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三月,邂逅佛山最美古村

其实,我来或者不来,

你就在那里;

淡雅如烟,自证花开。

我来,无非是假装一场邂逅,

假装你在我行走的脚步里,

在我的镜头里,我的眼睛里。

烟雨三月,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春风十里,

——不如到你的怀里,

化作池塘里的一尾游鱼,

从此再无忧愁再无语。

顺德逢简村

南海松塘村

三水长岐村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窗外正下着蒙蒙细雨,电脑循环播放着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主唱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歌中唱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有人觉得这首歌是心灵鸡汤,有人觉得是心灵毒药——每个人会有各自不同的解读。于我而言,这首歌给了我很真实的感觉,生活就应该着手苟且的眼前,更应放眼眺望远方的田野。生活也许会有太多的无奈,人不可能时时都保有尊严,但我们却可以时时怀揣诗意。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最近广东回南天,让人心生慵懒之意。为了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雾雨迷蒙,我决定出门走走,正应了那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湿”和远方了。

然而正是这样的天气,也给我了体会佛山不一样的美。这一次,我走在佛山的最美古村里。

【南海松塘:翰墨流芳八百年,广东十大最美古村之一】

“家有两斗糠,供儿上学堂。”这是佛山南海西樵镇松塘村,这是松塘村口口相传的谚语。

这个小小的村落,是一个文风鼎盛的村子。松塘村自宋末建村,至今已近八百年。因村中有数棵古松和一个数十亩的水塘而得名。

村子曾上过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和广东电视大型人文纪录片《岭南屋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

进入松塘村,只见村子环塘而建,巷巷朝塘,形成环形的独特布局。

我的目光立刻被中央的那个大大的池塘所吸引。问了村中老人得知,这个大水塘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月池。

据说自始祖建村以来,至明朝正德年间二百余年,村子里没有出过功名之人,后来族长得风水先生指点,挖池塘而聚气,终于在明清两代,走出了15位进士、7位举人,其中4人进入到翰林院,所以村子又叫做“翰林村”。池塘的边上,竖有一块石碑警戒后人,月池乃村子的灵气所在,不可胡乱填塞。

这个故事充满了中国风水的神秘与奇诡。

如今岁月早已褪去了它的沧桑脸容,只剩下了大宗祠门前的功名石,还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以往的辉煌历史

这些石碑分两种,在地上的大多是举人碑,而竖在石墩之上的则级别高一点,功名达到刑部主政或翰林院——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李白杜甫苏东坡李鸿章曾国藩等人都曾经是翰林中人。

村中老人还告诉我们,在文革的特殊时期,村人为了保护这些石碑,曾将石碑沉进水塘里,石碑才得以躲过一劫。

这些功名石是村子里数百年来的荣耀所在,是村子的一种精气神代表。

沿着石板路慢慢走着,古树、古井、古巷众多,镬耳大屋群落、泥墙古舍一列列整齐铺开:“区氏宗祠”、“东山祖祠”、“见五大夫祠”、“六世祖祠”……,青砖黛瓦,古朴依旧,充分体现出岭南的古建筑艺术,令人陶醉。

走到“孔圣庙”和“养正书舍”门前,想起松塘的八百年翰林文化,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朗朗读书声。凝神打量那青砖黛瓦,铜门深锁,但在那灰白的光线中,隐约又看见一本本书在慢慢翻阅。

再往前走,突然传来了一阵笑声,原来是村中老人坐在塘边谈笑,有个老人不知说了句什么,惹来阵阵笑语。旁边的门楼上写着一副很有意思的对联:“古来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

积德与读书,这是松塘村的古训。我禁不住想起了那句古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任世间荣辱浮沉,读书在古代来说,算是清风明月自在逍遥的享受。

回头再看月池一眼,我又想:这看似并无奇特的古老池塘里,是不是真的有着让人看不清的的神秘风水原理?

