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冰窖!

现下虽然已经过了立秋,但是离真正的“秋天”还很远,天气依然很炎热。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总会想起老北京的传统冷食,比如冰镇酸梅汤、冰镇果子干儿、冰镇银耳莲子羹、冰镇西瓜、冰冻海棠等等。那么在没有冰箱的时代,冰镇这些冷食的冰从哪里来呢?那就不得不说说老北京的冰窖了。

冰窖是古时候人们储冰的窖穴。那时候没有冰箱,也没有空调,北京的夏天又比较难熬,特别是皇家,民间老百姓还好说,家无常理,天热可以光着膀子、摇着蒲扇,皇帝、皇后、皇子嫔妃们怎么办,天儿再热也不能光着膀子跟皇宫里溜达吧?宽袍大袖老得穿着。只能靠一些冷食来给自己降温,屋里放冰块来给室内降温。因此,冰,就成了制作冷食和降温的主要“工具”,自然也就用到了冰窖。冬天在河里凿取大量的冰块,存在冰窖里,到了夏天取出来使用。

老北京的冰窖分为两种,一为官办冰窖,一为民办冰窖。据统计,当年北京城的冰窖得有数十座(两种加在一起)。官办冰窖比较讲究,多为砖石砌筑的拱形地下建筑,相当于“地下室”;民办冰窖因为要考虑造价问题,所以要简陋得多,几乎都是挖掘的土坑用以贮冰,相当于自家“地窨子”。而官办冰窖又分两种,一种是为皇宫服务的御用冰窖,另一种是为官衙或王府服务的吏用冰窖。

随着社会的发展,冰箱、冷库、制冷设备、制冰设备十分普遍,冰窖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所以老北京的大部分冰窖早已废弃。如今民办冰窖已无处可寻了,官办的吏用冰窖也多无可考,或许还有一些留存的遗址,不过也都不在存冰。知名度较高的是北京城内保留的三处御用冰窖,一处在故宫里,称为内窖;一处在北海公园东门陟山门街雪池胡同,叫雪池冰窖;还有一处在地安门附近的恭俭胡同五巷五号,叫做恭俭冰窖

皇家的御用冰窖级别是最高的,不但建筑讲究,而且有专人管理。据《大清会典》记载,清廷在京城共分四处设冰窖十八座,其中就包括刚才提到的那三座。御用冰窖由工部都水司掌管,统称“官窖”,特供宫廷和一些高级官员的府邸。民办冰窖则大部分用于商业,有钱人家在夏天可以去买冰,供自家使用。一些商家也会购冰,用以制作各种冰镇小吃和饮料。

据记载,当年从紫禁城里的御河取冰,多存于内窖;北海太液池取冰则存于恭俭冰窖和雪池冰窖。内窖位于紫荆城内,皇家夏季用冰最是方便,位置在故宫慈宁宫附近,只要您找到慈宁宫,就能看到冰窖。

内窖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4座,呈南北走向,为半地下拱券式窑洞建筑。如今已被改造为故宫冰窖餐厅,能同时容纳三百人就餐,好像除了供应一些宫廷糕点之外,也卖咖啡、蛋糕之类的现代化饮食。

雪池冰窖规模比内窖大,地处皇家禁苑北海附近,皇宫夏季用冰时也很方便。雪池冰窖建于明代,重修于清康熙年间。名字出自《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取“雪窖冰天”之意,是冰窖的雅称。

为地下建筑,地面上只露出1米来高的四壁,无窗,窖顶是人字形的起脊双坡,覆盖琉璃筒瓦,内部为拱形,很像一个地下城门洞子,冰窖的墙体和拱券全部用砖砌筑而成,白灰勾缝,非常坚固。内部空间长25米,宽10米,高10米,窖门有1米多厚,密封隔热性能非常好;共有冰窖六座,每座可存冰2500立方米左右,六座冰窖总容量达到15000立方米。

恭俭冰窖的建筑时间与规模,大致与雪池冰窖相同,因位于恭俭胡同而得名。其实恭俭胡同原名叫内官监胡同,因为这里是明代内官监衙门所在地。内官监衙门负责管理宫廷米粮库、营造库、冰窖等十多个部门。

所以恭俭冰窖最初应该叫内官监冰窖才对。恭俭胡同之名,是民国以后才有。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了皇家冰窖小院,经营着很多老北京风味菜肴和小吃,非常有特色,是隐藏在胡同深处的老北京味道。

Hash:6ba4a45d80171d9947865f0ee582d8449333be76

声明:此文由 老北京四九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