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营造丨中国古建筑大家族中的-无梁殿
我国古代建筑发展至明代,砖的生产工艺的提升和产能的增长,砖结构建筑大为兴盛。无梁殿是我国砖石建筑的杰作。它不用寸木只钉,无梁无柱,为券洞歇山样式,全部用青砖石垒砌而成的建筑,具有防火、防震的功能。无梁殿的建筑形式流行于明代,由于采用传统砖石砌筑营造之法,坚固耐用虽然历经年代久远饱经时代沧桑它们却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
1北京天坛斋宫 2南京灵谷寺 3苏州市开元寺无梁殿 4太原永祚寺明代无梁殿 5山西永济万固寺 6五台山显通寺无梁殿 7北京香山旭华之阁无梁殿 8北京颐和园智慧海无量佛殿 9北京皇史宬无量殿10安徽琅琊山无梁殿 (以上10个是国内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5开间以上的无梁殿)
北京天坛斋宫
无梁殿是中国古建筑中砖砌拱券结构的殿宇。
北京天坛斋宫无量殿,位于天坛西坛门内,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双重围墙,内墙四周有廊167间,是卫士们避风雨处,正殿为五间无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筑之一。顶部用蓝色琉璃瓦覆盖,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称尊。殿前露台上设有时辰碑亭和斋戒铜人亭,铜人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手持一刻有“斋戒”二字的铜牌,相传是仿唐朝宰相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谏著称)。正殿后是五间寝宫,为皇帝祭祀前斋戒的地方。
北京天坛斋宫是皇帝进行斋戒的场所,在之前的皇室的各种祭祈建筑中,都建有斋宫,现存最完整的斋宫建筑是北京天坛的斋宫。斋宫在天坛圜丘坛成贞门外西北,坐西朝东,平面为方形。宫墙两层,外层叫砖城,周长为66.07米;内层宫墙叫紫墙,周长为41.33米。围墙正东有宫门2道,左右各有1座角门,角门前面又各有1座汉白玉石桥。紫墙四周有167间回廊环绕,是守卫宫墙的八旗兵丁遮避风雨霜雪的地方。回廊上画有1300多幅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等彩画。回廊外面有深池环绕,整个斋宫层层设防。
石桥前面南北各有朝房5间,是侍卫和禁军兵将的临时住房。进二道宫门,迎面就是斋宫的五间正殿。殿座全是汉白玉石基和石柱。无量殿建筑外形结构和正式宫殿一样,重檐垂脊,吻兽俱全。但殿顶成拱券形,不露栋梁榱桷痕迹,故名无梁殿,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筑。
灵谷寺无梁殿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钟山风景名胜区灵谷公园内,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砖砌拱券结构殿宇,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原为灵谷寺内供奉无量寿佛的无量殿,因整座建筑采用砖砌拱券结构、不设木梁,故又称“无梁殿”,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形制高大,全用砖砌,不用寸钉片木,故又称无梁殿。1931年(民国21年),国民政府将无梁殿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命名为“正气堂”,无梁殿现被辟为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
开元寺无梁殿是江苏省现存五座无梁殿中建造最迟、制作最精的一座。殿坐北朝南,两层楼阁式,面阔七间,宽20.9米,进深11.2米,通高约19米。歇山顶及腰檐敷绿间黄琉璃筒瓦,与清水砖外墙面相映成趣。正面上下各有半圆砖倚柱6根,下置雕花须弥座,转角用垂莲柱。
正面正中开拱门三个,左右各置拱形窗,在上层相对位置开拱形窗5个,明间是明窗,其余是假窗。柱间有刻南无阿弥陀佛的华版及大小枋子。明间檐下是砖制斜拱,上泵副檐。绕有雕刻的平座栏杆,图案十分典雅,而且雕工精细,宛如一件杰出的工艺品。
苏州市开元寺无梁殿殿内上下层各分为三大间,用纵横砖砌卷筒结构,置扶梯于左面侧墙内。原先楼上藏经,楼下供佛。二层明间采用斗拱承托八角形的砖制藻井的穹窿结构,四壁镶嵌明代章藻手书《梵纲经》、《华严经》石刻。殿顶及腰檐覆盖绿、黄二色琉璃瓦、与青砖墙面组成和谐的色调。正脊饰以琉璃游龙,戗角雕塑四大天王立像。建筑无不工细精巧,于宏伟庄重中寓玲珑华丽之美,堪称明代建筑精品。这座无梁殿在庄严中显现出玲珑秀丽之姿,充分反映了古老苏州的建筑艺术在明代已达到一个相当完美和谐的境界,故有“结构雄杰冠江南”之誉。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永祚寺明代无梁殿
