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镐寓所旧址

旧址位于:沈阳和平区中兴街31号

建筑始建于:1936年

▲图为金昌镐寓所旧址2020年照

沈阳“金昌镐寓所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兴街31号(南五马路与中兴街交汇处东北角),始建于1936年,现房为东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所用。2004年被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2008年10月27日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由日本人设计、朝鲜籍侨民金昌镐投资,为当时沈阳惟一处由朝鲜人投资兴建的住宅。该建筑坐北朝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两亩左右,建筑规模三层,建筑面积709平方米。楼顶西半部为绿色琉璃瓦顶,东半部为平顶,门前建有雨搭,由两根方形水泥柱支撑,顶部铺设绿色琉璃瓦。该楼花岗岩墙裙、米黄色瓷砖罩面。这座建筑有着中华传统的绿色琉璃瓦顶,门厅设计由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在沈阳也是独具特色。

这座漂亮的三层楼房,还有一个大院套,院套的南面还有一个漂亮的中式门斗,十分气派。要是搁在天津第五大道,或是上海的淮海路上,这种建筑,恐怕比比皆是。因为天津有许多前清的遗老遗少,而上海则是大小资本家云集的地方。但是,在咱们沈阳,像这种楼房,真是十分少见。咱们先说说它的外观。咋一看,它有点像是宫殿;整体上看又像是一座封闭式城堡。它到底属于一个什么风格?你说他是洋楼吧,可它却有着中华传统的绿色琉璃瓦顶;要说它是中式建筑,它的门厅设计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而且,浅黄色的瓷砖罩面,在沈阳也是独具特色。

▲图为金昌镐寓所旧址正门2020年照

在沈阳从来没有发现有跟它一模一样或是类似的建筑。时至今日,对于它的来历以及前世今生,人们十分好奇,前几年楼前挂出了一块“金昌镐寓所旧址”的牌子,大家这才知道,这座楼房的主人曾经是金昌镐。可是,我们沈阳人长期以来,一直都叫它“高岗楼”。一提起原东北局一把手高岗的小楼。许多人都能想到这是一座位于辽宁省委大院东侧的别墅式建筑。它无声无息见证了解放前后几十年历史变迁。如今的小楼依然是原来的面貌,说起高岗小楼,其实就是金昌镐寓所旧址。

▲图为金昌镐寓所旧址院内2015年照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解放战争辽沈战役期间担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的杜聿明曾在此住过。沈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这座小楼,1950年至1954年,由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副主席高岗居住。后来1955年1月辽宁省副省长黄达也曾在此居住。六十年代“文革”前,《共产党员》杂志社曾在这里办公;七十年代“文革”后期,归辽宁省测绘局使用。从1988年起,东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一直使用该楼至今。

▲图为金昌镐寓所旧址院内2015年照

说起金昌镐,今天的沈阳人,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谁。可是,在伪满州国时期,他却是奉天城里家喻户晓的人物。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开始逐步入侵我国东北,并吞并韩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全境,朝鲜人沦为亡国奴,流离失所。许多朝鲜人,无奈之下来到奉天落脚谋生,其中就有金昌镐一家。金昌镐大约出生于1903年前后,朝鲜黄海道人。他是来奉天定居比较早的朝鲜人之一,最初,他家住在西塔地区,靠开冷面店谋生。

在1921年前后,在奉天城里,有两家比较大的日本房地产开发商。一个叫大仓组,主要负责盖房子;还有一个叫东亚劝业株式会社,负责帮助日本殖民者征用、倒卖土地。他们以购买、租赁、合办、典契、抵押等形式,大肆掠夺沈阳商业、工业、铁路农业林业的土地。金昌镐因为说得一口流利的朝鲜语、日本语、中国语,被东亚劝业公司招募进去。他的第一桶金,就是在东亚劝业公司获得的。他干得第一份工作,就是给公司办理买卖土地的各类手续。老百姓都叫他“金高丽”,也有人叫他“二鬼子”,还形象地管他干得这个活儿,叫“跑地票的”。金昌镐帮助日本人办事,跑来跑去,就发了财。

