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许昌最近的山,很多人从未真正领略过她的美!‖梁耀国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30站:紫云山

离许昌最近的山,很多人从未真正领略过她的美!‖老家许昌

文‖梁耀国

许昌人习惯把“襄城县”喊成“襄县”,若有人以全称称之,反倒觉得别扭了。

谈及襄县,许昌跟它挺投缘的。1949年解放之初,它就隶属许昌专区。1986年区划时,襄县划归了平顶山,这一走就是十年。到了1997年,襄县又重新回到许昌的怀抱。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许昌人应该感谢人家襄县人。曾几何时,许昌是闻名全国的严重缺水城市。为了解决许昌人的吃水、用水问题,1975年,襄县投入人力物力,在汝河上的大陈村建起了长140米、高8米、12孔的大陈闸,又在汝河北岸的武湾村开挖了颍汝干渠(许昌人俗称之二道河),将清澈干净的汝河水引到颍河,经化行闸截流抬高水位后,自流到许昌周庄水厂,再经过处理、加压,流进千家万户。

颍汝干渠,称得上是许昌最早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功德无量、造福千秋惠民工程,自此,汝河成了许昌人名副其实的大水缸。

伴随着工农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及气候变暖雨量减少等原因,汝河这个水缸里的水也渐渐不够用了。1992年,许昌市第二水厂在襄县麦岭镇投入使用,主要是抽取那里丰富的地下水,日抽水量约在3万立方左右。2014年因持续干旱,汝河几乎干涸,在此背景下,日抽水量也达到极致,日均在8万立方以上。

2014年6月,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试通水,许昌人终于喝上了渴盼已久的丹江水。汝河水也从饮用水,转换角色变成了景观水,依然源源不断地注入许昌的河流、湖泊,让这里眨眼间变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渠渠清流润万物,泓泓碧水映红花”的国家水利风景区,变成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国家生态园林城。

当我们乘着水上公交,泛舟护城河欣赏曹魏古城美景时,当我们向亲朋好友、熟人同学夸耀我们这座城市的时候,我们可否想到了襄县,想到了襄县人,想到了襄县的山山水水,想到了襄县的历史文化

既然襄县有恩于许昌,有恩于作为许昌人的我,我该如何答谢呢?思前想后,我决计骑上我的自行车,走遍襄县,看遍襄县,玩遍襄县,吃遍襄县。今日,就来说说紫云山

生在平原,长在平原的人,对山总有一种向往和迷恋。

紫云山属于伏牛山脉最东边的尾巴,也是离许昌最近的一座有石有水有景色的山,虽然它比不上泰山之威猛,黄山之俊俏,华山之险峻,但与周围馒头样的秃丘相比,仍然有它的出众之处,那罕见的大片槲树林就是一个奇迹。

过去,我曾两上紫云山:一次是在春寒料峭的春上天,当时山上还没有挂绿,景点也尚在规划中,上山的路时断时续,那次没玩尽兴自在情理中;第二次游紫云山是在赤日炎炎的盛夏,那天如下了火,让人一动一身汗,没法子,只好躲在枝柯交蔽的浓阴里,与朋友胡乱打了一天的扑克,基本上没咋跑着玩。而这一次,却选择了秋风萧瑟、层林尽染的深秋。我之所以选这个时节,无非是想看看此时的紫云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汽车逶迤开至山脚,在一棵百年古皂角树下停住,大家鱼贯下车,但见琉璃瓦罩顶、有些古韵的阔大的山门前,已经挤满了准备上山的游客,不时有人粗门大嗓招呼掉队的同伴。

为寻得上山妙处,这次我只身前来,没有任何累赘和羁绊,正适合我天马行空的性情。如果光是爬山,不出仨小时,山上所有的景点,不费吹灰之力,我能转个遍,只是那样一来,就体会不到爬山的乐趣。这样一想,步子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

一边走,一边浏览周围的景致,这时你会发现,这个时令的山要比春天单一的绿色斑斓了许多,黄的、红的、白的,相互交错在一起,使秋天的紫云山显得越发丰姿绰约,美丽妖娆。若你看的仔细,间或你会看到一丛,或是一片黄澄澄、金灿灿的野菊花,点缀在路边的荒草间,很是可人。

