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今天614岁啦!遇见最美解放北路!
614年前的今天
1404年12月23日
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
天津成为中国唯一一个
在史料中可以查到明确建立时间的城市
这座城市里的老建筑
留住了记忆中的老天津
让我们用这组照片
遇见最美的解放北路
解开穿越时光的密码
解放北路,其直如矢,其平如砥
全长2300米
南半段原为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
北半段原为天津法租界的大法国路
解放北路经年大气端庄的姿态
要归功于那些依然笔挺矗立
街道两旁承载着过往烟云的老建筑
哥特式、罗马式、罗曼式、日尔曼式
俄罗斯古典式等中古时期的西洋建筑
充满异国的风彩与情趣
在四季最美的季节
去解放北路走一走
感受街道曾经的繁荣
唤醒那些已淡忘的城市记忆
天津印字馆旧址⬆️
这座四层小楼的规模并不大
但红白竖条相间的外沿墙面
和高高的“人”字形尖顶
让它在四周林立的诸多庞大古老的欧式建筑中
显得格外突出
具有浓郁的巴伐利亚建筑风格
墙上有这样一块白色的牌子
——天津印字馆旧址
这座大楼原为英国人在天津创办的铅字印刷厂
1894年开始开始印制英文版《京津泰晤士报》
同时还翻译国外科技书刊和各种中英文书籍
是一家集路透社天津分社
英文《京津泰晤士报》
铅字印刷厂于一体的英国文化机构
它是天津第一家铅字印刷厂
曾经印刷出版了大量国外科技书刊
及各种精致中英文书籍、报刊
也为天津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
解放北路165号太古洋行旧址⬆️
这个曾在百年前与怡和洋行一起
长期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巨头
其显赫的过往身价
也可从这座高大壮观的建筑上窥得一二
这座老建筑看上去像一排西式别墅
亮眼的拱形门窗
辅以放射性花饰
放在现在看也仍不过时
观者仍会惊叹于它的设计之美
利华大楼⬆️
1938年底
一栋高达43米、共计十一层的巨型建筑
矗立在了英租界的维多利亚路上
当时全天津城超过七层的建筑屈指可数
它超过位于法租界的劝业场、光明大楼、渤海大楼等
成为了当时天津最高建筑物
鸟瞰天津卫,声名大噪
建筑风格方圆结合,挺拔明快
直到今天依然给人以摩登之感
是近代天津最早使用电梯的公寓式大楼之一
如今
那些曾出入于这些银行、商会的显赫人物已不再
而留给我们的是那些遗失的繁华
金城银行大楼⬆️
金城银行曾在很长时间里
居中国私立银行之首
从1917年至1952年
历经不同时期,屹立不倒
堪称业界奇迹
行名取“金城汤池永久坚固之意”
规整对称的整体建筑设计精巧、庄重严谨
是古典复兴主义与民居建筑的融合
原福利公司⬆️
是当时天津专为外国人
提供高档商品的专营商店
公司总部在上海
是近代上海最大的一家外资百货公司
当年典型的欧洲古典风格建筑
如今看来有些许破败
岁月的痕迹已经非常明显
在金融建筑林立的解放北路并不显眼
走进去看却仍让人赞叹它的设计之美
高大的科林斯巨柱
上托三角形山花形成台阶式门厅
稳重大气的建筑风格
怡和洋行大楼以其气势恢宏的姿态
彰显着当年其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天津怡和洋行大楼是英国老牌洋行的分行大楼
大楼建成后,人们就将怡和大楼北侧
垂直于维多利亚道的道路起名为
“怡和道(E Wo Road)”
一直沿用到1949年11月
比利时领事馆旧址⬆️
街角的灰色建筑,沉稳而厚重
如今是建设银行
而该国各项业务的开展需要保持
与各国租界当局的密切联系
于是比利时政府便将领事馆设在了
当时最繁华且交通便利的原英租界内
位于维多利亚路上的华比银行大楼之中
铁艺大门十分精美
亦盛满了历史的印记
原麦加利银行大楼⬆️
庄严肃穆的三段式结构、雄伟的廊柱、开阔的视野
整座建筑既华丽而又不失庄重
是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
现为解放北路邮局
走进运转了近百年的旋转门
走着走着 转着转着
仿佛时光倒流
