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百人·百事 | 新华社山东分社:战火中永不消逝的电波

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纪念碑广场一角。

▲当年用于照明的煤油灯。

1941年6月28日

临沭县蛟龙镇利城村

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

新华山东分社悄然诞生

没有热闹的仪式

也没有簇拥的鲜花

在纷飞的战火之中

几条长凳、一张木头桌子

再加上手摇发电机、印刷机

黑白照片放大机等几台简陋的机器

构成了新华社山东分社的全部家底

简陋的条件、恶劣的环境

一点也没有影响新华社山东分社

工作人员的一腔热忱

枪炮阵阵、电波滴答……

他们既是战斗员又是新闻人

在战场与分社之间不停穿梭

用一篇篇的报道,宣传党的政策

鼓舞人民群众,打击敌人气焰

先后有10多位同志献出了

自己宝贵的生命

用永不消逝的电波

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

令人难忘的一页

战火中成立

与延安新华总社建立正式呼号

新华社山东分社选址在临沭是有历史渊源的。

1941年6月至1942年12月,省机关大部分时间驻在临沭。1942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罗荣桓、朱瑞等来到这里战斗、生活。因此,临沭一度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

就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迎着革命的战火硝烟,1941年6月28日,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经中共中央研究决定,在临沭县蛟龙镇利城村成立第一个新华社国内省级分社。成立当天,就以“新华社山东分社”电头连续播发了《八路军破袭 敌伪皆望风披靡》、《清河区广大青年涌上抗日哨岗》、《泰山区实行统一支差办法》等六篇消息,与在延安的新华总社建立了正式呼号。

新华社山东分社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临沭中心根据地前利城村民李培娥夫妇主动让出结婚不久的新房供新华社山东分社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社山东分社是在原《大众日报》分支机构——大众通讯社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条件简陋等原因与大众日报社合署办公。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李竹如同时兼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社长。

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通过情景展示,看到当年山东分社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以发报的方式报道山东军民抗日的事迹场景(见右图)。在当时,这对于鼓舞民族士气、传递革命声音、指导全国抗战、赢得抗日胜利发挥着重要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

既是新闻人又是战斗员

10多位同志献出宝贵生命

80岁的管理员杨士举老人和老伴长年看守着分社旧址的几个院落。谈起这些往事,老人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山东分社的同志都住在老百姓家里。老百姓把自家的大门卸下来,给他们搭起了床板。分社的同志日常吃饭和当地老乡一样,主食是高粱煎饼。高粱煎饼又黑又硬,咬嚼起来十分费劲。老百姓知道后,便送去了掺有榆树皮的煎饼,他们按照老乡教的方法照着做,煎饼果然又粘又香。在艰苦的条件下,新华社山东分社的广大新闻工作者们和群众一起,为山东乃至整个华北的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山东分社的编辑、记者不畏困苦,舍生忘死,先后有10多位同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1年11月至12月,日伪军对沂蒙山区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大“扫荡”。山东分局、战工会、115师机关、大众日报社、新华社山东分社和地方干部群众在大青山遭敌人合围,陈明、刘子超、希伯等同志在此次战斗中牺牲。

在战事频繁、通讯简陋、人员偏紧的条件下,新华社山东分社将党中央、毛主席的重要指示迅速传至山东抗战前线;同时直接为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及时准确决策提供可靠讯息;充分发挥了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职责,起到了宣传群众、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桥梁纽带作用。1945年8月14日,新华社山东分社播发电讯稿件,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成立。

成立以来,新华社山东分社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共同抗日的英勇精神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像1942年进行的减租减息活动;1941年下半年至1943年上半年生产文化练兵;1942年3月下旬,刘少奇从苏北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检查指导山东工作;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根据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军爱民、民拥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根据地、解放区人民群众,支援人民战争,山东分社都作了详细报道。

新华社山东分社把为人民鼓与呼作为自己的使命,生动真实地记录了重大历史事件和进程,尤其是对孟良崮战役、山东人民支前、刘邓大军渡黄河、鲁西大捷、解放济南等重大事件,山东分社采写了大量报道,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

再现红色历史

复原修建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

1941年—1949年,新华社山东分社的办公地点自成立以来经历了四次搬迁:第一次是(1941年6月)从成立的地点临沭县利城村搬至莒南县农村单独活动;第二次从莒南县农村山区进驻临沂城;第三次是从华东总分社进驻山东临朐县农村;第四次1949年4月1月华东总分社迁往济南,8月9日山东分社单独设立。

2005年6月28日,为了再现这段红色的革命历史,临沭县委、临沭县政府、蛟龙镇党委对其进行了复原修建,建设成立了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项目总占地20余亩,分为4个院落,每个院落都是一套四合院,是典型的北方村居模式,纪念园主要展示了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前后发生在临沭及周边地区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这一时期活跃在临沭的重要英模人物。

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门前矗立着一座白色汉白玉石碑,它的外形像刚长出的竹笋,寓意着革命事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同时也是为了纪念新华社山东分社第一任社长李竹如同志。纪念碑的底座宽1.9米,高4.1米,碑的顶端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是6.28米,三组数字巧妙地组成了新华社山东分社的诞生时间:1941年6月28日。

纪念园内还有一组石雕,是新华社山东分社的电台呼号CSR8( 见下图),CSR是“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台”的英文缩写,8代表第八号电台,山东分社以此为呼号向延安新华总社和华北新华社以及胶东、清河、鲁南等地报纸传送稿件。

和平年代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70多年来,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于临沭,远播华夏,沐浴枪林弹雨,走过激情岁月,见证了齐鲁儿女的革命风采和辉煌功绩。目前,该纪念园已经成为临沭县乃至山东、江苏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红色基地和文化景观。

来源:临报融媒

记者:全逸先

·END·

临沂文明

城市之美,离不开你我参与;

文明创建,还需你我同行。

Hash:24751a25764d266bba01d118ae471df846e1e864

声明:此文由 王大爷的招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