万历三十五年( 1607 年) 晋藩第十一代王———晋穆王朱敏淳觉得永明寺规模简陋, 与府城太原( 巡抚衙门所在地) 的地位不堪相称, 就下书五台山显通寺, 邀请该寺主持, 当时在全国颇有名气的建筑高僧妙峰法师( 又称福登和尚) 来太原主持扩建“大塔寺殿宇”。妙峰是明代后期着名的高僧。万历皇帝的生母, 笃信佛教的慈圣宣文李太后曾拜他为师, 皈依其门下。福登接到晋穆王邀请后, 便来到太原, 当他看到永明寺的文峰塔微向西北倾斜时, 就向晋王建议, 在扩建殿宇的同时, 另建一新塔, 其址位于旧塔之左, 与中轴呈 45 度角。晋王采纳了福登和尚的建议, 并在慈圣皇太后出资佐助下, 用了四年时间, 即万历三十六年春至四十年九月( 1608~1612年) 新建了寺院的三座大殿:大雄宝殿、三圣阁、两厢方丈小院和东西配殿, 以及位于旧塔西北方的新塔,形成了“双塔对峙, 楼阁巍然”的格局。
塔下寺区,平面布局为四个院落,依中轴线由北向南分列前院、花园院、后院和东侧的碑廊院。明代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阁、禅堂、客堂等,均为仿木结构砖雕建筑, 形体宏丽,工艺精湛。
永祚寺无梁殿图片来源网友遗产君
太原永祚寺各殿全部以青砖砌成, 造型和结构, 为明代中叶以后新兴之样式。每间外面为一券, 而内部中三间则为纵向三间一券, 一气呵成, 即内部三间为一纵列之大券筒, 俗称枕头券。中轴线上各殿之立面平行, 里面所见, 三小券与大券正角相交。全部殿宇不用一木, 西梢间依进深砖砌成单孔券洞式结构,正由于此, 这种殿宇, 被称作无梁殿。所谓“无梁建筑”, 顾名思义就是不用木质的梁、檩、枋, 而纯用青砖或石料砍磨后砌筑成穹窿顶形式。这种发券的砖结构建筑, 虽然早在千百年前就运用在陵墓和砖塔建筑上, 但是却一直没有运用在宫殿和寺宇之中。直到 14 世纪才运用到寺观殿堂中来。于是, 这种无需木材的砖砌建筑技术, 便成为明代殿堂建筑中新出现的营造特征, 打上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印记, 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它是我国明代的建筑匠师们, 继承和发展前代建筑技艺而自成一格的技术结晶, 它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山西永济万固寺
万固寺一层前廊
二层部分
二层殿内顶部
二层殿内
山西运城永济地区的万固寺位于山西永济县城西南 13 公里中条山腰。始建于唐代大中八年( 854 年) ; 宋代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 年) 地震毁坏后重建。寺依山建造, 层层错落, 逐级而高。寺内有山门、大雄宝殿、药师洞、禅院僧舍、塔院及塔后的无量殿。无量殿因殿内没有木质梁架结构, 俗称“无梁殿”。
万固寺无量殿因殿内没有木质梁架结构, 俗称“无梁殿”。该殿面宽五间, 高二层, 内供无量寿佛。坐东向西, 上下两层纯砖结构。殿宇中部并列三眼窑洞。下层南北长 28.6 米,高 3.7 米。檐口皆有仿木作柱、额、斗拱、椽、飞等砖雕。上层宽三间, 形制与下层大体相同, 尺度稍小。殿两侧设八字形影壁, 壁上为砖质二龙戏珠浮雕图案,雕工精湛。无论殿内还是殿外, 均为青砖砍磨后砌造而成, 精致的花卉图案和斗拱藻井颇引人注目,刀功利落, 简洁庄重。不失为明代砖雕艺术珍品。
五台山显通寺无梁殿
显通寺位于五台山内台怀镇北侧。寺内的七处九会殿, 是明代万历三十四年( 1606 年) 时, 神宗命妙峰禅师用磨砖券成的一座华严道场。寺宇规模宏大, 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寺之历史甚古, 东汉永平年间( 58~75 年) 始建, 原名大孚灵鹫寺。后魏孝文帝再建, 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 名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后赐额“大显通寺”。后来扩建修葺, 形成今日规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宇面积 8万平方米, 各种建筑 400 余间, 中轴线殿宇 7 座, 由南至北依次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这些殿宇皆造型略异, 各具特色,保存完好。中轴线上的第四座殿堂为纯砖结构的无量殿, 面宽七间, 进深四间, 总高 20.3 米, 重檐歇山顶, 因殿内供大光明无量寿佛( 即毗卢佛) 大铜像, 取佛法无量之意, 称为“无量殿”。
