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略带神秘、古色古香的美丽乡村

《诗意玉宝》

文/王一腾

在闽西著名的红尖山下,有一座略带神秘、古色古香的美丽乡村。它叫玉宝村,东部南部漳平市永福镇接壤,西与铁山、曹溪毗邻,北与岩山莱山村接壤。它静静守望七百余年,有着一段段独特且诗意的文化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玉宝村原名易婆村,原来是易姓人的地盘。后由于岁月变迁,该村成为陈家人和董姓人家的天下。村中现存16座古民居、古祠堂、古书院,其中有5座建于明代,5座建于18世纪,6座建于19世纪。种德堂、万庆堂、吉星堂、翼燕堂……屋瓦相映,展示着儒雅气质。

在离村部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古朴的两堂两横庭院式建筑,名“红厝书院”。据说它是马来西亚华侨的私宅,又是玉宝村最早的私塾。它建于清朝,已有260年历史。走进书院,“石门斜带晚山开,杨柳荫荫护绿苔;何处画船晴雨外,绮罗风里载春来”的古诗以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若隐若现,沧桑中透露着历经岁月洗礼的骄傲。

“诗书世业实堪待,孝友家风真可安”、“仁义堂中无限乐,芝兰室内有余香”、“高大门闾容驷马,光辉黼黻列千阿”、“文章千古业,孝友一家春”、“开窗梅月白,歌枕竹风清”、“几静云生观,灵窗月映书”、“窗小能留月,檐低不碍云”……书院的壁画更是别具一格,有翎毛、书籍、毛笔、剑四者一体,象征文武兼修的花鸟作品,也有以笔、书、茶具、蒲扇、菠萝佛手瓜等为一体的田园风光。村中原有23根石旗杆,可惜的是大部分已经被毁,至今幸存两根,分别刻有“峕道光十二年壬辰 月贡生董金标竖”字样和刻有“峕咸丰三年癸丑”字样。

玉宝村人民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教育,这对后人的影响也是深厚的。离村不远处有座爬满青藤的赤榜溪桥,关于它还有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由于水深且急,建桥时下基常常被冲毁,十分困难。风水先生说要等到有人敲鼓发出声音时才可开工建设。刚好有天夜里,一位住在附近的师傅听到了“笃笃笃”的敲鼓声,连忙起来准备,次日开工。果然十分顺利,建成的桥也坚固无比,几次遇到发大水仍安然无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玉宝村四面环山,是当年红军打游击的好地方。土地革命时期,魏金水、伍洪祥、邱金声、林映雪等革命前辈,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深深足迹。该村涌现出多名革命烈士,如董金海、陈仕荣、董昌柏、董光义、陈秋河、董永树、陈青香、陈龙娇、董荣溪、董孟禄等。无论多么艰苦,他们都坚持不懈,不屈不挠,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村居一溪外,平田四望中。

玉宝村中有一片距今五百年历史的原始森林,大约500亩,有细柄阿丁枫、罗浮栲、红豆杉香樟、铁杉、罗汉松、银杏红枫等珍稀树种。最古老的树有600多岁,最大树径有5.3米,需要三位成年人合抱才能够绕一圈。除此之外,还有金线莲、树柏、倒吊莲、红菇灵芝等珍贵药材。林中珍贵动物也不少,如苏门羚羊、山璋、穿山甲、娃娃鱼、石硐等。

一声古尽秋江月,万舞齐开玉树花

玉宝村素有好戏之传统。每逢神仙生日、庙宇落成或过节之时,村里都要演几场竹马戏、汉剧、采茶戏、山歌剧、革命现代剧或新编古装戏来助兴。村中的山棕子文化,更是别具一格。除了灰水碱棕外,还有花生粽、豆花粽、芝麻粽、肉粽等。包裹棕子的叶片是山上特有的,糯米是山坑梯田里出产的。粽子做成之后都特别香,并且不含任何添加剂。据说每年端午节为求风调雨顺,村民们会挑着粽子和三牲来祭拜,把一些粽子投入潭中。新婚女子从娘家回夫家时,要带回一对大粽子和一大堆小粽子。婚后新娘有了身孕,仍然要送粽子,表示期待儿孙满堂之意。

红书院,雕花窗,

留住岁月的风霜。

明时庙,清代墙,

不改旧时的容妆。

桃芬芳,茶飘香,

屋后小溪静流淌。

百年桥,千年巷,

都醉在相逢时光。

玉宝古村,十里画廊

萦绕游子深情向往。

玉宝古村,人间天堂,

多想依偎你的胸膛。

玉宝古村,十里画廊

途中梦中细细思量。

玉宝古村,人间天堂,

终生难忘你的模样。

这是玉宝村的真实写照。当然,该村还有不少奥秘,期待着你来发现。充满诗意的村庄,给你的会是诗一样的美好。

作者简介:王一腾,女,1986年生,龙岩新罗区人。龙岩作家协会会员,龙岩市散文学会会员,龙岩市文联灯谜学会会员。

本文为中国乡间美文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ash:03ce22356c24e4c95bd590a37a708111bbbbe98c

声明:此文由 中国乡间美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