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流韵|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比利时公使馆旧址

这里,本是天子脚下的治国重地,规划中央院署、坐拥五府六部;这里,也是大运河依托旧京水系,调运漕粮的江米巷……近代史的车轮滚滚驱前,大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东西列强全面的冲击,洞开了千年古国的国门。

这里,是“城下之盟”造就的“城中城”、“国中国”;这里,影响国史兴衰,促成“西风东渐”,是中华民族历经霜雨洗淬、迎来社会开化、实现制度变革、步向自强新生的必经阵痛。

这里,就是令人唏嘘神往的东交民巷。当四季的暖阳抚慰鳞次栉比、千姿百态的多元建筑景观时,一瞬光影交织,氛围静谧凝重;移步换景,一幢幢异域风情历史文化遗产,仿佛在向过往路人,倾力演绎这里的史构钩沉和百年沧桑 ……

比利时公使馆旧址

旧址位于东城东华门街道崇文门西大街9号,是二十世纪初,东交民巷使馆区受“义和团运动”冲击后,比利时重新择址扩建的公使馆。2001年,其被纳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整体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0年11月,俄国与清政府签署《中俄北京条约》,并于次年在东交民巷设立公使馆,此后,包括比利时在内的东西方列强,都以“利益均沾”为由,陆续效仿建馆。参考《北京近代建筑史》,最早的比使馆, 始设于1866年,原址不在东交民巷,而在其东口之外,择崇文门大街路东划地而治。参考《清史稿·邦交七》,同治九年(1870)农历六月,比国复向清政府递呈国书,为其使臣提请常驻京城之权限,遂被获准;此时赴任的比国公使,系1865年签署 《中比通商条约》的外交官 金德俄固斯德(Auguste T’Kint de Roodenbeke)。

1900年6月,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参考英国记者 伯特伦·辛博森(Bertram Lenox Simpson,笔名Weale, B. L. Putnam )结合自己目击撰写的《庚子使馆被围记(indiscreet letters from Peking)》,当时的英国公使馆,委身在各使馆合围之中,占据防御上的利势(集中面西防守、其它方向无需着重顾望),是为相对安全场所。“英使馆之南及西方之半为美、俄使馆所遮蔽,其东则为法、德、奥、日本、肃王府所遮蔽。唯其余两方无蔽, 但西方为上驷院,乃一大草地,只有五六幢黄顶之房,若自此方来攻,极易以枪弹扫之,故难施攻。北方则为翰林院,乃不至于毁者(史实仍被拳民焚毁) ,故亦无虑其自此来攻。”因此,起先遭受痛击者,基本都是身处防线边缘的别国使馆,特别是当时偏离东交民巷、绝对孤立的比使馆。其特命全权公使 姚士登(Maurice Joostens)又曾属兵配合德方,射杀众多的义和团民,此举也极大激发了中国爱国军民维护国权之愤。这些因素,导致比使馆迅速成为众矢之的、是最早被焚毁的敌外势力建筑之一:“意大利使馆方失火,其防线自然废弃,予等之仇敌用火炬抛进, 以致比利时、奥大利、荷兰及意大利四使馆均已被焚。”

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与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比国趁机瓜分地界,迁址台基厂南口路东,重建公使馆,并将此期建筑打造为融合西方古典元素的北欧风格。新建馆署相较早期的占地面积,有了大幅度增扩,至少坐持24亩之规模,系圈占晚清 体仁阁大学士徐桐之故宅(徐桐系户部尚书徐泽醇之子、同治皇帝帝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自缢殉国),及吞并柴火栏、水獭胡同的民房而起建的;这片选址,北邻法属圣弥厄尔天主堂,南抵内城南垣,东近原美国花旗银行(早期行址)。

使馆的规划设计者、具体建造情况等,迄今仍匮乏原始档案梳理。社会机构公开的少量使馆复建影像指出,其兴工大约是在 1901至 1906年期间。如拍摄信息准确,其首批进驻人员,可以推测为全权公使 姚士登统领的班底,此后由 贾尔牒(E.de Cartier de Marchienne)、 柯霓雅(Baron A.Grenier)等人续任。