回到历史的画卷中
开阔的中庭视野极佳
青铜栏杆、洁白巨大的内饰柱
细节也值得品味
原久安商业银行大楼(南洋饭店)⬆️
简洁线条装饰的大楼挺拔又不失风格
1941年,中国工程司阎子亨设计
南洋饭店是较为出名的清真饭店
四行储蓄会旧址⬆️
曾挽救国宝“金编钟”的原四行储蓄会旧址
建于1923年
是以盐业、金城、中南
和大陆四行组成的四行储蓄会设在天津的分会
1940年
盐业银行经理陈亦侯和四行储蓄会经理胡仲文
曾将末代皇帝溥仪抵押的16只金编钟
藏在四行储蓄会地下室的小仓库里
墙面及屋顶都有精美浮雕
建筑构图庄严稳重,布局简洁规整
有种仿古希腊建筑的风格
原花旗银行大楼⬆️
又是一座灰色的宏伟大楼
金色的大门
上方嵌有雕工精美的券心石
高大的巨型方窗,矗立的巨柱
顶层正中为高大的盾徽
上面刻有花旗银行的标志
有意思的是
与天津解放北路的这一座大楼
有着完全一样的外立面
原中南银行大楼⬆️
南洋华侨创办的银行
与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
一起被称为“北四行”
这些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中流砥柱
高大的建筑让道路显得更为狭窄
需要仰望的建筑
让路人很难看到全貌
原华俄道胜银行⬆️
现为中国人民银行
棕红色穹顶 黄色面砖
沿街立面是一排跳跃的山花
这是一座具有浓郁俄罗斯风格的古典主义建筑
大量精美木饰保存完好
著名的国宝“毛公鼎”就抵押在华俄道胜银行
上世纪初,著名的“毛公鼎”辗转由端方收藏
后被其遗孀以3万两白银
抵押到华俄道胜银行
20年代初俄华胜道银行歇业整理
又将毛公鼎转押给北京大陆银行
如今,毛公鼎收藏在台北故宫
这一段颠沛半世纪的故事
一言两语难以言尽
原朝鲜银行⬆️
一座鲜艳的橘红色建筑
这就是著名的原朝鲜银行大楼
实际上是一家日资银行
二战前朝鲜银行是日本统治下的朝鲜的中央银行
建筑的细节处
精致协调,简洁明快
历经近百年风雨内部已陈旧不堪
原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这是近代中国在天津关闭最晚的一家银行
总部设于巴黎
红砖墙面点缀各种图案装饰
细节也各种精美
让人一时不知该望向何处
前几年经过修整
消失多年的角楼按原始风貌恢复
原英商仁记洋行⬆️
在解放北路的老建筑中,显得比较特别
它并非单独的建筑,而是有三座现存建筑组成
分别是解放北路125号 129号和131号
其中,解放北路125号身处一个大院内
整体偏向现代风格,简约大气
其他俩栋紧紧相连的建筑
看上去有种重叠错落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座建筑一层
大尺度雨棚十分显眼
为建筑增添神来之笔
原北洋保商银行旧址⬆️
前身始建于1908年,沙德利工程司设计
曾被一家照相馆、日商武斋洋行和比商华比银行共同使用
1910年中国首家华人独资的私人银行
北洋保商银行在此建筑办公
此行对维持当时天津的华洋商务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建筑风格简约又不失精致
2009年该建筑因年久失修
除外墙保留原貌外全部落地重建
解放北路10号 原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由中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于1919年联合创办
原名新华储蓄银行
1931年改组后更名为新华信托储蓄银行
所有的中资银行每天下午四点
均要到该行来进行汇总结账,沟通情况
它可谓是天津中资银行的大本营
整个建筑造型庄重挺拔
强调竖向构图,整体感很强
是二十世纪诞生的现代建筑的典型代表
解放北路2号,原裕中饭店⬆️
建筑建成于1922年
原名“帝国饭店”
天津最早的外资酒店
也是当时最高档的饭店之一
这座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酒店式建筑
自建成起就成为途经天津各界名流寓居歇脚
社会团体聚会集议的首选场所之一
胡适就曾两次入住裕中饭店
并与好友共进晚餐
原法国工部局⬆️
随法租界的出现而建立的