又或者,读书、积德只是修身齐心的一种途径,至于人生路如何走,终究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样想想,似乎有点释然,抬头看了看天,天色在迷蒙中放出一点青蓝。

【三水长岐:长寿山水长寿村,《十二道风味2》外拍地】

我们到达三水长岐村的时候,天色已黑,当晚我和朋友们住在三水温泉度假酒店。

次日早早醒来,只见窗外雾气已起,果然没有期待中的好天气。赶紧爬起来,抓起相机,就往村子里奔去。

长岐村就在酒店附近,溪河相伴,公路蜿蜒,雾气缠绕,我们走走停停,谈笑间恍惚觉得这个情景在哪里见过?又走了十多分钟,忽闻车声人声,大家遥望碧水田园风光,这才想起这不就是曾在陶渊明笔下见过的梦幻之旅吗?

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池塘,村庄躲在烟雾朦胧之间,镜头近处是翠绿遍地,好一派水乡美景。只此一下,我们便知道长岐村没有辜负心中的美意。

进村,村子的大榕树下散落着一群老人家,或卖蔬果、或卖早点、或畅谈、或下棋,一派怡然自乐的世俗画面。跟老人闲谈才得知,这其中有几个老人已经八九十岁,但仍然自己种菜、做饭,在村里做点小生意度日子。

我看她们一个个精神焕发谈笑风生,感叹长岐村不愧是“长寿之村”。我想要给她们拍一张照片,老人笑嘻嘻的躲开了。我也识趣地收起相机,告别她们,继续前往古村探幽。

长岐村是佛山市首批13个古村落的活化升级中的第1名,也是广东十大最美古村之一。村中有钟、黄、卢等几大宗祠,人数最多的是卢氏宗祠,里面的壁画雕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就因为古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去年浙江卫视的《十二道锋味2》就曾在此取景拍摄。

村子依然是那种具有岭南风格的古建筑,石雕、灰雕、壁画一应俱全。大多数以镬耳屋为主,历经风霜,静默无语。村内的巷道由一排排青石板组成,墙角长满了青苔。巷道阡陌交错,通向村子依靠的文笔山。走在这里,仿佛依稀听到历史的低沉回音。

雾越来越大,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石阶而上,登上文笔顶,俯瞰整个村落。只见村子飞檐画栋,镬耳耸立,雕梁画栋,很有视觉之美。好比如一个垂垂老矣的贵妇,虽然年月老去,却仍能安然若素。

我们离开长岐村的时候,雾气已经完全笼罩了整个村子。但我已来过,心满意足。

【顺德逢简:小桥流水人家,岭南特色水乡】

我到顺德逢简村已有两次,每次都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导致无法好好走完全程。这一次因为下雨缘故,也只是走了一半。

逢简给我的印象绝对是一个极具岭南特色的乡村:小桥流水人家,青石板路,古老祠堂,百年古树,宋明石桥……现在很多人将它比作周庄,在我看来,这实在有点过于生硬。逢简就是逢简,不必去比较,它自有它的美。就好比如一个漂亮姑娘,你非要将它说成“小范冰冰”、“小汤唯”,在相互比较中淹没了她本身的美,这一点是不公平的。

顺德本就是“鱼米之乡”,逢简四面环水,以水道为界,以河涌环绕,以河涌相通,古时想必是船艇穿梭,喧闹无比,如今坐船游览村庄也成了一种生意,或者说是乐趣。河边有村民自主经营的小食店,走得累了,来一碗祖传手磨芝麻糊,口感纯绵,香浓滑口,也是一大享受。

雨越下越大,我们自好回程。逢简,于我而言,像是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少女,始终未向我露出她的真面容。或许,我还会第三次来,来与她相遇。

因为烟雨,我在这个三月与春天相遇。

虽不完美,但行走古村,也让我领略到佛山的另一种美。

清江一曲抱村流,古镇乡村事事幽。

莫负春光,这就启程吧。

猫十一,奇幻作家美食旅游撰稿人,乐途专栏作家,天涯旅游专栏作者,大粤美食网版主,广州悦吃团高级美食达人。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aoshiyifoodnotes

Hash:2493909910dc2862323e74c7082590b3e7c605bd

声明:此文由 舌尖上的大佛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