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荆楚行丨武汉城中石榴红

鸦渡大队,武汉西北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它与汉江沿线众多村镇一样,村民们曾经依靠传统农业种植糊口。

直到2005年,乡村旅游热兴起,它的命运轨迹开始改变,同时还有了一个更加浪漫的名字——石榴红村。从此,小村庄一炮而红,成为了武汉城市圈里的热门景点

美丽乡村荆楚行》系列报道第四篇,请听记者肖肖采写的录音报道:武汉城中石榴红。

1

嘿哟嘿哟拔萝卜....小朋友拔萝卜现场。

在武汉,说到周末带全家人去哪儿?不少人会将东西湖区的石榴红村列入心中榜单。

冬季,来到石榴红村不仅有白萝卜、青椒等应季蔬菜,采摘新鲜的草莓、吃农家饭、带点村里的腊鱼腊肉土鸡蛋是不少城里人心之所向。

图/小朋友在采摘草莓

今年62岁的刘女士说,每次和初中同学聚会就选这里:

刘女士:(我们)来了8次了。

记者:为什么选择来这么多次?

刘女士:空气好、景好有比较近,交通也方便。

图/记者采访刘女士

2

“粉壁、黛瓦、马头墙”,改造后的石榴红村,把过去普通红砖瓦房全部翻修,统一徽派建筑风格,有专门的采摘园、众多农家菜馆、烧烤区、休闲广场等。

图/石榴红村的观光自行车

一家人坐在多人四轮的观光自行车上踩踏,悠悠然,在和煦的阳光下,享受乡村的慢生活。到了中午,大家都会找一个饭馆,品尝地道的农家菜

这也就是广场中心的农家菜馆《石榴缘》老板娘朱文利最忙碌的时候:

把鳊鱼拿出来,再把珍珠元子蒸5笼,等下我再来蒸南瓜。

图/饭馆门前荡秋千的孩童

今年51岁的朱文利回忆,年轻时她在汉口一家小吃城经营早点。

2005年听说自己的家乡鸦渡大队要发展乡村旅游,她马上回到家乡,用10万元的积蓄将房子扩建改成农家乐。开始守了几年,慢慢地,生意就来了:

老板娘朱文利:2011年、2012年慢慢地我们接了团队,单位的、社区的旅行社的(游客)。

记者:从一开始一年1、2万,现在一个月就有2、3万,你感觉变化大不大呢?

老板娘朱文利:那肯定有点大咧,原来是守生意,像现在周末我不愁生意,就看我做不做得过来,就是这个概念。

图/村庄里挂晒的腊肉

3

开农家菜馆的村民留下了,负责采摘园的村民也跟着富了起来。

村民陈佑清和老伴儿经营1.5亩采摘园,从单纯种地到游客采摘,收入翻了好几倍:

记者:最早您自己摘了还要去市场卖?

村民陈佑清:那当然啦,那很吃亏,它(菜贩)还不要。

记者:您这个价格呢?给游客采摘的价格跟你去市场卖的价格(贵多少)

村民陈佑清:那很要多一点,比如说卖2块钱的话,(采摘)可以卖10块钱。

记者:因为它有一个体验费嘛。有没有算过你自己去市场卖和后来采摘你的收入(有什么变化)?

村民陈佑清:那如果说是草莓多了开春过后,量大了,那一周有2000元,按照一亩地算的,那如果种植多的收入可能还要强一点。

图/蔬菜采摘园

4

石榴红村党委书记朱丽娟介绍,目前,石榴红村441户,1600多人,1299亩耕地,村民们靠着“汉江”生态牌、“绿色蔬菜基地”安全牌、“汉江休闲旅游文化牌这三块牌,促进了农家乐的迅速发展:

2018年1月到10月,石榴红接待游客有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5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67万元,已经远远离2004年(改造前)的4277元的人均纯收入超过很多了。

为落实“三乡工程”中的“企业兴乡”理念,东西湖区招商引资6.3亿元,在未来两至三年,对其进行石榴红田园综合体改造,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的民俗生态、亲子游、艺术村等7个功能区,对石榴红村进行再一次提档升级。

图/记者采访石榴红村党委书记朱丽娟

武汉市西湖区慈惠街工委副书记黄昌健:

我们现在第一期准备拿700亩土地,准备农用地流转,建成生态、观光、旅游的农业大棚,要保证四季有采。

今年10月12号,我们跟卓尔集团签订了投资协议,对石榴红及石榴红西部地区实施全面托管,靠它的投资、它的硬件投入、软环境的改造,来提升石榴红村的旅游档次。

图/记者采访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街工委副书记黄昌健

-The End-

记者:肖肖

编辑:Miss Q

(部分素材/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Hash:9ac6cdd2b3bfccdd7a8986ea266db9b40300ae52

声明:此文由 楚天交通广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