至1949年,使馆旧门牌登记是内城第七区东交民巷三十六号(1949年9月,北平市政府将原内一、内二、内三、内五、内六、内七区分别改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区;1950年5月,市政府又将内城七个区归并调整为五个区,东交民巷地区遂改隶属第五区);当时也仍旧保留着驻华领事 马蓝格(R.F. Malengean)的在住信息。1950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军管会为维护国家主权,决定收回外国兵营地产,并征用各国占地兵营及其它建筑。馆署在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国土上,持续根植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继而落幕。

上世纪50-60年代,旧址由外交部接手,也曾充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缅甸联邦共和国等驻华大使馆的临时周转房舍。后又改为代号14的国宾馆,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主管。现为 国管局紫金服务中心办公、经营所在。

全院原始建筑,以纵轴北端的 主楼最引人瞩目;东西两侧, 各自分布两座独立官邸,每侧者均呈南、北平行座落。五座建筑环绕中央庭院,呈现三面围合姿态,既在规划上追求左右列序的呼应,就具体分布点位,又不刻意强调两侧的完全对称。

主楼受北墙走势影响,坐东北朝西南,通高超过17米,东西长约42米,南北宽约20米,平面基本呈横矩形;无论是在强调入口,或设置外廊、露台,或择局部体量作较小程度的凹凸处理,所有布设均严格追求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全楼(含阁楼)为地上三层,带一层地下室;主体面阔十一间,进深大致五间;外立面为砖石结构,内部则以砖木结构为主。

其立面,纵向三段划分:底部为墩台状、四面带收分的 基座,由五层巨大的灰色花岗岩块堆砌而成,最上层作周缘凸出的阶檐;地下室择一部分对称房间,辟出矩形地笼窗来采光,居中以石材直棂作纵向分割,冲外配置铁艺窗栅。中部即两层楼身,立面采用 暖红色实心清水砖为建材,按 英式砌法,采一皮顺、一皮丁间隔排砌,等比白灰砂浆勾缝;上、下层间,以一道细条状的素面石材,横贯墙身作腰线;二层偏上端,再施加两道同样的平行线脚(居间间隔五皮墙砖),其上又以多层石材勒檐,叠加出西格玛曲线状檐口,以此来承托、接合屋面。顶部为 阁楼层,屋面呈现为不同位置双坡式单元的复合形态, 各个坡面呈现较大坡度;最大特征体现在,南、北屋面居中和两端(前后各3组),又两侧屋面偏后一半的位置(各1组),全都对称性屹立着高大的 “乌鸦-阶梯式”山墙,特别是侧面分别1组,与北立面两端各1组,在建筑西北、东北转角处呈直角交接,又将南、北中央各1组、屋侧各1组者,设计得略高,对称阶台呈7级,余四隅者略低,为6级——这样合共8组砖砌山墙,在立面后方仍为双坡屋面构造,它们作为侧出式山墙,与横布的主屋面纵横交接,再追加玲珑的红色 老虎窗碎布其间,以综合的手法,追求宏观对称平衡,又优容屋面按坐向之纵深去侧重变化,其构造形态张扬富丽、高低错落,但不失主次有序、稳中求变,仿如在名为建筑的“曲谱”上,创作出古典乐章般优美的韵律。关注这些山墙的装饰细部,以南立面为例:最居中的1组,底部两端对称,为探出墙面的一对八角型 塔楼,其上半截设计为高耸的盔顶尖塔;按阶台递次攀升,至山墙约一半高度,两端又对称探出一对体态纤细、四楞菱柱状的 尖塔,尖端微微收分;延至山墙顶端,则为单独一座同型菱柱塔;各塔之尖端均采用 球形尖顶饰。山面下端居中,辟一道窗楣发券十分平缓的矩窗;窗套两侧及上方,镶嵌三块青色的、呈“品”字布局的 石饰板,偏上的一块为十字形,浮雕 比国小号国徽构图,雄壮的比利时狮以盾徽为底衬,上端刻画华美的王冠,舒展的斗篷、象征皇室权位与正义的节杖,各种元素一应俱全;偏下的左右两块为横矩形,浮雕仿如四片蝶翼形的涡卷花卉;八角型塔楼基底,朝居间水平横布着一组窗下挑台,宝瓶栏杆装饰,间中点缀11块透雕栏板,同样饰以蝶翼形涡卷花卉;阶梯式山墙的每级阶檐,均以外覆式线脚压顶,底端又全都横布石条线、贯通山墙壁面。观左右两端各1组山墙,元素做出调整,将八角塔楼替换,直接对应五座菱柱塔,不作挑台,并将三块饰版统一为十字形国徽浮雕,又择饰版两侧、对称悬挂蝶型涡卷花卉主题的铜饰(外观涂白),余下立面元素基本趋同。观屋面两侧的2组山墙,趋同南立面两端的2组。北立面3组山墙,对称趋同南立面对应位置,只是将所有饰版改为素面。参考历史照片,主楼屋面原本覆挂斜铺的 方形石片,外观应保留石材本色,也添建着不少 烟囱体;如今这些特征已不复往昔,改置亮红色的 波形彩钢板,烟囱则悉数拆弃。

