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潮商异乡打拼事业有成,以“慈善带传”认捐九家慈善基金
郑展伟到厦门发展已经20多年了,每个月回汕头一次。对他来说,回汕后在风景优美的市区悠闲惬意地散步,四处寻找美味的潮汕美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样的生活小细节,充分说明了他对家乡难以割舍之情。
虽然郑展伟做实业数十载并卓有成就,但记者从他身上看到更多的是淡泊名利和热心慈善事业。他是厦门市慈善总会永久荣誉会长和厦门市广东商会创会人,长期以来,他坚持不懈,通过传承、创新、发展慈善事业,在某种程度上把慈善做到极致,首创了福建慈善新模式,并以此带动了很多人参与公益活动。
人物名片
郑展伟 1972年出生于汕头,汕头市第四建安总公司厦门分公司负责人, 厦门市三广福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三广福慈善基金理事长,厦门市慈善总会永久荣誉会长,厦门市广东商会创会人。厦门市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
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
1994年,刚读书毕业的郑展伟来到厦门。当时,厦门市最高的一栋楼房只有16层。到厦门后没多久,他就开始投身商界,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他执着地认为,趁年轻吃点苦没什么,“胶己骨头才会生肉”,想创业挣钱应靠自己去闯。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面对茫茫商海,创业却是艰辛的。“当时我就遇到了很大的挑战:自己没有金字招牌,创业初期别人不信任。”郑展伟回忆说。
虽然郑展伟不止一次说过,这些年来基本没有遇到过很大的挫折,还是比较顺利的。但从他的言谈中,记者却能感受到在外创业的艰苦——
建筑工地的铁皮屋夏天酷热,郑展伟在二楼办公,为照顾工人的感受,他从不装空调。平时与工人融洽相处,把班组长当成朋友,经常请他们吃饭;15元一斤的粗茶,每天都与工人们一起喝。衣服整天都是湿的,每天至少要准备两条毛巾擦汗。由于下工地干活太累了,他戏称以前每隔两三天就要吃一次猪脚,改善伙食增强体力才能缓过来。1999年夏,厦门遇到大台风,郑展伟在工地与工人们一起奋战,合力抓住铁皮屋避免被吹翻。那种场面称得上惊心动魄,否则不但会损失惨重,工人们夜里还没有地方睡觉。
“作为老板,我去开会竞标拿项目时必须穿着打扮整齐;可回到工地了,我便换上很朴素的工作服,与工人打成一片。”郑展伟说,人生阅历和处事经验是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的。
以质量求生存公司发展迅速
厦门特区发展到现在,市区已建起好几百栋高楼、最高达300多米。在这期间,郑展伟的公司承建了100多项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等公民建项目,厦门的总建房(保障性住房)他都参与了,既为特区发展出力,又享受到特区政策红利,他对此感到很幸运。
“有的公司生意走下坡路,就是因为没用心管事。从一开始我就提出从严管理,上世纪90年代已实行指纹打卡,这在当时很少见。我们的胸卡上口号是: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郑展伟说,为了激励员工,他还让他们拥有公司股份,让大家都有参与感,用心做好工程以保证质量。
在近20年来厦门特区飞速发展的推动下,郑展伟的企业也随之发展壮大。虽然其中也经历了一些困难,但在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企业都顺利地渡过难关,不少项目还被部、省、市评为优质工程。公司秉承改革创新的精神发展壮大,目前在广西柳州、江西九江等地均有开发项目。他说,“我是到厦门后才成家的,对这里的感情特别深厚,所以给儿子取名‘鹭源’,就是人生起源于鹭岛的意思。”
只要有人创设慈善基金就认捐20%
搜索郑展伟的个人资料,关于慈善方面的内容有很多。他除了是厦门市政协委员,也是厦门市慈善总会永久荣誉会长、三广福慈善基金创始人。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创立的“慈善带传”模式。