专门负责维护法租界统治安全的警察机构
工部局下设保安处、警察 队(巡捕房)、稽查室
手枪队、消防队、卫生队、拘留所等部门
该楼建于1927年
三段式的古典构图
看上去简洁又不失特色
走过铁质大门后,是长长的过街楼
里面别有洞天
门上方的圆形花窗、精致的铁艺楼梯扶手
独具匠心,甚是华丽
在哈尔滨道一侧则有一组楼梯
显露出内部结构颇具特色
法国俱乐部⬆️
法国俱乐部是由天津法租界公议局出资
建设的在津法国侨民的娱乐场所
当时法国商会也在此驻扎
因此这里也是法国商人聚会的场所
该建筑曾为天津青年宫
现为中国金融博物馆
金色极具艺术气息的镂空大门
建于临街转角处
八角形大厅气势十足
屋顶中央的彩色玻璃窗又十分华丽
整个建筑给人浪漫的现代感
大清邮政津局旧址⬆️
天津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
中国第一个邮政代办机构
第一部邮政规章、第一条邮路
第一张邮政资费表、第一套邮票等
都诞生在这里
而现在这些“第一”都陈列在天津邮政博物馆里
整个建筑带有中西文化交汇的特点
既有罗马券柱式
又有中国传统青砖外墙
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从肩扛骡马到火车飞机
这里见证了中国近代百年邮政的沧桑变幻
中法工商银行大楼⬆️
这幢华丽的古罗马式转角建筑
曾是解放北路气势最恢宏的
同样是一处街角的位置
从结构到装饰
几乎处处精美
高台阶入口处
10根华丽的科林斯柱高至二层窗楣
支撑起宽阔高大的转角前廊
科林斯柱巧夺天工
柱身打磨细致
柱头上的花纹华丽无比多达五层
每层各有不同,雕刻细致
好似浪花翻滚
冰冷坚硬的材料表现了出柔和细腻的质感
强烈对比手法的使用,让建筑立面非常生动
中国银行图片摄影:枉言
原汇丰银行大楼⬆️
汇丰银行是天津开埠后
外国在天津开设最早的一家金融机构
也是当时天津最大的一家银行
原汇丰银行大楼更是解放北路上最值得一提的建筑
现为中国银行
庄重典雅的气质让它十分醒目
采用了上世纪20年代新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人字山墙,柱廊凸出
两侧耸立着12根巨大的爱奥尼可石柱
上置三角形山花、华丽券顶
用黄铜包镶的正门金碧辉煌
内堂宽阔舒展,富丽堂皇
屋顶井字梁结构的屋顶
透空部分镶嵌钢丝网彩色玻璃
采光良好,色彩斑斓
还有一部外观保存完好的老电梯
矮矮的柜台,彩色的玻璃
让人想到《哈利·波特》里精美别致的古灵阁
造型精美,气韵沉静
无言地见证着百年的人世风涛
天津解放桥又称万国桥⬆️
建于1927年
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
是目前海河跨桥中仅剩的三座可开启的桥之一
因当时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
日、意、奥、比等9国租界
故得此名
此桥位于法租界入口处
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
所以当时天津民众称它为法国桥
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
并沿用至今
80年代左右的解放桥⬆️图片来自网络
可惜是至今也不能确定大桥的设计者到底是谁
“万国桥”修建之初
原定工程费用以100万两白银为限
开工以后,造价大为提高
最终花费共计190万两白银
成为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梁
好在性能良好至今通车无阻
也不枉昂贵之名
“万国桥下过大船”
曾经是海河上一道景观
行走在这条街上
建筑、房屋、树木
都在讲述这座城的情感
历史和所有你恰好想知道的细节
从“中街”到“解放北路”
它们用烟火与市井
风骨与情怀
丈量过去与现实的距离
雕琢城市与人的生活记忆
最终成为城市的记忆与往昔
五大道不是一条道所用图片均有版权
—THE END—
Hash:169bd980373755c2d7778a1e804f4f551ffb963c
声明:此文由 五大道不是一条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