在横向上,采五段划分:中央三开间,上方对应阶梯式山墙,择南立面主入口,整体作朝前凸出一间深度的处理;依次,朝两侧各展开两开间,房间跨度紧凑;再次,又各自延伸两开间,上方亦对应阶梯式山墙,跨度明显转向宽绰。中央部分在首层最居中一间,辟出内凹式的 木构门斗、以便进出;侧间砖墙封护,于前檐立面和侧立面,皆辟宽大的长窗。 入口外围,朝前接建着三连券的外廊,通体花岗岩材质,以两排、各四根大方立柱统一划分三个开间。居中一券下方,延伸出主入口的踏垛,侧面各一道发券下方,向两边延伸出低缓的 墁坡道,构成侧入路径。观察向两端分布的各段体量,在首层前部,借助基座分别设置了 横向露台,与中央外廊侧身的券门连通;两端尽头,又采相同形制,接建出 各一组对称的、开徜式的连券侧廊,均面阔四间、进深一间、采取纵向布置,其地面与前檐露台持平,联合成曲尺形,均以最靠南凸出的一间作为转角衔接,余三间笔直翼附在建筑侧立面(均于北数第二间,向地平伸出踏垛)。一对侧廊结构,只占据主楼进深尺度的前一半,后一半,则比对侧立面阶梯式山墙正下方,依照二层建设高度,对称接出 一对配房实体,均面阔两小间、进深一小间。各组外廊的顶部是平整的,都环绕宝瓶栏杆装饰的女儿墙,兼作正面、侧面二层之落地阳台;前檐露台,东北、西北角配房的顶部装修趋同。

从整体看,建筑墙角通层以块状隅石修边,多采用 吉伯斯框缘的形式;门窗框套、八角型塔楼外楞、阶梯山墙外缘等,趋同。各组立面通层的门窗设计,风貌、用材、规格趋于一致:及窗,则窗楣为平缓的弧形券, 窗套轮廓呈宽大的纵矩形,内部以石材作十字窗棂, 横楣、直棂垂直相交处大多统一在偏上三分之一。除建筑侧立面在二层局部设计了一些盲窗,其余均现状添置玻璃,历史照片则显示窗内 安装百叶、用以挡风。观瞻细部,窗楣发券均为上、下两层,上层一道跨度较大,契合窗宽,为追求华丽效果,券身以一块整砖、取正面朝外立砌,邻侧取两块、都选用端面朝外,按斗砌法上、下垂直叠放——以此方式相间组合来铺砌,灰缝由此形成规律连续的“H”形,以求视觉体验上的细微变化;因直棂将窗体均分,下层又等分呼应着两个小发券,砖块均采用端面斗砌,形成分体过渡的观感;窗楣发券两端都有仿照窗耳之石材,沿着上窗框、横楣、窗台三处水平延长,均布置横贯墙体的平行石嵌条,以加大对层次的修饰感。及门,形制亦相同,只是将中央直棂的下三分之二,连同底边框剔除,以便释放空间来出入(区别十字窗的“田”字构图,形成近似日文的“円”字构图)。它们在上下、左右方向上的布局平齐对称,不乏灵活多样的细部表现,又力求彰显主楼宏观层面的严谨与规整。

四座官邸,均为带有 比利时乡村别墅风貌的独立楼宇,通高约12-18米不等。其建筑平面不甚规则、体量大小不一、朝向不同、外接构造互有差别,但均以砖木结构为主,统一采用大理岩之毛面碎岩块来磊建基座,以暖红色实心清水砖来砌造立面;主体多为地上二层,带一层阁楼,坡度陡峭的复折式屋面、覆盖红色波形彩钢板,并且设有地下室;立面择局部特征而因地制宜,多采用不同手法的修饰石材。

