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和平 | 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中心

虽然区域面积很小

但却拥有大量旅游资源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我们将通过网上“云游”的方式

带您走进和平区的各个景点

用心和眼睛,领略和平的文化魅力

近代天津风云变幻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

救国救民的共产党人

展开了艰难又壮烈的革命斗争

在如今的和平区

还留有他们奋斗过的痕迹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栋小洋楼

看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革命历史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该房建于1915年,为里巷式结构的二层楼房。1936年3月至1937年2月。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时曾在此居住并办公。2004年,旧址经过修缮和复原,于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内主要包括以照片、资料为主的图片陈列和以场景实物为主的复原陈列两部分,通过丰富的史料,真实再现了那段革命的光辉历程。纪念馆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序厅、惠兴德成衣局旧居复原陈列厅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展厅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

序厅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适应不同地区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先后在全国设立了十几个中央地方局。序厅展厅两侧的照片便是当年中共中央长江局、南京局、南方局的旧址照片。

在序厅中间,你能看到一副中国地图。在地图最上端有一座宝塔,它象征着革命圣地延安,地图下面有代表天津的解放桥和海河,中间中国地图呈现红色区域的就是当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所管辖的范围。

惠兴德成衣局旧居复原陈列厅

惠兴德成衣局是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隆泰里19号开设了一间裁缝部,专门制作中式服装。1936年春天,刘少奇来津后,以南开大学“周教授”的身份居住在惠兴德成衣局楼上,在这里主持北方局的工作。

第一展厅

这一部分主要展现了从1924年中共中央北方局首次建立到1935年间,随着革命形势曲折艰难的发展。

1924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北方局第一次在北京成立。1927年,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影响,北方区委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同年5月,中央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顺直省委代替北方区委,继续领导北方党的中心工作。

1927年11月11日,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顺直省委继续领导北方党的工作。1928年3月和6月,刘少奇和陈谭秋先后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津,指导顺直省委的工作,整顿北方的党组织。1935年,建立了以河北省委为基础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时任河北省委书记高文华出任北方局书记。1935年,在北方局和河北省委领导下,北平各校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对帝国主义,史称“一二九”运动。为了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天津10余所学校5000多名学生,也举行游行,随后与北平学生一起南下深入民间宣传救国。共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第二展厅

1936年春,为了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中央派刘少奇到天津主持北方局的工作。刘少奇抵津后,改组了北方局,刘少奇任书记,彭真为组织部长,对北方局之前的状态进行了整顿。

1937年2月下旬,刘少奇率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机关迁至北平。1937年8月,刘少奇到达太原,并在那里重新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继续领导北方地区抗日斗争。

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还原了当时刘少奇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刘少奇严格按照中央的规定,生活上极为简朴。并且在这里从容领导北方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运动,树立了党在白区的工作典范。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北方局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至此中共中央北方局完成了历史使命,这个充满了艰辛、热血的地方也随着战争的落幕归于平静。

如今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

早已告别了风起云涌

如今的它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这里丰富着海河沿岸的文化内涵

为各位游客重温那段历史

Hash:9951a14f78363f07b96bf4ae0f8070c7f243beca

声明:此文由 发现和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