也有这么些奇怪的胡同按照南方的命名法来起名儿,就比如说“法源里”。

这胡同盘踞在北京的时间那可是真的长。住附近的老家儿们一般都是知道这是一条特殊的胡同儿。这条胡同是一条死胡同,有进口没出口,现在这里也是北京剩下来唯一的死胡同了。它位于牛街的中东部,呈一个“3”字型,北起法源寺后街,如果一直往里面走就会碰墙。

整条胡同长218米,平均宽度不到4米。胡同的北口儿其实就是法源寺的后门儿,而房屋呢其实都是法源寺的后院。可以说没有法源寺,就没这法源里。

曾经台湾省狂人作家李敖就写过一本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这一下使得法源寺名声大噪。其实法源寺本身的故事也真的非常多,法源寺诞生太早,从唐朝就开始有了,当时叫“悯忠寺”。至于寺院的兴建跟一场发生在公元7世纪的战争脱离不了关系。

法源寺

公元7世纪中叶,大唐进入“贞观之治”国富民强百业兴旺。但是李世民一直有个心病,那就是北方高丽在朝鲜半岛称霸,甚至一度将势力向南推进,经常骚扰大唐辽河流域。这让李世民非常不爽,于是乎一下狠心想派兵20万,直接灭了高丽。

当然这只是李世民的美好愿景,当时的很多人便给李世民举例了隋炀帝发兵北上,最后伤亡惨重得不偿失的下场。并且此举还耗尽国库,加剧了国内的不安定因素,最终导致灭国。

李世民当时是忍下了,但是过了两年,李世民还是决定要御驾亲征。新年过后,阳春三月,李世民亲率几十万大军直接杀到辽东半岛,一番血战攻下辽东城。然而高丽王动员全国之力集合15万人誓死跟大唐死磕到底。

李世民也是不服输的主,两方势力就僵持在辽东。结果这一耗可就是大半年,到了9月,东北天气立马转冷,大唐的补给线也不断在高丽境内被骚扰导致粮草供应不足。9月末,李世民不得不带着残存的军队向大唐撤退。边打边撤两个多月,李世民才到了幽州一带,而当年的幽州,正是现在的北京城。

李世民转眼望见,带出去的几十万大军回来不足五分之一,顿时后悔不已,捶胸顿足。班师回朝前,李世民便在幽州就地修建一所寺庙作为祭奠战死在高丽的将士们,并亲题“悯忠寺”。

之后这悯忠寺就矗立在那300余年,到了1057年,幽州发生特大地震,悯忠寺直接塌了。但是当时的辽国政府却相当重视,将其重建,形成了今天法源寺的格局规模。

在之后过了近400年,明朝一位和尚王容法师对悯忠寺做了重建,并改名为崇福寺,之后便在京城此处弘扬佛法广收门徒。到了雍正年间,法源寺再经修缮,并以法源寺作为寺名,取“法海真源”之意。

乾隆四十三年,法源寺在此得到了乾隆的重视,亲自主持重建修葺,并亲题“法海真源”四个金字大匾。据说乾隆多次来到法源寺,并且还在寺内到处题诗,最有名的两句正是:“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

的确,整个北京想要找到千年古刹,除了法源寺,你找不到第二家,其他寺院的历史渊源都完全无法与之相比。如今法源寺保存相对完好,占地6700平米,殿堂阁楼齐备,尽显京城古刹之风韵。同时,法源寺还有一特殊景致,“丁香雪海”。

法源寺内古木众多,清朝年间,法源寺内广植花木,最出名的就是丁香花。前厅后院种满了古丁香,大都不是凡品,一到初夏,丁香绽放,法源寺宛如夏日中的雪海一般,比日本樱花美上万倍。

再说回咱们的法源里,这法源里在元明两朝都属于法源寺的私产,塔院,僧房,菜园子还有库房。到了清朝,法源寺重修后,这里便重新又做了规划,成为了寺院后一道宁静的巷子。

到了近代,这条胡同逐渐成为了民居,从前的寺庙建筑基本被改造成了四合院,这里的居民每天都能听到法源寺里传来的钟声。这条巷子也一直被居民们称为:“法源寺后门儿”,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被更名为:“法源里”。

今天,尽管这条胡同出入有些不便,但是也没能影响到里面的人们安居乐业。紧邻一座千年古刹,时刻被钟声惊醒的懵懂人生,谁说不是一种幸运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和博礼,关注我们,“0元购”福利活动不间断,精彩北京故事天天讲!

Hash:f0a439f620c8ff2d5a54f0d3496ced8e52f8adea

声明:此文由 中和博礼文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