这些建筑,足以一争东交、西交民巷欧风建筑遗产 最美桂冠之候选。通体红墙、白石勒边,坡面陡峭、山面临街,立面瘦长、进深充足,“乌鸦-阶梯式”山墙紧凑衔接,强调凸窗一般的楼阁,辅以尖塔饰,又沿袭以荷兰北部为代表的尼德兰部分地区,素有安装百叶窗挡风之传统——既追求构造对称和层次韵律,又不讳局部多样化的奔放自如,装饰细部纷繁、兼顾有序,形成大气雅逸的表征,又营造了复杂的高大体量和轮廓。综合起来,全都是北欧尼德兰地区商业城市传统建筑风格之典型元素,既带有 尼德兰古典建筑手法,也统一张扬着 弗拉芒民族特有的建筑风格——正是在这处万国舞台昭展异邦之美、炫示民族自信的经典实例。

2017年,旧址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帮助下,实施了系统性的修缮,恢复了全院西北、东北——两处带有阶梯山墙门头的使馆大门,也将陡峭双坡屋面、阶梯山墙装饰的正南门房一体重新。此外,四至院墙经过修补、增加了整体的围合度,为区别构造之新旧,也整饬了北界中段约50米的一通老墙。经过历次保养,在相关原始构造中,也曾发现带有阴刻 “CEMCL”款识的防火砖样本。

注释1:姚士登(Maurice Joostens,1862-1910),本名按比利时荷语,应译为莫里斯·约斯腾斯,姚士登为其汉名,他出生于比利时王国安德卫普市(Antwerp)贝尔赫姆街区(Berchem),拥有男爵爵位,是近代史上深受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Louis Philippe Marie Victor)信赖的外交家,专职起草国际条约。为便宜比国攫取殖民地利益,他被皇室委派为钦差,以特命全权公使身份进驻中华(1900-1904),同期也是暹罗全权大使(1900-1901),任内同清政府签署了《辛丑和约》;其在华时期的外交生涯,又以成功开辟天津的比利时租界而闻名,且在中西方和议期间策动的外交活动,令欧洲大国开始留意比利时商人与传教士在华的利益需求。晚年时,又兼任驻西班牙特命全权公使(1904-1910),任内签署《阿尔赫西拉斯会议决议书》,为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善后。此外,也促成《比属刚果制诰》签署,为利奥波德二世政权强行开采非洲刚果自由邦领土的橡胶和矿产,引发国际议会调查委员会介入、揭露资本主义丑闻而善后,使自由邦(今刚果民主共和国)于1908至1960年,长期成为比属殖民地。

注释2:“CEMCL”砖款,即开平矿务局缩写(The Chinese Engineering & Mining Company Limited),俗称滦砖。开平矿务局是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也为辅助晚清的军事工业而运营,位于滦州开平,即今唐山开平区。随中国半殖民地化日趋深化,矿务局经营矿权逐渐为外商控制;而在建矿同时,也引进国外先进的制砖机器,开窑烧制各种砖材。《开滦史鉴》记载:“到1900年左右,开平矿务局在唐山矿、林西均建有砖厂,全局共有砖窑17座,年产砖60万块。1912年,开平矿务局与滦州矿务局联合成立开滦矿务总局后,原有唐山、林西两矿砖厂已不能满足矿山和市场的需要,为此,开滦与启新洋灰公司磋商,于1917年达成永租启新洋灰公司马家沟砖窑的合同,在此基础上于1925年扩建了马家沟砖厂。” 由此一定历史阶段,中国本土最早的机制砖,质量上乘、设计美观,广泛营销中外机构,诸如大批量应用在钢铁厂、铁路蒸汽机车燃煤锅炉上的防火砖,铺设市政道路、工程营建的高强度建筑砖等,外国来华兴建、维修公署,乃至承包民用建设,也时常采购。以外商建筑为例,在今东交民巷11号的法商大丰洋行,建筑顶部原女儿墙,也曾装砌这种款识的砖料。

鸣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刘亦师先生指导勘察,国管局紫金服务中心提供部分资料。

来源:东城区文旅局文物科、东城区文物管理所

Hash:9825113aedd2902879a0f0c770df9adf2337ea52

声明:此文由 东城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