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地图,说说老济南百年商埠“经纬”路的蝶变

1904年,是大清国光绪三十年,也是农历甲辰年(龙年)。

龙,象征着一种精神图腾,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常用来表达威武、权势、高贵和祥瑞, 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驱邪、避灾和祈福的作用。

清代诗人和散文家袁枚在《子不语》中这样描写龙的气势:“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这一年,孙中山檀香山加入了华侨组建的洪门致公堂,并游历美国,宣传革命。

这一年,邓小平、邓颖超、巴金、任弼时、程砚秋等伟人、名人出生。

也是在这一年的2月25日,胶济铁路已经修到了济南东站(黄台站),周馥亲自参加了通车典礼。作为现任山东巡抚的周馥,此时心里非常明白,德方是想以修建铁路的方式,将外部势力快速渗透到山东内地。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周馥(1837年出生)和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1859年出生),一拍即合,一个60多岁的老人和一个40多岁的壮年联名上奏清廷,请求把济南、周村、潍县三地自开辟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

这份“自开商埠”的奏折,于5月1日上奏,4日皇帝朱批,15日外务部议准,18日胶济铁路铺设到济南站,19日抄录通行,此时距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开通仅剩12天。

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的奏折和批复

6月1日这一天,一列火车的汽笛声划破济南寂静的天空,一路上呼啸着开进济南府。这就叫“火车一来,商埠自开”。

当年老济南“自开商埠”的范围是这样划定的:

东起老城区以西的纬一路,这里既有荒冢累累的“十王殿”、草棚茅屋的“魏家庄”,也有“自开商埠”第二年(1905年)建成的第一家大型综合市场——“新市场”;

西至北大槐树附近的纬十路,那时北大槐树的“荫凉”很大,东起纬九路西至纬十二路,包括南大槐树、中大槐树,都是它的地盘;

南以长清大道的经七路为限,沿大道向西,能通向财运亨通的长清;向南,可以踏上直奔泰山的“官府大道”;

北以胶济铁路南邻的经一路为界。“自开商埠”后,这条“大马路”两边陆续建起了许多与铁路有关的建筑、货栈、行栈、仓库、饭店和住宅。在装卸运输业里,它是最重要的、最先发达起来的“大马路”。

1904年前后,老济南有三个不同规模、不同用途的火车站。除了现在的济南(胶济)站之外,周馥2月25日参加胶济铁路通车典礼的那个济南东站,并不是现在的大明湖站,而是1917年更名的黄台站。另外,还有一个济南西站,位于经一路纬七路的北口(也就是人们以后所说的“货场”附近),它是一座低矮的平房,应该是以货物装卸和运输为主的车站。

红圈内是位于经一路纬七路的胶济铁路济南西站

济南自开商埠之前,老城区历城县督管,之后,清廷当局在五里沟设立了济南商埠总局,作为管理新型城区——商埠区的专门机构。但是,老城区依旧由历城县管辖。

济南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内陆城市,瞬间转变成新兴起的开发和开放城市,是从“自开商埠”开始的。

从1909年绘制的《济南地图》上看,开埠时的济南府就明确地划分了“老城区(有人称作“古城区”,下同)”和“商埠区”的区划。“自开商埠”之前,老济南主要的文化经济商业加工业都在老城区,之后,区域宽阔、百废待兴的商埠区迎来了一大批从老城区迁来的老商家、新分号和勇敢的创业者。

(说明:地图中的红线和字体均由本文作者添加)

据《老济南商埠琐记》记载,“商埠与老城之间,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这便是西圩子壕。”“从杆石桥到大明湖西北角的一段,人们习惯上称作‘西圩子壕’。西圩子壕之上,共有杆石桥、林祥桥、英贤桥等数座大小不一的桥梁。通过这些桥,可以从老城进入商埠,或是从商埠进入老城。”

有了这道分界线,就有了兄长(老城区)和小弟(商埠区)的区域之分。换句话说,在整个老济南初期的建筑规划、道路建设、工商业创新、农副产品流通、外资金融融合等方面,兄弟俩开始了相互扶持又相互竞争的气势。你地盘上有的,我的地盘里也要有;你地盘上没有的,我用我地盘的优势,创造条件也要有。

济南好兄弟,咱俩就比翼双飞吧。

比如,在老城区与商埠区连接之处,兄弟俩之间相互留足了至少四条可以供商贾来往的“黄金大道”——馆驿街(通向经一路)、普利街(连接经二路)、估衣市街(与经四路相通)和泺源大街(与经七路相连)。

再比如,像宏济堂总店(东号)在设在老城区,而把它的两个支店(经二路纬一路的中号和经二路纬五路的西号)则开在了商埠区的例子,很多,很多。

2008年整体向后平移的宏济堂西号。由本文作者拍摄。

还可以比较一下。

老城区的“哥哥”在估衣市街(今共青团路)修建了济南府的第一条柏油(沥青)马路。

商埠区的“弟弟”修建了第一条“碎石”马路,就是后来称作“经一路”的“一大马路”。

这两条“马路”谁先谁后?

