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

鄂温克人是历史悠久的森林狩猎民族,分布于中国和俄联邦的“跨界民族”,中国现有30505人,其中在敖鲁古雅民族乡有221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鄂温克语支。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自称,即“住在大山中的人们”之意,其中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因定局与大兴安岭北部“敖鲁古雅河畔”而得名,史称“使鹿鄂温克人“。

这部分使鹿鄂温克人原居住在俄国境内勒拿河上游西伯利亚高原森林中,被俄国人称为“通古斯人”,处在复杂多变的关系中,于是他们为了摆脱俄罗斯人和雅库特人(今“萨哈”)人的统治,从北雅库特地区的鄂列涅河等地出发,顺着勒拿河的河流穿越东西伯利亚的山林峡谷,分成两个部分进入石勒喀河后,玛涅格尔和毕拉尔等氏族顺着黑龙江下去,过到结雅河、布列亚河西林穆丹河流域居住;一部分走到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汇流处的阿玛扎尔河停留后,其中的索罗共、结力克、布利托铁、卡尔他昆4个氏族,共75户,约400人左右,有600多只驯鹿,在布利拖铁氏族首领马克辛老人的带领下,当年于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迁入我国漠河一带,然后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逐步延伸至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中游猎生活,不久在布利托铁氏族中又分化出库德林氏族。他们就是今日在我国驯养驯鹿(鄂语称:"奥茸")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

使鹿鄂温克人把驯鹿从俄国带到中国大地上,在我国的鹿科动物群中增加了驯鹿种类,丰富了我国的生物资源。但在1892年的瘟疫中这批驯鹿几乎死绝,可是驯鹿既是猎民的生活资料来源,又是使役的“森林之舟”。于是他们又从俄国的阿玛扎尔河鄂温克人那里引进驯鹿驯养至今,现有700多只,成为了我国56个民族中仅有驯鹿的民族。  

1913年,与阿玛扎尔河鄂温克人亲属关系较多的布利托铁氏族40户,约100多人,过江到阿玛扎尔河流域居住。   

日伪时期,日本人称使鹿鄂温克人为“雅库特人”,并禁止了俄国鄂温克人之间的来往,还设“关东军栖林训练营”,强迫接受军事训练,进行奴化教育。  

1945年8月15日,使鹿鄂温克人的头领坤德伊万在苏联红军的指引下,带领15名猎民,在艾牙苏克河一带与准备顽抗的日军交战,歼灭日军34人,并缴获一批枪支弹药。  

使鹿鄂温克人是“森林骄子”,世代以森林为家园,与森林具有特殊的感情,人人爱护森林,以狩猎与养鹿相结合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浩瀚的森林中,住在“撮罗子”,走山穿林,风餐露宿,历经沧桑,奋斗不息,终于盼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得到解放,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

根据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7年在奇乾成立民族乡政府。1958年3月5日取消“雅库特”称谓,恢复了“鄂温克”族称。随着林区的开发建设,1965年迁至满归。1973年在敖鲁古雅河畔定居,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并为保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根河市在2003年8月,把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迁至根河市区附近,在接近林草结合部地带,划定1767、2平方公里山林地带为该乡新的行政区划面积,便于了多种经营的发展。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跨越几个社会发展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仍保留有森林狩猎文化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本展厅用比较详尽的实物、图片和文字,向人们再现了使鹿鄂温克人的森林狩猎文化和民族风情。展示了敖鲁古雅猎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展进步创造自己美好未来的画卷。

图/周长山

文字来自:人个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210/08/1164894_351250743.shtml

Hash:e82e426fa1960f653443720e933bfe1c043c9b06

声明:此文由 图里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