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这座千年古寺鲜为人知,年轻法师用6年时间重建,成为胜景

佛教传入中国后,历史长河中建立了多少寺庙唐朝诗人李牧的这一句诗可以想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具体是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历史没有真相,但从历史遗产的总结中,“东汉时期”成为今天较为广泛、普遍的认知。位于浙江永康的龙鸣古寺,相传始建于汉朝

传说,汉朝一位游僧云游此处,见此地环山抱水,环境幽雅,灵性自然,便在此选址建寺,名曰“古灵寺”。三国时吴国太曾来寺进香疗病,后病愈感恩,下旨重建寺院,赐名“安觉寺”。安觉寺后经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直至清代,兴衰反复,修建不断。清光绪年间,安觉寺重建,改名为“龙鸣寺”。

长河漫漫数千年,不断重建的龙鸣寺,在60年代的时候被破坏。但在80年代的时候,当地群众在古寺遗址中发掘了叶脉纹、米字纹、古钱纹等大量残砖饰物,多数为南北朝以前的古物,可见龙鸣寺的历史悠久。

这座千年古寺,在1988年再次重建,1994年被永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名胜古迹加以保护。今位于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世雅上村。“世雅”大有来头,是夏禹后裔会稽郡夏氏繁衍地。世雅夏氏源远流长,自夏禹至世雅“东”字辈已计传145代,历经4000余年。千年龙鸣古寺就位于此处。

今天的龙鸣古寺是一座非常雅致、幽静的寺院。倚世雅北面,华溪西岸之山,傍溪而立,峰峦起伏,苍翠秀润。自寺庙重建后,就吸引了无数香客和游人,现有建筑天王殿观音殿、大悲殿、念佛堂、大雄宝殿、僧舍、斋堂、大殿、法堂、禅堂等等。

但命运多舛的龙鸣寺,自1988年重建以来,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了今天这般规模与雅致环境。当地民众和僧人认为令这座寺庙真正“活”过来的,还是要归功于圆坤法师。圆坤法师是谁?当年25岁的圆坤法师,从广东到浙江永康,因被龙鸣寺的历史所触动,而决定重建这个地方。

当时的龙鸣寺只有一道围墙、一扇寺门,景象十分破败。年轻的圆坤法师到处化缘,并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去工地找建筑队。为了“恢复”龙鸣寺,圆坤法师用了6年时间,将这曾是杂草丛生、断壁残垣的破败古寺变成如今可见的龙鸣古寺。寺庙焕然一新,如今寺内有十几名僧人和四五个居士。

圆坤法师在14岁出家,后进入佛学院学习,如今是龙鸣寺的主持。曾有幸随法师从南岩寺一路至龙鸣寺,他的举止之间总流露出一种天真而平和的态度。

难忘的是,与一行友人同法师在禅堂喝茶时,所感受的一切:禅茶一味,伴随着低声吟诵的佛经,圆坤法师选择了这些无害的事物来搭建自己的生活,于是寺院的建筑的用材和风格便也是高朗而清新

在我们喝茶听雨期间,圆坤法师笑言:“当时的日子真是苦啊。冬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外面下着雪,里面也下着,第二天早上起来,被子全湿了,冷得人一晚上睡不好。我师父不同意我来,常电话让我回去,甚至是指责我,但我作为一个出家人,真的是有必要为龙鸣寺做一点点事情。”

坐禅焚香敲钟之后,当宁静笼罩着龙鸣寺,当旁观者讨论着建庙的圆坤师傅得到了多少功德时,他却说,然而庙一旦建好,感觉它已经不再属于我了。《大品经》有言:“无所念者,是名念佛”。

突然想起武帝问达摩:我做了这么多有益于佛法的事情,有多少功德?达摩回答说:无功德。南北朝时期,笃信佛教的梁武帝在自己长达四十八年的统治期间一共出资兴建了四百八十所佛寺。

龙鸣寺作为永康又一个佛学交流文化旅游胜地,是永康之旅非常值得一去的佛寺。虽然寺庙规模远不如从前,但清静庄严,古朴雅致的环境令此处香火旺盛。而龙鸣寺与永康之间,也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永康,古称丽州。当年吴国太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保安康”。吴国太一行沿华溪边石阶蜿蜒而上,曲径倒影在水中摇曳,松涛、水声、鸟叫声共鸣,吴国太顿觉心旷神怡,竟忘了自身病体,一口气登上山顶寺院。进院虔诚香毕,方丈请吴国太禅房用茶,吴国太赞美之余说了原委。

方丈即为国太诊病,仔细号脉并询问病情,沉思良久后开出了一帖奇方曰:“尔要身安病患除,龟潭取水药木鱼”,并附上几味药名。国太看后十分高兴,立即吩咐太医和随从上木鱼山采药并汲乌龟清水,即日辞了方丈起驾回程。回京煎药服后,果然多年顽疾全消。

太夫人病愈,孙权大喜,除了下旨重建寺院,赐名“安觉寺”,并赐邑城名“永康”,并单立为县。现如今,一提到龙鸣古寺,永康人大多都知道它。同时,龙鸣寺(龙鸣山)对面的“木鱼山”和“乌龟潭”从此闻名遐迩,环境也非常清幽,被视为风水宝地。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当年的“古灵寺”。

Hash:ec796cc6574cf7831835ca4d703304adc490ea06

声明:此文由 苏丹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