“弟弟”的碎石路是在开埠之后的第二年开始修建的,“哥哥”的柏油马路是在1927年,韩复渠主政山东后整修的。这样看来,虽然“弟弟”发家很快,气势很猛,但是,还是“哥哥”家底富有和实力强大啊。

哈哈,手一抖,又跑题了。

还是说说老商埠区的“大马路”吧。

“要想富先修路”,老济南的航运(小清河)水路和铁路货运两条线,已经佐证了这个“致富”之路。我们再来看看老济南商埠区编织的“经纬”路,更能说明“要致富必须先修路”的大道理是非常正确而且有效的。

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通车后,随着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的并轨、改建和扩建,被称为“大马路”的经一路沿线,特别在经一路中段的济南西站附近,陆续建起了许多与铁路有关的建筑、货栈、行栈、仓库、饭店、酒店和住宅,比如,1904年建成的济南府电报收发局、1909年建成的津浦铁道公司办公楼和山东铁道公司办公用房,还有孙中山、胡适等人曾经住过的原津浦铁路宾馆、经一路纬二路路口的石泰岩饭店、经一路西首的满洲磨坊(济南面粉厂)等等。

由此可见,“大马路”的人气旺盛、生意兴隆,均是沾了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的光,同时,坑洼不平的道路也给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于是,刚刚成立的济南商埠总局,就把修建“大马路”的市政工程视为当务之急。

济南商埠总局的管理者,从一开始就为济南商埠区街道(马路)的规划和设计,制定了一套比较严格的建设标准。

据史料记载,修建“大马路”,是从1906年开始的。第一期工程是从“大马路”修到“三马路”,路面为碎石路,路两边有雨污合流的排水沟,设有当年柏林标准的定型雨水斗,沿路中心底下砌有拱形的下水道,道路两边是红砖铺的人行道。

到了1911年,济南商埠商务分会成立,同时大马路的修建也延伸到了纬九路。因此,当时的“一大马路”至“三大马路”就是商埠区东西方向最好的交通主干线。

随着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1908年,津浦铁路也开始修建,1912年11月,津浦铁路全线通车)的并轨、改建和扩建,管理者制定了商埠区内各条道路的统一命名,于是就把“与胶济铁路平行的东西路称为经路,与之垂直的南北路称为纬路,商埠道路经纬相交。(摘自《济南文化论丛》第一辑,张华松主编)

也就是说,东西走向的“经”路,是从“大马路”的经一路由北向南排到经七路(后延伸到经十路);南北走向的“纬”路,是从纬一路的十王殿开始由东向西排到纬十路(后延伸到纬十二路)。

位于经一路火车站附近的老电报收发局。本文作者拍摄

当然,关于老济南经纬路的起名和起源,还有多种传说,其中一个比较靠谱的是“纺织经纬”论,即按照织布机上的长线为经、短线为纬的规则,适用到商埠区的东西长5公里的路为“经路”,南北宽不到3公里的路称“纬路”。

有人说,济南马路的经纬方向和地球的经纬方向是相反的,不合常理啊。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常识告诉我们,经纬方向的命名,不是依据东西南北,而是根据长短。“长者为经,短者为纬”,一块布的经纬如此,济南马路的经纬也如此,地球的经纬依然如此。

从1915年绘制的《济南商埠图》上看,老商埠修建的道路“经纬分明”, 经纬路基本垂直相交,成棋盘式。

如果把老济南商埠区道路的形状,比作是一个不太规整的“田”字形,那么东面的纬一路、西边的纬十路、南面的经七路和北边的经一路,就是“田”字的四条边。

(说明:地图中的标注红线,由本文作者添加。)

如果将老商埠区的四至——东邻的老城区、西边的长清区相连,以及南边的山峦、北边的黄河相通,那么它又像一个无限延伸的“井”字形。

如果是“井”字的形状,按照现在的语言来描述——程序员会这样说,它应该是四面八达的“网格”化形状;医生会这样形容,它应该是四通八达的“动脉和毛细血管”;设计院会这样讲,它就是一张年年设计、月月更新,天天画不完的规划图;环卫工人会直言不讳,它就是俺天天打扫的、天天走不到头的大马路。

纵观百年来老济南的十条“经”路,你会发现,经一路、经二路、经四路、经六路、经七路和经十路,先后打通断头路或经历过拆迁拓宽,并且都穿过纬十二路(俗称十二马路),一路向西,驶向京福高速、奔往西客站、直奔长清或过桥跨越黄河。唯有经三路、经五路、经八路和经九路或直行或绕道或转一个路口,也可以到达纬十二路,然后“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由商埠区向东嘛,应该是条条“经”路连接高新区,各个“经”路链接高速路通往遥墙国际机场。

济南老商埠百年历史的建立、创新和发展,谁来见证?。

我见证!我见证!