因为建筑全部用青砖垒砌雕刻, 没有木质梁柱构件, 俗称“无梁殿”。正面每层前面七个券拱洞门, 檐下用砖雕刻成斗拱、椽、飞等构件。中部三间为枕头券, 两边厢为横向竖券,左右山墙为拱脚, 各间之间用券拱式门洞联络, 顶部为穹隆顶。上部藻井, 镂刻富丽。无量殿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雕刻精湛, 为五台山明代砖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不仅反映了明代建筑的发展状况, 也反映了明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北京香山旭华之阁无梁殿
旭华之阁位于北京香山南麓,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也就是1762年。原为“宝相寺”主殿,如今寺院其他建筑已无存,仅剩此一阁。旭华之阁为无梁殿结构,其檐下嵌有石刻横额,上书“旭华之阁”,为乾隆皇帝御笔。
北京香山旭华之阁后原建有香林室、园庙、方庙、牌坊等诸多建筑,现均已不存,只有旭华之阁保存尚好并经重修。旭华之阁及松堂于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文保单位。
北京颐和园智慧海无量佛殿
北京颐和园智慧海无量佛殿,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
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视觉上更具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北京颐和园智慧海无量佛殿,“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北京皇史宬无量殿
皇史宬(cheng)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 。
北京皇史宬是一座庑殿式建筑,屋顶盖以黄琉璃瓦,吻兽相向,是最高等级宫殿建筑。殿前正前方高悬“皇史宬”匾额。正殿座北朝南,通体基本上可以称为石屋。
皇史宬(cheng)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皇史宬始建于明嘉靖13年(1534年)7月,建成于明嘉靖15年7月。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全为整石雕砌,殿内大厅无梁无柱,南北墙厚分别为6米,东西墙后分别为3米。地面筑有1.42米高的石台,其上排列150余个外包铜皮雕龙的樟木柜,叫“金柜”。整个建筑与装具设计完美,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华贵耐用,即能防火、防潮、防虫、防霉,且冬暖夏凉,温度相对稳定,极宜保存档案文献。是明清两代皇室保存其皇家史册的档案馆。“宬”的是指古代用于藏书的屋子。
安徽琅琊山无梁殿
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的琅琊山“无梁殿”,正名叫玉皇殿,是供奉玉皇大帝的道教建筑遗存。在琅琊寺院外东北山坡上。清光绪版《滁州志》载:“不知何年创建,梁柱皆以砖石为之,规制巍然,为诸殿之冠。据民国十七年年间版的《琅琊山志》载:“俗云东晋琅邪王驻跸于此所建筑,究竟不知何时建造。
该殿高三丈二尺,深二丈四尺,灰砖拱形垒成。殿脊两端向上翻卷,四角为四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正门有五个拱型券门,门额有砖刻浮雕的龙、凤、狮图案,外有走廊。尽管目前现存建筑年代不详,但基本可以断定是琅琊山最古老的建筑,背靠大山,殿门正南,它无一木梁,全系砖石券顶结构,殿式极古,青石门槛极高,内有石柱数根,西方建筑特征明显,中西合璧。故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著称。
安徽琅琊山无梁殿殿内原有玉皇大帝铜像一尊,高八尺,另有古钟一具。据民国十七年《琅琊山志》载:“闻系东晋遗物”。铜像和钟毁于太平军来滁时期。清末寺僧达修重塑玉皇大帝坐像一尊,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82年,琅琊山管理处重塑。殿前原有一座石雕的大香炉,一面雕两匹骏马在潮水上飞奔,雕镂极细,神骏无比,可惜已毁,仅存石基。
以上只拿5开间以上无梁殿作为样式特点介绍,江苏句容无梁殿和无锡保安寺无梁殿等小尺度或是3开间无梁殿国内不同地区还有一些少量现存,本文就不一一介绍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主体图片原创),中式营造整理编写文案。
丨中丨式丨营丨造丨
传承传统文化精神
注:本文由中式营造(ID:Chinese-Construction)整理编写,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其他平台转载需后台留言授权。
Hash:f6102b1463329662e7a668cb9512803aababbaf1
声明:此文由 中式营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