▲图为金昌镐寓所旧址西侧门2020年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据了东北,当时金昌镐在南湖接近浑河一带开了一个沙场,以挖沙石卖给日本人搞建材为业,同时还倒卖名种建筑材料,在五里河,沙岗子一带还拥有150余亩水稻良田。,又在沙岗子经营10间烟草干燥室,因此挣了很多钱,很快富起来,逐步发展成为当时沈阳的富商,因此,获得第二桶金。再后来,自已又成立了一个建筑公司,叫大同土木株式会社,承包名种建筑工程,购买了大量土地,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名声进一步扩大。算是大包工头儿吧,因此赚了第三桶金。

金高丽借着日本殖民者的光,十几年下来,发了大财,1936年,他在满铁奉天附属地的备用地,买下该旧址的地皮,请日本人来设计,盖了这座楼房。金昌镐中等身材,文化程度不高,但善于与人交往,他在中国与各方面交往都很广,据说,每天都穿戴十分整齐,西装革履,从这座寓所出发,他的皮鞋后跟,还镶有一圈白金。金昌镐腰缠万贯,为了显示自已对同族的帮助,他兴办朝鲜民族教育,资助学校学生,在1937年,他出资捐建了西塔寻常高等小学校的礼堂,西塔寻常高等小学校就是西塔朝鲜族小学校的前身,现在是沈阳市朝鲜族第6中学,原来的礼堂已拆毁。

▲图为金昌镐寓所旧址2015年楼内照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金昌镐一看形势不妙,自知对自己不利,谎忙带上金银细软,留下空楼一座,脚底板儿摸油——溜了。据说是携家带口地跑到了韩国,从此以后,便人间蒸发,杳无音信。1946年,国民党统治沈阳时期,东北保安司令官杜聿明曾经在此居住。1948年11月2日,我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东北最大城市沈阳。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此之前,中共中央东北局,就从哈尔滨迁至沈阳郊区,靠前指挥,在辽沈战役的硝烟炮火中开始办公。沈阳解放第三天,即1948年11月4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从沈阳郊区开始陆陆续续地进城。机关一部分职能部门,就曾经在金昌镐的这座公馆里面办公。因为,高岗当时任东北局主要领导,之后又担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副主席等职务。因此,在1950年至1954年期间顺理成章地住在这座寓所里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老百姓就把这座小楼,称之为“高岗楼”。但是,叫归叫,这里绝对不是高岗个人的私家府邸。沈阳解放后,它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叫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所在地。当时随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一起进入沈阳,入住这座小楼的不仅有高岗,还有陈云、李富春、伍修权、陶铸等一大批我党领导同志,还有其他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下一张照片是我党东北局早期领导人在开会,左起依次是肖劲光、刘亚楼、罗荣桓、林彪、高岗、陈云、洛莆、吕正操等。

▲图为中共中央东北局会议1946年照

我现在再来介绍一下高岗; 高岗(1905-1954),男,陕西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人;原名高崇德,字硕卿;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2月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因同饶漱石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受到揭发和批判,1954年8月17日在自杀身亡;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图为高岗照

沈阳解放后,金昌镐寓所旧址它的正确称呼应该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所在地。这是一处革命遗址。因为它不仅见证了日伪时期,沈阳人民屈辱的苦难历史,也见证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成功,它是重要的东北革命历史遗迹,理应更好地保护、利用、开放和开发。

(字数:3040,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百度网的“乌何有之乡大树上的博客”;“搜狗百科金昌稿公馆”;“狐狸看沈阳”和《价值研究与传播计划》一书中吉林省赉县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刘国才撰写的“金昌稿寓所旧址”一文,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并表示深切的感谢。)

作者:程晓陆 (和平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

编辑:赵洪雷

Hash:0380c7842dad4c1f7b78a0f656cedc52c00c3522

声明:此文由 辽宁记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