经一路率先说——我是商埠区修建的第一条“大马路”,我贴近胶济铁路线,我有许多老建筑至今被保留下来。2003年底,我这条路开始拓宽改造,2004年8月建成通车,现在的经一路已经是四通八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图中红线部分由本文作者添加)

经二路抢着讲——我马路的东端有商埠区新建的第一个高端消费市场——新市场,西面是商埠区最大的自由贸易批发市场——西市场。经二路的东段号称“金融街”,中段建有许多百年老字号商店。迄今为止,我的马路上依然保留着一些老街、老树、老建筑、老字号。

(地图中红线部分由本文作者添加)

经三路止不住“笑”了——自开商埠时,我的身份最高、身价最“牛”。既有开埠当年建成的“小广寒”电影院和第一个“商埠公园”(中山公园),也有西面“大生里”的老建筑和“八卦楼”的红尘传说。中段“济南饭店”里记录的世纪风云依然在流传。

(地图中红线部分由本文作者添加)

经四路拍着肚子,“乐”了——我说说你们没有的。到目前为止,我经四路上历经了近百年风风雨雨的基督教堂,现在依然保存完整。再说,历尽沧桑现在依然开门营业的大观园商场和人民商场,你们没有;现在建成的新型时尚的“融汇济南老商埠”,你们也没有。

经四路基督教堂。王琴老师拍摄。

经五路和经六路不服气——你们再能,也没有我兄弟俩地盘上的省立医院“牛”。

经七路摇了摇头——我啥也不说。你们看看马路两边的高楼大厦和公交车站牌上那么多的站点名称,再到泺源大街上走一走,你就知道我经七路的变化有多大。

经十路摆了摆手——别吵吵,别吵吵。我还是一百年前被划定的“南商埠”呢。再说,现在老商埠区的经商范围和商业气氛早就蔓延开来。放下我从东边章丘直线跑到西边的长清,一共90多公里不说,只说我的经十路目前拥有全国最大的门牌号码,呵呵,你们就应该服气了吧。

······

花有两朵,各表一枝。

说完“经”线,还是通过1915年的《济南商埠图》,看看商埠区的“纬”线布局。

老济南商埠的“经纬路”在“自开商埠”时,就像一块白布。“经”线再多,缺少了“纬”线的交织, “经”只是直线或线头,而不是布。如果把这块白布染上悦目的颜色,它应该需要由经纬线和不同的色彩图案织就而成。

(说明:地图中红线和标注箭头,均有本文作者添加。)

在12条南北方向的“纬”路中,纬二路、纬六路和“十二马路”,是商埠区最主要的、横跨穿越商埠区的三条交通要道,

纬二路,南进南山,北跨黄河,中间穿过商埠区的整条纬二路。从纬二路的规划拆迁到建成通车再到“车水马龙”,整个过程的见证者应该是“八一礼堂”。因为有了“八一礼堂”高姿态的易址让位,才有了纬二路的南北全线贯通,“八一立交桥”也因此名声四起。

纬六路延长线,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纬六路高架桥立下了头功,当年从北端号称“十里长安街”的北园大街开始,跨过经十路,一路向南延伸,现在延伸到了哪里?一年后、五年后或十年后又延伸到哪里?对不起,请看随时更新的地图,此处省略五百字。

(位于经十路纬十二路“五里牌坊”附近的和谐广场。由本文作者拍摄。)

纬十二路,就是今天老济南人俗称的“十二马路”。它南起经十路纬十二路的五里牌坊,北至经一路纬十二路八里桥的南桥口,全长大约2公里。

以“十二马路”为界限,马路以东是繁华的西市场和老商埠区,马路以西多数就是穿街走巷的胡同道和低矮破旧的民房。

“自开商埠”后的几十年里,“十二马路”就是济南市西区的“城乡结合部”。

但是,“十二马路”始终是济南市西部地区一条贯穿南北方向主要的交通大动脉。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巨变中,“十二马路”沿街已经历经多次蝶变。

目前,整条“十二马路”已经形成了一个北有“华联”、南有“和谐”、中间有地下商业街的大型商圈。

这正是:

胶济铁路火车响,

自开商埠振兴忙。

百年变化谁见证?

商埠道路经纬长!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属网络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Hash:f02f7392233a406ca0e5eb893d1ac6fd3c6c75f9

声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