到底还是走得慌了些,赶到半山腰的竹林时,鼻尖上已经沁出晶莹的汗珠,脚也捂得燥热起来,这才收住脚步,坐在旁边的石条上休息。借这工夫,透过疏密的林隙,见紫云书院落寞地藏于林子的深处。这次主要是来赏美景的,就不进去了。

上两次进山,无不循规蹈矩,按人家事先拟好的线路走,可走过两次,摄入眼睑的全是一模一样的景致,转悠半天,觉得就跟吃水泡馍似的,没一点新意,玩着玩着,就没了游兴。这次为了让自己玩尽兴玩痛快,我决计独辟蹊径,撇开既定路线,独个进山胡乱走走,寻些别人欣赏不到的荒芜美和野性美。

这样想着,就下了路,拐进一片槐树林,越往里走,空气越好闻越芳香,此时我真想拿个口袋把它们装进去带回家,以后敢情在这样清新的环境里生活,不长命百岁才怪呢!

山看似不怎么高,不怎么陡,一旦爬起来却非常吃力。不久,汗水就溻湿了贴身穿的衬衣,膏药片一样,贴在身上很不好受。就这么埋着头不知爬了多久,停下来歇息时,周围看不到其他游客,这里寂静得有些瘆人。可事已至此,往回撤肯定不是办法,唯一要做的,只有不断前进,前进。好在山上灌木、荒草甚多,既可以攀附,又可以登踏,总的来说爬着还不是太困难。

约莫在林子里钻了一个多小时,等发现前面无路,自己竟然已站在了东北角的最高峰。一到山顶,沁凉的秋风无遮无拦地吹过来,身上的汗倏然间落下。

站在山巅之上,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山阳处缓如高坡,山阴处陡如斧削,山顶上平如坦途,偶有几块硕大有棱有角的石头,随意散布在上面。走过去仔细瞧,见石头罅隙处,长着几蓬满身是刺儿的枸杞,遍布枝头、红通通的枸杞果宛如一只只兔儿眼,一眨一眨地藏于叶子密实的棵子上。

立于悬崖边,放眼眺望,山下的阡陌田畴像一副棋盘,飞驰的汽车则是上面游走的棋子。山坡上觅食的羊群看上去就像飘在半山腰的一朵朵洁白的云,忽动忽静,忽聚忽散,甚是好看。而山脚下一汪幽蓝的湖水,恰似一面镜子,倒映着周围秀丽的景色。

北山上下来,往南山走时,路越发难行。虽然比不得红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般艰辛,手上,脸上还是被路边缠缠绕绕的荆棘划出好几道血口子。尽管如此,我还是义无返顾、坚决、果敢地朝南山方向前进。

由于林密树高,失去了参照物,方向感也就没有了,走了很久,硬是没有碰见一个人,心里不免怯怯的,尤其看到四脚蛇不时在草丛间窜没,鸟儿惊飞时的扑棱声,更是吓人。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了很久,钻密林,涉小溪,一路磕磕绊绊,最后竟然直接上到了南山山腰。

一阵急行军似的疾行,着实消耗了不少体力,于是停下来,坐在一片草地上歇神,这时候,忽然看到一棵叶子已经落尽的沙梨树,丰姿绰约地长在一片乱石堆里,密密麻麻的褐色沙梨在枝头上随风摇曳。我经不住它的诱惑,噌噌噌爬到树上,拣个大的摘了几颗,拿纸巾简单一擦就吃上了。或许沙梨还不曾熟透,吃起来又酸又涩,不过却是满口生津。

忽然,有嘈杂的喧闹声从山那边隐隐传来,听情况像是那边发生了什么大事。我是个爱凑热闹的人,一听有动静,立刻奔了过去。绕过一座小山,远远就看见一群人聚在悬崖边,看几位滑翔运动员正在做滑翔前的准备工作。很快,他们一个个收拾妥当,平静地走到悬崖边,纵身一跃,就飞了出去。

湛蓝的天空下,滑翔伞借着风力,就像几只漂亮的蝴蝶,又像几只矫健的雄鹰,翩翩起舞,自由翱翔。我只身坐在悬崖边的石头上,闭目遐想,仿佛刚才飞出去的是我,正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美丽的紫云山上……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2、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Hash:bec83900e4e6aa5df2a8c8ebd9e6fbdc6e7d70e6

声明:此文由 老家许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