早在2003年加入厦门市慈善总会前,郑展伟就已经从事慈善事业多年,比如做义工、帮助孤寡老人、准备爱心年夜饭等,但从不张扬。他认为,做慈善就是要低调。2010年,朋友建议他在做大企业的同时多做慈善事业。郑展伟试着提出若有人设立慈善基金,他愿意捐赠基金总额的20%,以此来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人做慈善。这想法很快得到响应。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不断有团体、企业、个人在厦门市慈善总会建立冠名慈善基金,先后有南华、勤奋、筑信、虎溪岩寺、欧芭、天赐慈爱、侨爱心、厦门市广东商会、陈琦琪郑明煌等9家慈善基金,捐赠总额目前已超4000万元。这种模式大力推动了厦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在福建省尚属首创,得到了福建省慈善总会和厦门市慈善总会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推广。
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郑展伟作为第一提案人,联合厦门市12位政协委员共同发起《关于推动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提案,在建立社区慈善工作点、借助网络力量推广慈善、慈善救助创新等方面建言献策。希望把服务民生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小领域,更好地提升社会保障的人文温度。
祖孙三代接力回报社会
采访中,郑展伟认为自己能坚持做慈善,是因为有家传的“基因”——早在民国时期,他的祖辈郑培之、郑翼之、郑贞荃就曾出资在上海胶州路397号创办了“笃敬堂”贫儿教养院(今胶州路第二小学),专门招收旅沪贫寒子弟入院。他父亲又将爱心传承了下来,郑展伟从小就听爸爸说做人要“广结善缘”。
郑展伟的父亲郑克群,在做慈善公益事业方面对他一直言传身教。为了更好地帮助山区孩子,三广福还特地捐建了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杭头三广福侨心小学,和三明市宁化县泉上中心学校郑克群教学楼。
正因为这样, 平日郑展伟不仅自己做慈善,还总是带上自己的儿子郑鹭源。言传身教下,郑鹭源也开始关心帮助身边的同伴。常年接受资助的林永标,是郑鹭源曾就读的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学长兼好友。一场意外让林永标失去了双亲,生活一下子陷入了黑暗。郑鹭源和父亲商量决定资助林永标完成学业。后来林永标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天津读大学,父子俩为鼓励他还特意送他上学。2015年,林永标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并赴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研究生。在郑展伟父子的关怀下,林永标不仅发奋努力学习,而且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以感恩的心回馈社会。
在厦门市慈善总会,记者遇上了从2003年开始受资助的杨燕娇,当时她才读小学,现已大学毕业工作了。她从高中起就开始做志愿工作,工作后还加入了义工队伍;另一个受资助的女孩罗怡蕾,读大学期间受资助,现已毕业做了老师,也长期坚持做义工,平时慈善总会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她都抢着干。
“为了建立行善长效机制,2006年,我们祖孙三代人向厦门市慈善总会捐款成立了三广福慈善基金,并把每年3月11日定为基金助学日,近几年经慈善总会定向、长期资助的学生已达29批次、共339名。其中仅2005年,三广福慈善基金经厦门市慈善总会定向资助了100名贫困学子,占当年厦门市总数的一半之多。”郑展伟告诉记者,许多受资助的孩子长大后也加入了慈善队伍,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花絮
做慈善
是一项重要的事业
为善最乐!做慈善是郑展伟目前最重要的一项事业,除了工作以外跟合作伙伴、朋友及家人谈及最多的就是慈善。
祝福汕头
明天会更好!
潮汕企业家传承“慈善基因”,做企业与慈善相辅相承互相成就。作为在外发展的潮汕人,郑展伟衷心祝愿汕头明天会更好!
相关链接
企业简介
“三广福”为一家集实业、基金、地产、投资、文化传播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参加厦门特区建设二十多年来,承建了100多项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等公民建项目,其中不少项目被部、省、市评为优质工程,是厦门市建筑行业知名企业。
来源:汕头日报
Hash:29d8c73b7eced54b595c6b3e497c2ce5b37527bb
声明:此文由 天下潮商传媒集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